![]() |
![]() |
|
|
业务拜访,十句一说就错的话【终结版】 7 上页:第 1 页 而销售人员之所以这样做,无外乎以下两个原因:一是这个问题的产生是因为自己的工作失职造成,一旦以这个理由上报公司申请费用,自己的责任很可能牵连出来,所以用这种丢卒保车的办法先过关;二是可能公司对这类问题的处理,真的没有明确政策和费用,自己以这样的理由上报,很可能过不了审批这一关。就不如化繁为简,走其他理由弄一笔费用出来给经销商找补找补。 我们换个角度,经销商会怎么想这个问题:如果是第一个原因,经销商自然知道你为什么这么干,你这种丢卒保车的小伎俩,其实是在授人以柄,让经销商捏着了你的软肋。你今后再对他吆五喝六、牛逼烘烘,他在背后给你穿个小鞋,也是轻而易举的事。为什么很多业绩很好的销售人员,每到升职加薪,就是和自己没什么关系,很多人想不明白。其实他哪里知道,公司总部收到各类关于他的匿名投诉信,都可以写成一部纪实小说了。如果是第二个原因,经销商虽然不清楚为什么要“堤内损失堤外补”,但他从此知道了你天天口中的所谓大公司,其实也没那么正规,费用申请的管理有很多可以操作的空间。从这一刻起,你手中的那点费用,就成了这个经销商的嘴边肉:按规矩的,你得给;不按规矩的,你也应该给。不给的话,一定是你小子从中作梗。从此,这个经销商管理难度会越来越大,渐渐也变成了一个吞噬费用的黑洞。 对于这类问题,建议正确的做法是:宁可让领导抓住你的把柄,也不要让经销商顶着你的软肋。在职场上,那些抓着你把柄的人,关键时刻,领导多会会帮你一把,经销商多会坑你一把;处理完市场问题后,宁可自己花钱请经销商到公司沟通,也不要用非正常理由为经销商申请费用。即使公司对这类问题没有相应的政策和费用,你和经销商的反映其实是在帮助公司完善政策,问题暂时没有解决,但你和经销商的形象会在公司得到加分。 第十句(“三示强”之三):老赵啊,你就是格局不够,天天算小账! 在大企业待惯的销售人员,最喜欢嘴里不离“格局”两个字。教训起经销商来、尤其是一些稍小的经销商,“格局”两个字也是用得有板有眼。 我们虽然质疑传销组织洗脑式的宣传,但是我们又不得不暗暗佩服传销组织洗脑工作的效力。所以在日常业务拜访中,我们也主张适当地给经销商“洗脑”——给经销商灌输企业的文化和价值观。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不将经销商培训地和我们一个腔调说话,我们很难在市场形成合力。 但是,经销商是一个有独立、现实的利益诉求个体,让他学雷锋做好事不留名的事,他不会干;让他放弃当下、放眼未来的事,他也不会干。对你,销售是一份工作,对经销商,销售就是他的身家性命。对于品牌企业而言,经销商开始爱算小账,一定是你的某些政策损害到了他的切身、现实利益,不然,他没有必要冒这么大风险,和品牌厂家的销售人员斤斤计较。 而从企业的角度而言,爱算小账的经销商,是真正把你的生意放在心上的经销商,你的每一笔进出,可能在他脑子里都有一清晰的账本。我们常说,爱算小账的经销商,至少是一个精明的经销商,和精明的人合作,做好市场的概率,总比那些一问三不知的经销商要大得多得多! 遗憾的是,我们的很多销售人员,在算账的技能上,经常会完败给经销商,所以也更喜欢用这句“格局不够”来搪塞和掩饰。 这句话的正确语态应该是,别说这样的混账话,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收起大企业销售人员的傲慢,收起你的“格局论”,那些傲慢和格局,留着销售人员之间胡吹海侃时用吧! 【完】 黄润霖,职业营销From EMKT.com.cn培训师,专注于经销商精细化管理及运营提升,《用数字解放营销人》、《用营销计划锁定胜局——用数字解放营销人2》作者。微信号:hrlandhyx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