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揽三国形盛,学知人用人(五)
激励人才:信然诺,平赏罚。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01-06-25, 作者: 华婷, 访问人数: 4839
战国时秦国商鞅变法,法令初颁时恐人民不尊,立三丈之木于南门,宣称若能搬出北门者赏五十金,众皆不信。有一人试行搬木,商鞅果然依令照赏,于是人人皆信其法。
出将入相之人,外统千军万马,内御群臣百姓,必须言必行,行必果,才能有威信,在用人之际才能一呼百诺。诸葛亮真正做到了这点。当诸葛亮再次北伐,魏明帝曹睿亲自驾临长安,命司马懿及张郃率领三十余万雍谅劲卒潜伏攻打剑阁。诸葛亮当时屯兵祁山,手下只有八万军卒。适逢预定换兵之日已到 ,八万中有一半马上就要调回内地修整,而当时汉中新兵还在路上,尚未到达。参军们都建议值大兵临近之时,应该将该轮换的兵士留下来一个月,以壮军威。诸葛亮却说:“带兵打战,以信为本。该走的人现在已归心似箭,整装待发,他们的妻子都傍门望归,怎么能因为敌人来攻击就对下失去信义呢? ”于是发布命令让该走的士兵按时离去。可是士兵们听到丞相如此信守诺言,各自感激,都不愿走,反而踊跃请战,愿意一死以报丞相相待之恩。于是兵士用力,临战之日莫不拔刃争先,以一当十,杀张郃,却司马懿,一战大胜,都是得益于孔明以“信”治军。假使当时主将不守信用,将该掉换的兵士强行留下,军中必离心离德,士气低迷,未战已败了。
第 1 2 3 4 5 页 下页:第 2 页 8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