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不可复制的反击战--A药业感冒药营销造势记 7 上页:第 1 页 案例点评 有意栽花花不发 无心插柳柳成荫 ■杨昌顺 总体来说,该营销案例属于“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有意栽花”指陈经理面对另一厂家同类产品的终端强力促销竞争时,打算“打响反击战之时塑造起自己的品牌”。 “花不发”指经过一年的“新闻营销”和“养眼战”,整个案例都没提本省的销量,估计是没有增长,或许还下滑了,因为终端客户早就说了:“谁给的好处多就卖谁的。”营销总监市场分析报告是:竞争对手“还是按照以前的促销方式销售”,也就是仍然在强力促销;陈经理面对A药业领导担心会为别人“做嫁衣”时,顾左右而言他,说代理商会努力。 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陈经理没有找到竞争对手的要害,没有认准客户的需求,广告投放并没有激起客户的购买欲望。 首先,要害在于对手通过低价促销或者高额带金销售,成功实施终端拦截,竞争点在地面终端,而不在高空吸引。A药业应该充分利用本地优势、先入优势、多品种优势,与连锁药店构建战略伙伴关系,甚至达成排他性合作协议,通过终端的上级干涉,实施上游拦截;同时与较大的单体终端逐家达成战略合作;其他小的终端放放也无所谓了。当然,还要配合一系列针对终端店员的活动,精准有效地在店员中树立企业及产品品牌形象。 其次,终端客户要求更多的促销政策,这是正常的需求,当然对于企业来讲,能够满足的需求是有限度的。对手一直在相对地满足客户这一需求,而A药企面对这一需求,却视而不见,将有限的资源投放在消费者宣传上,实在是风马牛不相及。更糟糕的是,“A药业放弃了终端的促销费用支持,用陈经理的话说,让竞争对手自己折腾去”,这段案例交代得不够清楚,结合前后文来看,意思大致是,A药业解散了终端业务员。在笔者看来,这几乎等于自杀。 再次,广告投放没有激起客户的购买欲望。如果资源投放有效,也能为竞争提供利器,可是广告仅仅在宣传知名度上下功夫,完全没有在如何吸引消费者购买上下文章。现今OTC竞争已经如火如荼,感冒药的竞争更是白热化,消费者不会因为一点不多不少、不相干的新闻造势和广告牌就去购买商品。 “无心插柳”指本来只想打反击战,顺带做点品牌,没想在周围省份招商和销售。 “柳成荫”的景象是达成了结果:“随着‘广告’的进一步带动,附近几省陆续有了不错的销售”;“最近,A药业正在扩张自己的地盘,附近几省的业务量正在上升”。 分析:陈经理的做法意外地符合了代理商的需求,所以吸引了不少代理商主动代理产品。 代理商一般比较关注各种广告,都认为,做广告的产品会比较好卖。因此会比较愿意代理。由于他们认为比较好卖,对产品有信心,这种信心会通过他们的终端工作带给店员,市场销量也就慢慢形成了。 案例点评 广告形式就该多样化 ■医信横通 马宝琳 广告植入,与影视剧组相互借势,本来就是很好的广告策略,但具体操作要注意主题是否一致,植入是否巧妙,力度是否够大。新闻营销实际是更巧妙的软文,现在硬广告效果差了,赤裸裸的软文效果也不好,而新闻隐蔽性强,效果相对好一些,但操作上要保证密度足够大。 不怕被跟随,就怕不领先 越是简单的产品、越是同质化严重的产品,越要做品牌。感冒药的成分本来就是大同小异,主要靠品牌区隔。在快消领域,我们看到市场上的老大老二很难被超越:宝洁和联合利华一直很强悍;伊利和蒙牛一直领先。除了资金充裕以外,难以撼动的品牌忠诚度是主要的防火墙。所以,不需考虑是否被别人沾光,只需考虑自己是否发展就行。 滚雪球,不冒进 做OTC,打广告就怕冒进,陈经理没有冒进,策略是对的。先在省内“滚雪球”,滚大了再逐渐扩到外省,滚大一个可以再多滚一个小的,随着品牌、管理、渠道逐渐完善,也就逐渐做成大品牌了,并且可以带动普药销售。 原文同时发表于《医药经济报》(100313)营销版案例点评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 ycs7669@gmai.com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