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经营战略 > 产业观察 > 中国制造业:做大规模是强盛之本

中国制造业:做大规模是强盛之本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09-06-30, 作者: 杨思宸, 访问人数: 2384


7 上页:第 1 页

  二、追捧定单模式,棒杀规模生存

  笔者认为,如果中国制造企业不正视现实,按照某些专家的说法,迅速走到定单经营的阶段,迅速走向中国创造的阶段,估计现有企业生态平衡就会破坏。就目前而言,中国企业在人才、科技、资本和管理等方面,能够掌控的资源还是相当有限的,中国企业还需要有继续走长征的心态,还需要有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的精神,不能因为眼前所取得的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某专家为了推广自己的思想或者出于其它商业目的,不惜一棍子打死没有按他想法经营的企业品牌,是否太不厚道了。

  在市场经济里,存在竞争是很正常的,选择什么样的运营模式也是要依据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做决策的。不懂企业经营管理,一味追捧定单模式,并将之推到极致,有意思吗?为什么不能有一点点“我不赞同你的想法,但我尊重你的自由”的雅量呢?更何况,在多元的市场里,在瞬息万变的环境里,该专家的说法真能自圆其说吗?

  熟悉家电业的人士都知道,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家电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基本都实现了“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转变。中国家电业规模不断扩大带来的好处是,不但中国消费者花最少的钱享受到了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迅速提高了生活质量,提升了生活档次,而且也让全世界的人民都花较少的代价获得了工业规模化带来的好处。所以,不仅仅在中国家电业,在其它很多领域,中国企业都已经成为主导者,中国成为了毫无争议的世界制造中心,中国也成为了世界制造大国。

  中国成为世界制造大国之后,有不少有识之士认为,中国不仅要成为制造大国,应该成为制造强国,希望尽快地提升技术和品牌竞争力,提高企业的溢价能力。赚取较高利润的这种想法,无疑是极为正确的。但是,从制造大国转身为制造强国,必须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不能要求刚刚学会在舞台上表演的人迅速成为明星。实际上,定单制只是一种业务管理的方式,但并不一定是最适合中国制造企业的业务模式。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企业在品牌、营销From EMKT.com.cn、技术、质量等方面还无法全面超越跨国企业,规模生存仍然是我们必须的选择。即使将来中国企业在品牌、营销、技术、质量等方面处于比较领先的水平,我们还是离不开规模生存和规模发展。

  三、规模生存,适合于中国制造业

  笔者认为,规模生存适合于大部分的中国制造企业,具体理由如下:

  1、中国经济总量不断增长,增长速度能够得到持续保持,具备良好的本土市场基础。从实际情况来看,虽然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但仍有许多方面的需要未得到有效满足。从消费需要和消费能力之间的差距来看,差距正在不断拉近。由此可见,中国未来市场仍然会有非常大的潜在容量,增长是完全可以预期的。

  2、中国具备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的基础,相当长时间内都不会改变。首先,中国拥有丰富的、性价比最高的人力资源。与第三世界国家比较,中国人力资源素质较高,专业基础好;与发达国家比较,几乎同等质量的人才,中国人力资源的价格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其次,中国企业掌握了较为丰富的矿产资源和自然资源。其三,中国企业拥有了较好基础设施、较为先进的设备。其四,中国保持长期的政治经济稳定,是全球发展制造业最佳的天然良港。

  3、中国制造业要由大变强,必须经历残酷的市场洗礼。首先,由于中国市场庞大,很多企业都会有生存的机会,但是,行业发展到成熟阶段,必然要淘汰一部分实力不济的企业。其次,不是规模越大越好,规模一定要能够得到体系支持。我们强调规模生存,但反对无休止的规模扩张,风险必须在可控范围之内。其三,不经过市场的竞争洗礼,企业很难做大做强。其四,没有足够的规模,在市场竞争中,很难掌握市场主动权。其五,日本制造企业的精细做法不适应于现阶段的中国企业,因为中国企业还没有资本像日本制造企业那样赚取超级利润。

  当然,我们不反对有条件的中国制造企业向全球扩张品牌,不断提升技术和质量影响力。但是,我们反对不切实际的盲目收缩规模,反对过于理想化的定单制一统天下。做大规模的中国制造企业,也可以借助全球的优质资本、优质人才和高新科技实现做强做优的目标。

  由于具备天时、地利与人和条件,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中的的地位是勿容置疑的!无论是从中国企业的资源配置,庞大的市场需求,还是参与全球竞争的需要,做大规模都是中国制造业的必然选择和强盛的根本。如果中国制造业都去依靠定单的方式生存,都想赚取超级利润,那么,中国制造业对提升全球幸福指数的贡献将大打折扣。只要我们战略清晰,定位准确,持续改善,中国制造业一定能够实现螺旋式的上升,一定能够迎来越来越光明的未来。

  杨思宸,现为家电业资深人士,曾在多家家电企业任职,对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产品有独到的了解。MSN:yangsc@hotmai.com

1 2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11篇)
*制造业还有没有前途? (2012-12-11,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余鸿钧)
*中国制造业产业管理,呼唤智利式升井 (2010-10-27,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叶敦明)
*富士康警示“中国制造” (2010-06-29,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李志起)
*品牌是中国制造的唯一救赎 (2010-06-25,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李志起)
*世界杯刺痛了中国制造的心 (2010-06-23,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李志起)
*“中国制造”为中国制造了什么? (2010-01-28,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翟志远)
*“中国制造广告”好使吗? (2009-12-04,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福来顾问、娄向鹏、张正)
*浅谈“中国制造”问题的国际态度与应对心态 (2009-12-02,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陈放)
*中国空调业:北派与南派的模式之争 (2009-06-24,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杨思宸)
*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存在自我幻想 (2006-12-27,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罗清启)
*制造业的冬天 (2004-12-23,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易家盛、洪仕斌)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5-07-07 05:2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