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品牌经纬 > 品牌是中国制造的唯一救赎

品牌是中国制造的唯一救赎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10-06-25, 作者: 李志起, 访问人数: 2468


  最近因为富士康的话题,大家又开始关注“中国制造”的升级问题。谈了好多年的“中国制造”“中国创造”,如果没有品牌,恐怕都会走向一条死路,富士康就是个极端、集中的表现。

  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品牌,实质上是从劳动力、成本竞争向技术、创意,进而向品牌竞争的维度发展,因为无论是中国制造还是中国创造,都面临着如何卖出去、如何卖出高价值的问题,在品牌时代,必须依靠品牌的力量。  

  富士康:“中国制造”的典型困境

  富士康“N连跳”事件余波未了。一方面富士康宣布加薪30%安抚员工,造成母公司鸿海股价下跌,另一方面又传出消息,富士康将采取移厂、暂停招工、向下游供应商压价等方式消解和转嫁加薪带来的成本影响。

  劳资双方的矛盾在劳动密集型企业中长期存在,成本问题是矛盾的根源。富士康不是特例,对于东南沿海的所有出口型生产企业来说,几乎都处于低技术、低门槛、低利润的发展形态,中国制造企业唯一的优势就是廉价劳动力。这种模式意味着极低的利润,并只能以量取胜。企业发展越快,对员工的剥削度就会越高。低薪、赶工,成为打工者的常态。

  在发展初期,在短缺经济时代,这是中国政府所鼓励的发展经济的有效手段,对于打工者而言,薪资也还是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对于打工者,一边是高昂的生活成本,一边是尽力被压低的工资要求加薪是必然的趋势。

  而对于企业而言,低成本是最大的竞争优势,一旦丧失,几乎没有立足之地。

  在富士康事件之前,“富士康”们一直在员工的加薪要求和适度加薪的平衡中勉强维系和平,但此次事件以及同时爆发的本田罢工事件,以异常惨烈的方式将加薪、提升工人薪金待遇正式逼上台面。

  这是“中国制造”的利润困境和成本困境,同时文化、精神领域的缺失带来了管理困境。相比于其他行业而言,制造业更容易将人“物化”,人的价值只体现在劳动力的付出多少,以及取得的工资。缺少自我空间的紧张生活,使制造业成为文化、情感的沙漠,也被人诟病。

  富士康面临成本困境,处理方式之一是希望向下压价,历来“品牌比代工大,代工比零部件大”,可以想见,同样作为“中国制造”的下游的零部件制造商,又将面临多大的压力。

  富士康的今天是更多中国更多劳动密集型生产企业的明天。  

  “中国创造”:实现中国制造的产业升级

  单纯加薪对于制造型企业而言无异于饮鸩止渴,只是一时缓和矛盾的手段,之后更大的问题在于如何将这种影响良性地消化掉。事实证明,面临着利润的低薄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压力的劳动力密集型及附加值较低的企业,很难消化人工成本的上升。

  只有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和高附加值的企业才能真正消化人工成本的上升,富士康事件最终的指向是呼吁产业升级。

  在第二次加薪声明中,富士康提出“强化从制造的富士康、科技的富士康向迈向创新的富士康的蜕变”。这就是“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型升级。这是富士康的觉醒,是企业的觉醒,同时还需要政府、社会的力量。

  只有产业升级,才能解放创造力、生产力,才能实现真正的发展。一个国家真正的发展来自于技术的革新,我们都还记得美国代替英国成为第一强国,正是依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力量。CBCT也常说“思想是最性感的器官”,大脑的价值永远大于手的价值。以低劳动力成本为核心竞争力是中国曾经的选择,但应该成为历史。

  对于中国而言,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已经迫在眉睫。产业结构调整面临几个方向:

  布局调整。东西、南北的平衡布局,不同区域发挥不同优势。制造业向是中国相对落后贫困的内陆地区转移,利用相对廉价的劳动力,同时发展内陆经济。

  结构升级。在发达区域,从服装、玩具、零部件等低端制造业逐渐向以信息、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高技术制造领域升级,这就是所谓的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升级。

  有步骤调整。调整必然是有步骤的,一方面向内转移调整,一方面东南部的产业升级,在未来谋求对外的转移。

  我们可以预见的是,中国真正发展,最终会造成外资企业向劳动成本更低的国家转移,甚至中国企业也会将制造生产的部分向他国转移,这是必然的趋势,这是一个好的趋势。

  中国不必为外资的流失大惊失色,目前最重要的已经是中国本土企业的发展。


1 2 页    下页:第 2 页 8





关于作者:
李志起 李志起:李志起,著名营销咨询机构----北京志起未来营销咨询集团董事长,志起未来商学院发起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EMBA顾问,2009年中国营销功勋奖获得者,2008品牌中国年度十大专家,2007科特勒中国最佳营销精英,改革开放30年中国策划标志人物,深刻影响中国营销的十大人物,中国创新营销论坛主席,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营销学会顾问,十多家著名财经媒体专家顾问。联系电话:13911185761,13521171615
查看李志起详细介绍  浏览李志起所有文章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4篇)
*富士康“连跳”给中国制造怎样的警示 (2010-08-06,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鲁建华)
*富士康警示“中国制造” (2010-06-29,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李志起)
*战略营销,中国制造的转型之道 (2010-05-04,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鲁培康)
*中国制造业:做大规模是强盛之本 (2009-06-30,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杨思宸)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04-16 05:2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