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经营战略 > 经营管理 > 养猪•养虎•养龙——公司转型与升级的三种战略选择

养猪•养虎•养龙——公司转型与升级的三种战略选择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08-10-13, 作者: 丁千城, 访问人数: 1916


7 上页:第 1 页

 

  养虎型――战略时间:立法•变法  

  养虎型战略的出发点是有强烈的基业感,想给公司打上“我”的烙印,有长期的追求。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人性使然。大混乱的历史年代,总有无数的人想往皇帝宝座上挤,想化家为国,而不惜家破人亡。在商业社会,一个公司被另一家公司收购或兼并,也往往要掀起舆论的阵阵风涛。尤其是外资并购中国本土品牌,总让许多中国人黯然神伤。因此,对于企业家来说,创建、发展壮大并持续掌控一个品牌会成为商业梦想的中心情节,有抱负的企业家梦想通过品牌让自己“不朽”。

  因此,养虎型战略需要在“术”之上有立法与变法的种种努力,借以应对春夏秋冬各式时令。立法和变法一定要在战略时间内加以展开,如果一个公司领导人想在几个月时间内完成公司的战略转型,或者打造出品牌,或者把一个生产型企业转型为研发型企业,那实在是痴人说梦。

  “法”开始的时候往往非常简单,比如刘邦入关中,把秦法全部废除,只跟老百姓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者和抢劫者抵罪”。就是这样简单,那时每一个老百姓并不需要专门学习,就可以精通法律。

  约法三章以后过了五年,刘邦消灭项羽,坐定天下了。那时,刘邦开始有一种不满,就是那些追随他南征北战、出生入死的兄弟们跟他还是没大没小的,还是把他当哥儿们,而不是把他当皇帝,于是以叔孙通为代表的儒家知识分子有了用武之地,开始帮着刘邦“制礼”。就是要让臣下懂规矩,怎么晋见皇帝,怎么走路,怎么行礼,怎么坐,怎么讲话,怎么喝酒,都有了规矩。刘邦很高兴,因为他终于找到了做皇帝的感觉。当然,“叔孙通制礼”只是西汉立法的一个侧面,《史记》记载:“汉兴,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为章程,叔孙通定礼仪。”萧何在秦法的基础上,权宜于时者,作有名的《九章律》。韩信删定军法,将原来庞杂的182家兵法,删繁就简,最后定为35家。张苍为章程,包括制定历法和规定度量衡。所有这些制度设计最终奠定了西汉的立国规模。

  按照历史学家钱穆的说法,任何制度都不是一劳永逸的,制度用着用着就坏了。这就需要变法。中国受儒文化的影响,变法有其特别困难的地方。在儒教居主导地位之前,中国最成功的案例当推商鞅变法。再往后,鲜有立足全局的变法。汉武帝时期的桑弘羊变法,北宋的王安石变法都局限在财经领域,而且也不能说是完全成功的。

  立法和变法都需要在战略时间内展开,任何急于求成、好高骛远都足以使种种良好的愿望走向反面。而能不能在战略时间内考虑问题,部署实务,是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战略人才的关键指标。对战略时间的精密把握比理想主义、激情主义,比因循守旧、无为而治都要困难得多。  

  养龙型――大战略时间:得道•行道  

  如果一定要对“大战略时间”有一个数目字概念。就商业组织来说,柯林斯的《基业常青》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基因常青》最终选定的研究样本是18家高瞻远瞩公司,选择的依据如下:“我们找出CEO最常提到的20家组织,拟出一份供研究的高瞻远瞩公司名单,然后剔除1950年以后创立的公司,因为我们认为如果是1950年前创立的公司,已经自行证明并非受惠于单一领导或一个伟大的构想。我们严格采用1950年以前创立的标准,把研究用的名单减为18家公司,其中最年轻的公司在1945年创立(沃尔玛),最老的公司在1812年(花旗银行)。在我们做调查时(1989年),这18家公司的平均年龄是98岁。”

  这些公司基本上都横跨了整个20世纪,而整个20世纪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的发展和剧烈变动可能要超过人类历史以前所有世纪的总和。如果再以一位领导人平均领导公司20年计算,那么这些高瞻远瞩公司已平均经历5-6位领导人。因此,这些公司才可以真正称得上是“得道者”和“行道者”。

  我相信一个说法:任何组织作为人的一种创造,最终都是要消亡的。因此,“得道者”和“行道者”所要做的不过是尽量延续组织的寿命。只有历史能够提供以最大的时间纵深来观察盛衰成败的机会。既得道又行道的组织,不仅仅是“已经自行证明并非受惠于单一领导或一个伟大的构想”,而且是在事实上已经经历了一个组织可能遭遇的种种重大灾难,这些灾难包括内部动乱、重大的决策失误、外部竞争者的致命攻击以及所有外部环境的重大变迁。因此,浏览这些组织的历史,会给人一种“奇迹”的感觉。

  如何解释奇迹的发生,中国人有一个讨巧的概念——天命。司马迁在写《史记》的时候,一定屡次对组织命运感到强烈的震撼,他有一个理想——“究天人之际”,就是要找到天命和人事的那一条分界线。我们普通人在做一件事心里没底的时候,会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司马迁是大历史学家,他还要追问下去,这个“人”到底怎么起作用,这个“天”到底怎么起作用,“天”和“人”都起作用,那么他们的分界线在哪里?汉高帝刘邦原来是一个农民,最后做了皇帝,你再怎么说刘邦雄才大略,还是很容易让人产生“天命”的感觉。当然,刘邦自己也愿意大家往这方面想,于是就为这种想象有意地提供一些材料,比如说自己是赤帝的儿子,比如宣扬腿上的72颗黑痣。  

  养猪难,养虎更难,养龙则是难上加难  

  本次产业升级的大方向非常明确,就是要求企业由价值链的低端向高端转移,低端是基于大量资源消耗和廉价劳动力的生产领域,高端是品牌、研发设计、流通以及服务领域。本次遭遇深寒的企业大多集中在制造领域,而原本处于价值链高端的企业日子就要好过得多。追究起来,要求企业向价值链高端转移已有不少年头,有许多企业在此过程中已经华丽转身,有更多的企业满足于还有好日子过,或者是意识不到位,或者是受制于种种现实的困难,没能主动转型。虽说冬天一定会来的,但冬天没有真正到来的时候看上去就显得非常遥远。

  公司布局“升级和转型”绝对是战略大转移,需要有大愿景和大气魄,需要经历阵痛,需要长程规划。公司创始人需要非常清新地拷问自己的愿景,倾听内心的声音。要把内心真正的声音和外在蛊惑的声音区分开来,不要自己骗自己。如果没有那么大的宏图愿景,还是老老实实地奉行养猪型战略,毕竟养猪型战略能够实施成功,也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如果此生的确是为“成一大事而来”,可以在拥有养猪型战略全部技能的基础上奉行养虎型战略。养虎型战略需要难度系数更高的全套大动作,而且极有可能“骑虎难下”,甚至“养虎为患”。在这两种战略之间,需要反对“战略骑墙”,毕竟养虎型战略不是可以靠好运气得逞的。对于真正拥有天时,身负天命的极少数企业来说,可以憧憬养龙型战略,在哲学层面、历史层面寻找人生的意义,寻找组织存在的使命,披荆斩棘,经过多少代的人努力,最后成就煌煌大观的庄严气象。

  原文同时发表于《销售与市场》战略版2008年10月号

  丁千城先生,南京钧衡营销From EMKT.com.cn与品牌咨询机构首席顾问,致力于“通过中国历史系统研究组织成长战略”,专著《蝶图腾:中国式公司成长战略》(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4月)。《销售与市场》战略版“历史与战略”专栏作家。电子邮件:ding2008@26.net,新浪博客:http://blog.sin.com.cn/1000city,博客中国:http://1000city.vip.boke.com

1 2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5-05-03 05:2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