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微利时代中国企业的出路 7 上页:第 1 页 三、微利时代企业出路 1、创新制胜。面对时代的快速变化,我们只有以变化来应对变化。所以,创新是企业得以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创新的层面很多,涉及面很广,我们不一定在所有方面都有能力创新,在企业追求创新的过程中,我比较支持“孤峰理论”的观点。所谓“孤峰”理论,就是不一定追求全面均衡的发展,而是根据企业的实际状况着重培养企业某一方面的能力,使之成长为企业最核心的竞争能力。我们在技术上有优势,那我们就把技术做到最强。我们在生产上有优势,那我们就把生产做到最好。只要有一方面获得超常的能力,我们就有可能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2、战略制胜。有人曾针对众多“昙花一现”的中国企业做过统计分析,结论认为大部分企业的失败都是战略因素造成的。因此,做好企业首先不能不做好战略。 什么是战略?对战略的定义有很多也很杂,在这里我也不必深入其中去讨论。我相信通过长时间的讨论和研究,人们已经对战略有了一个相对一致的认识。在这里,我把中国和西方对战略观点的不同之处略做分析,便于我们把握怎样做好企业战略。由于管理科学是西方人发明的,所以西方人谈战略是把战略纳入管理系统来说的,站在管理的角度来说,战略实质上是指战略规划。战略规划的主要工作就是“远景设计、目标规划、执行流程、计划检核”这样一些内容。中国人对战略的理解,主要是基于中国古代儒家、道家、法家和兵家等相关著作所倡导的思想基础上去理解的。因此,中国人理解的战略更多的是思想层面,不涉及流程、检核等方面。我认为,中国和西方对战略的不同定义和理解恰恰可以帮我们完善战略。中国的战略思想主要是解决“合众而一”的问题。所谓“合众而一”,就是把组织中的所有人的思想统一起来,只有大家统一到像一个人一样,这个组织的竞争力就无比强大了。西方的战略规划主要是把做事的方法具体设计出来,这样可以保证做事的正确程度。二者结合起来,就是我们企业做好战略的关键。 3、品牌制胜。未来企业的竞争有可能就是品牌的竞争。2006年以来,我们不断受到西方国家对我们出口产品的限制乃至刁难,主要原因就在于我们的产品没有自主品牌,产品标准都是人家制定的,他们说我们哪里不合格我们都没话讲。没有品牌,我们就只能像北京人调侃的那样“撅着屁股拣钢币”了。韩国、日本以及欧洲也都经历过微利时代,微利时代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然阶段,这些国家的很多知名企业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依赖品牌才能走出一条活路来的,日本丰田汽车、韩国LG、三星等就是最好的例证。 4、营销制胜。营销也是西方管理科学的产物,我们现在所做的营销都在套用西方的理论。不过,我觉得我们未必就要完全按照西方的营销理论生搬硬套。事实上,中国有中国的营销方式,在我国有个成语叫“买椟还珠”,这就是中国式的营销。我们学习和运用西方营销理论的同时,更要向我们的祖先学习,如果真正把营销做到“买椟还珠”那样,何愁发展之路? 5、人才制胜。古人说“圣人之贵,人事而已”。所有的竞争归根到底都是人才的竞争。人才贵在培养和管理。《大学》开篇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思就是说,培养人主要是培养他的人品和改变人们的能力,有能力把事情做到最好。我们今天很多的企业对人才就像“叶公好龙”那样,表面上重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重视起来。用的时候想到人才,平时却不注重培养人才。我建议,企业从竞争的角度出发,要花大力气培养人才。只有人才才是企业唯一的核心竞争力。 张心忠先生是中国资深战略营销专家,中国市场学会指定CMO培训老师,深圳市市场学会秘书长,国家市场营销管理人才标准起草委员会副主任。目前兼任国内多所高校商学院MBA客座教授。长期在中国上海从事企业管理咨询和企业培训。联系:13671735541 xzhang2008@sohu.co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