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激励为何不奏效 7 上页:第 1 页 施压、恐吓≠激励员工 有些企业通过正面的手段无法对员工产生良好的激励效果,他们会通过给员工施加压力,甚至用恐吓的方式来对待员工,希望以此来激励员工努力工作。但这种做法是不适合人性化管理的,也不可能产生良好的激励效果。 一个公司的产品在某商场中的销量一直都不好,不管派谁来管理这个商场的专柜,都没有起色。而竞争对手的产品在这里却卖得不错。 公司的销售总监陈对此感到非常困惑。因为他们公司的产品质量一直很好,很稳定,而且不管是公司品牌还是售后服务都不比别人差,终端形象甚至做得比竞争对手还好,终端生动化也不错。 陈经过连续三天的实地观察,陈发现了一些令人吃惊的事情:公司里派驻这个商场的两个促销员工作都很努力,但结果却总是令人失望—在顾客与促销员交流之后,顾客却买走了竞争对手的产品。陈认为公司应该立即召开一个促销会议,整顿一下促销队伍。 会议上,陈向员工们阐述了公司的人才政策,即“培育、指导、培养、淘汰”的八字方针。具体来讲就是培育高绩效员工,指导成绩一般的员工,培养员工的忠诚度和向心力,业绩不好又没有忠诚度和向心力的不可救药者公司会进行淘汰。 接着,陈又说:“不要以为过去有好的成绩就可能代表现在和未来。即使你曾经有过令人羡慕的荣耀,那只能说明过去,并不能代表现在和未来。如果你不能继续做出业绩,到哪里都不会受到欢迎。在这个世界上,有四种员工,第一种是投入工作且有能力的;第二种是投入工作但无能力的;第三种是不投入工作但有能力的;第四种是不投入工作且无能力的。第四种员工我们公司里没有,但第三种员工,我们在座的就有,到底谁是这种员工你们自己心里知道。我希望是第三种类型员工的人,要好好反省一下自己,努力成为深受公司欢迎的第一种类员工。” 促销员会议结束后,这位销售总监陈认为他已经完成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没想到的是,在一周之内,却有五个优秀促销人员相继辞职,都到竞争对手那里服务,而且薪水和原来的一样。 这是很多公司惯用的手法,当看到业务下滑时,就会把问题都归结为员工的不努力,不专心。有些管理者在不了解实情的情况下,还怀疑员工吃里爬外。因此,他们试图通过施压的方式来激励员工,但结果又往往不如人意,甚至适得其反。 这个案例与前述H公司工厂改革的案例一样,都在“信任”上犯了错误。因为不信任,公司的销售总监陈召开了促销员会议,但结果却适得其反,没想到促销员会议变成了员工离职的导火索,当然其中可能还有一些平时公司没注意到的问题。由此我们看出,如果管理者不检讨企业自身,而是通过施压、恐吓的方式来“激励”员工,其苦果只能让管理者自己吃了。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联系电话:13671529767,电子邮件: hzx0808@soh.com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