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城市经营之“三力模型” 7 上页:第 5 页 一个城市的政府是其所在城市发展战略的主导者和规划管理者,当然也就是“三力模型”的主体。这个“主体”并不是绝对的概念,尽管少不了、也应该有企业和市民的参与,但政府始终是决策主体。作为战略的规划管理者,需要整合起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切资源和要素,包括静态的和动态的、既有的和发展的。在模型我们可以看到,城市化、城市管理和城市营销是一个三位一体的结构关系,它们共同构成了城市发展的战略核心要素,是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管理的基本形、态和行为组织。城市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也是一个城市资源和竞争力的演化过程。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城市化作为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必然深刻地影响着城市的战略资源和规划管理;而城市营销则是将城市资源与竞争力深刻化和形象化的重要手段。三者之间的战略关系可以通过下面的坐标来表示。
城市管理与规划力 从城市管理者的角度来看,以竞争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战略规划赋予了传统的城市管理以新的内涵和更宽广的意义,使城市管理从行政管理和资源管理向战略规划管理转变;从如何管理城市资源向如何运用城市资源转变;从如何建设城市向如何提升城市竞争力转变。这种转变的核心就是必须将城市的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充分整合,并纳入到城市的发展战略规划中,用城市的发展战略来管理和运用城市资源。为城市的资源增殖,而不是单纯的所谓“市场化”的资源买卖,不是“变现”。城市资源的市场运作必须符合城市的发展战略,应当有助于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每一个城市都有不同的历史、不同的文化形态和资源,这些资源是城市参与市场竞争的基础条件。每个城市的资源各有特色,相互之间也没有绝对的优势和劣势,重要的是如何有效整合与规划这些资源,通过合理的规划来使资源增殖,也就是城市管理者的规划能力。城市之间的竞争本质上是对资源的规划能力的竞争。规划力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低效”和“高能”政府的差别所在。一个城市要得到发展,资源是一种现实,但规划能力却是改变这种现实的作用力。
在城市的战略发展坐标上,政府的规划力是一股整合性的力量,通过对城市资源的整合规划来促进经济的成长、推动形象的提升。 第 1 2 3 4 5 6 7 8 9 10 页 下页:第 7 页 8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5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