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沙河王:从王到寇的蜕变 7 上页:第 1 页 国企弊疾:人才大量流失 除了资金链断裂方面的原因外,沙河王多年来依然沿革的国有企业管理体制,也成了沙河王集团衰败的杀手。潘振华认为,当时沙河王高层已经意识到了企业性质和体制制约的弊端,要求企业进行改制,但政府当局未予批准。 决策高层的人员聘用和任命完全由政府掌控,人才流转和培养机制不健全也不灵活,不仅阻碍了高级管理人才和经营人才的引进工作,而且导致了公司多年来辛苦培养出来的营销管理精英向外流失。蒋醒光说,水井坊原营销总监姜杰就是较为典型的例子。姜杰原是沙河王培养出来的业务精英,从业务员到片区经理,直到大区经理,做得非常出色。由于在沙河王发挥不了优势专长,同时个人发展前途受到局限,薪酬待遇也偏低,被水井坊酒业以百万年薪聘任为营销总监,结果使水井坊市场业绩一片辉煌。姜现在已是五粮液集团某营销公司总经理。 “像姜这样的优秀人才,沙河王流失的足有上百名。”潘说。由于体制制约,薪酬体系不合理,人才得不到尊重,他们的理想和抱负难以实现,这些人才精英至今已全部流失。“在省内的金种子集团、古井集团、迎驾集团、皖酒集团、口子集团等以及省外的五粮液、剑春春、郎酒、泸州老窖、洋河集团、宋河酒业等白酒知名企业中,都有沙河王原来的业务员。”潘颇为感慨地说,甚至如娃哈哈、蒙牛、伊利等这些白酒以外的饮料行业都有沙河王流失的人才在挑大梁。 体制不活和人才流失造成的后果是极为严重的。张强痛心地说,由于这些流失的人才原在沙河王都属于中坚力量,在各自负责的大小市场上建立了深厚的客情关系,本人一走,整个市场也彻底丢失了。企业花费巨资打造多年的基础市场很快被竞争对手乘机占领。这是沙河王一蹶不振的另一根本性原因。 公司由于资金链断裂,营销及管理人才大量流失,客情关系链中断,厂商关系缺乏有效沟通,公司承诺的条件无法兑现,使沙河王的商业信誉严重受到质疑,最终被经销商和市场抛弃。 张上任时,花费3个多月的时间对公司的资产情况和财务进行了评估审计。原来号称42亿元的资产总值到张接任时不足20亿元,其中包括沙河王的品牌价值。“经过审核,公司财务人员发现,到1998年5月份,按当时的年产值标准纳税,沙河王已经将税费上激到了2007年!”张告诉本报记者,“后来经过长期稽核,发现外债与市场沉淀资金全冲抵后,公司的实际资产又下降了数亿元。” “沙河王从此拒绝了任何以各种名义嫁接给企业的额外负担,结果得罪了很多人。这是张在任职3年多后被迫辞职的主要原因。”沙河王已经退休的一位高层说。“关键是没有及时引进体制的改革。”姜杰在谈到沙河王目前的情况时告诉本报记者,他认为沙河王衰败到如此地步,已经彻底丧失了生存的基础,除非实施破产重组或者完全民营化,否则无路可走。 8月14日晚5点40分,在界首市区北部12公里的沙河王小黄酿酒基地,一辆破旧的 亚星客车载着20多人开出厂区。此前以及此后近6个小时中,没有任何车辆和人员进入。千亩厂区既不见人影也已听不到机器的响声。 “这里3年前就已停止典酒生产了。”10多位原在厂里干长期合同工的小黄村村民看着远去的客车背影,叹息着离去时,又回头告诉本报记者:“这里现在只是一个空壳,别想从这儿了解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啦!”据知情人士证实,市政当局正在考虑沙河王的民营化改制。但是,由于资产没有评估,产权、债权、债务不明确,改制的路变得更加曲折漫长。 当年年产值10多亿元、资产总值40多亿元的沙河王酒业航母就这样沉没了吗?一代酒中之王真的要变成寇吗?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联系电话:13955803397,电子邮件: jinfan8888_@12.com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