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枸杞酒企,做好自己该做的事
7 上页:第 1 页 在我看来,枸杞酒行业还有心态问题:一是关于“枸杞调制酒”和“枸杞果酒”的争论问题,二是关于小企业对大企业的冲击问题。 不论“宁夏红和杞浓”是否为真正的枸杞果酒,也不论他们的产品质量如何,必须承认他们已经形成的规模和在行业内、消费者中“先入为主”的优势,因为这是事实。前面也说过,消费者认为他们就是“枸杞果酒”。 河北有个“小洋人”,该企业通过包装和目标消费者的差异化策略,从一个小品牌一跃成为北方农村市场乳酸饮料(以前叫“低糖高钙酸奶”)第一品牌,年销售额几个亿。同时也在河北及周边其它省市出现了无数个乳酸饮料企业。我曾做过相关调查,很多企业的产品无论从口感、质量、包装等都不比“小洋人”差,有的甚至比它还好,这些企业也对“小洋人”很不服气。但是小洋人现在就是活得很滋润,而这些后来甚至是与“小洋人”同时的企业的经营状况却均不太理想。倒是有个叫“大洋孩”的企业比较,它甚至在有些区域的市场地位超过了“小洋人”,搞得“小洋人”很不难受,为什么?据我了解,该企业的老板实在是一个精明人,他首先承认“小洋人”的优势及第一品牌地位,然后采取各种手段贴上它,采用创新的营销策略超过它,所以最终它成功了。其营销方式与当初“蒙牛”所提出的“向老大哥伊利学习”有异曲同工之处。 关于产品与营销,我的观点是:白开水能卖好,它就是金子;金子卖不好,它还不如白开水 枸杞酒是一个新的产业,因为时间不长,所以还没有形成一套成熟的东西,也没有真正的龙头企业与品牌,所谓小企业对大企业形成冲击,只能说明两个问题:一是所谓的大企业并没有真正做好,所以才怕冲击。旭日升当时就不怕小企业的冲击,维生素水也不怕小企业的冲击;二是大企业的心态问题,既然枸杞酒还是一个新兴的产业,还没有一个或几个企业能够形成绝对优势,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产品标准,那么就不应当以谁为标准,机会对任何企业都是平等的,没有谁该谁不该、谁冲击谁的问题 虽然“宁夏红”和“杞浓”抢得了知名度的先机,但是作为后来的企业并不是没有机会。由于枸杞酒是一个新的产业,那么各企业和营销界包括一些赫赫有名的策划公司对它研究还不够。也就是说,现在的枸杞酒肯定着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我在《枸杞酒,如果我来做》一文中所说的定位、文化、诉求、包装等——“存在问题就存在着机会,存在多大的问题就存在着多大的机会”。况且“宁夏红”和“杞浓”的市场地位根本就不值得让其它企业担心,大可不必与他们去争执什么谁是真正的“枸杞果酒” ,消费者现在也不关心,也搞不明白,他们关心的是谁的名声大。 正确的方法应当是对行业、产品、市场、消费者等及“宁夏红”和“杞浓”存在的问题、成功与失败的地方进行全面地分析,找出作为枸杞酒和企业最为正确的东西,然后大举进攻,来个“后来者居上”、“全面超越”,岂不妙哉!就象就在“旭日升”仍对罐装茶饮料津津乐道、管理与市场大乱时,康师傅、统一等企业推出时尚的、更适合目标消费者的PET瓶即饮型包装,得了个“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大便宜。 这就是企业策划与营销水平的问题了。 争论谁是“调制型”谁是“真正意义上的枸杞果酒”没有什么意义,质问谁冲击了谁也没有什么必要,对枸杞酒企业来说,将精力放在策划与营销上去,“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才是正道,您说是不是? “找一个最好的理由有最好的办法将白开水当金子卖出去”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十分粗浅的见解,可能不太具体不太周全与正确,有不当之处,还望海涵、指正!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 daqi1851@yaho.com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