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经营战略 > 环球时空 > 日本品牌在中国到底怎么了?

日本品牌在中国到底怎么了?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05-04-29, 作者: 英昂林, 访问人数: 4885


7 上页:第 1 页

  三、 涉日风潮对日系的影响会如何演化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到这种影响在眼下的有限性,那么这种影响的中长期影响会是怎样的呢?我们就应该从已经遭受影响的部分进行具体分析。

  1. 价格导向:以上分析中已经阐明,受损部分的消费价值是建立在价格基础之上的,通过价格调整(消费者购买成本减低或者利益附加)可以很快恢复。

  2. 销售曲线:波动是正常现象。尽管这次风波中可能幅度加大,但这不是趋势问题而只是幅度问题,从一年的周期上看应该属于正常现象。

  3. 销售区域:日系所在的长江核心地带并未受到影响,相反受到影响的恰恰是其非核心的区域,这些区域本来就不稳定。

  4. 盈利支持:从销售曲线以及区域来看,其整体盈利不会有太大影响或影响甚微。

  5. 消费群体:不但不会萎缩还会继续扩大,这和其市场结构有关系,从小接触日本动漫建立的哈日情节会在30岁以后发展成日系产品的强大消费群。

  四、 相关结论

  这种风潮的最终趋向将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

  1. 真正的能够替代日本厂家为消费者提供相同价值的产品的厂家的出现,这样即使日系产品的消费者价值存在也将在社会风潮的作用下产生硬性迁移,在这个基础上加上时间因素就能最终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关于日系产品的一些价值认知,事实上,日本车的旺销是一个很典型的消费者价值被恰当满足的例子,比较一下大街上的车型都可以清楚的看到问题的实质;

  2. 中国政府对国民情绪的政治导向;

  3. 日本国内的政治导向和舆论风气;

  4. 双边及包括相关利益方在内的多边关系的正常化程度。

  总之,只要消费者价值存在,只要经济文化交流还在继续,日系产品就不会有大的变化,同样品牌也会非常坚挺。

  答案是——日本品牌在中国没怎么变化。

  五、 关于品牌的一点看法

  关于品牌已经有很多观点、理论和工具了,但要好象还没有多少非常直接的对盈利的直接贡献的说法,从盈利的角度看品牌无非三个层面:认知层面,销售力层面,盈利能力层面。

  其实,到目前我们还没有看到国内的哪个品牌具有真正品牌的三个层面,95%以上的所谓品牌处于第一个层面,至于相关的销售力和盈利能力层面就明显力不从心了,一些城市型从事产地销的企业具备第二和第三个层面的一些基本素质,这就在一个层面说明了国内企业要靠品牌进行全面全价值消费市场覆盖的全国战略的困难程度,相当的品牌都是靠广告轰炸在短时间内快速提升的是第一个层面,有了广告就卖货,没有广告就下滑。这个层面是一个“伪品牌”的层面,品牌没有销售能力,遑论盈利能力,这样支撑起来的所谓全国战略其实就是“伪战略”,堆砌起来的市场份额就是“伪规模”:不赚钱,你忙活什么?

  关于品牌的三个层面以后会专门著文讨论,在这里只是作为一种理论支撑。

  但是目前日系品牌却在国内具备明晰的消费价值和以盈利为中心的市场结构,基本具备品牌的三个层面,本次涉日事件只是伤害了其认知层面。

  一些媒体甚至把日系公司在中国近几年的经营状况罗列出来说明日系的陨落,并且佐证对一个处于下滑的趋势稍微施加一个力就可以加速其下滑的速度,进而佐证这次民众涉日的力量。笔者认为这是混淆了一个根本的概念:理由和原因。没有从根本价值层面看问题。

  日系产品的衰落,是有结构的,真正赚钱的或者具备赚钱能力的应该不会有很大变化,衰落的差不多都是国内企业容易陷入“伪规模”的行业,而且日系的产品价值基本是属于“形式+价值”的类型,不是纯价值层面,所以,当消费者价值随着经济发展呈现更高或者更多元趋势的时候,必然是一种份额的分裂的情况出现。就好象零售行业整体上升而单店下滑一样,但是从其排名上依然是前列。

  真正要对日本经济形成中国危害的时候,那时当我们再次分析这种消费者价值时发现已经不在了。所以说,用经济手段打击多方的策略本身是自己国民的消费价值的满足程度和消费趋势,从这个角度上看,涉日是一场持久战,但是同时也应当看到,随着国际经济联系的日益紧密,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一种社会波动都会产生反作用,其实在这个涉日过程中,对中国的损伤也是存在的,这一点在一个以“发展和稳定”为主要政策导向的社会里不能不成为决策者考虑的因素之一,基于此,其实当局对诸次游行既用又防的模糊态度上大体可以看到此次游行的基调是“展示国民意志,制造舆论影响力”,如果出现什么越轨的事情那就与主流要求悖反,这一点从后来上海等地对一些越界人员的处理上就可以看出来。

  当然要达到这种效果就要分析不同的社会背景的人的价值导向,作为社会消费的最终承载者,即使在涉日这件事情上也存在群体分层的问题,这里面可以进行讨论的有“国民价值矛盾论”等。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联系电话:021-52989189,电子邮件: dragon@topshowto.com

1 2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3篇)
*日本品牌为何难敌欧美 (2012-02-14,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张计划)
*日本企业中人的因素分析(三) (2000-07-14, 《销售与市场》杂志,作者:陈渊)
* 日本,从孤岛走向全球 (2000-07-03, 《销售与市场》1996年第四期,作者:王云峰、彭诗金)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04-25 05: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