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经营战略 > 发展透视 > 海王谜局:张思民思路有问题?

海王谜局:张思民思路有问题?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05-03-14, 作者: 林俊敏, 访问人数: 3992


7 上页:第 1 页

  【海王心术】  

  牛初乳的冷落是海王打造整体品牌这一个阶段最后一个音符。“牛初乳时期”海王有三大特点:一,海王已经基本完成整个海王系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打造,因此决策层在广告领域开始由狂飚急进转向冷静和思考。

  二,海王的种种问题(特别是终端问题)所引发的弊病终于无情地蔓延到广告领域——在牛初乳这个品牌的变化过程中我们看到的是,海王的广告策略已经开始受到非广告因素的影响,终端问题已经严重到海王无法回避的地步。三,这个时期是海王策略的转折点,我们很清晰地看到此后海王的广告开始逐步地“冷”下来,并由2003年广告额的狂降进入到2004年的广告全面沉寂时期。

银得菲,张思民的战略牺牲品?

  赢周刊记者 林俊敏

  和海王金樽相比,银得菲、银杏叶片等在海王战略资源的调配上,属于海王体系内的“二线品牌”。但是这些“二线品牌”——包括后来海王意图重点扶持的牛初乳——也始终没有发展起来。观察整个前因后果——这些品牌归根到底是吃了它们的老大哥海王金樽的亏。

  银得菲为什么火不起来

  银得菲和海王金樽这两个品牌充满了相反的因素:利润的高低、消费者的评价、战略资源的倾斜。

  有些评论者在探讨银得菲没有做起来的原因时,从它的定位到它的概念,不断地纠缠在银得菲的广告上,如果只是这样,那海王那些类似的问题只要换一个广告公司就可以解决了。但其实问题远远没有那么简单。

  在和当时曾深入到市场一线的人员的探讨中,记者了解到:其实消费者当时对银得菲还是有相当的兴趣的。和海王相比,银得菲有三大特点:一.产品性能较好。据当时消费者的反馈,很多人愿意购买银得菲,因为它的效用不错;二.价格适中。当时的定价大概是10块钱左右,大多数感冒药都定位在这个价码上;三.由于价格本身就不高,所以它的利润比海王要薄得多,这一点也或多或少导致了海王对两者之间的战略倾斜。

  银得菲还有一个和海王共同的特点:终端没有做好。这也几乎是海王所有产品共同面临的问题。银得菲只是一个点,但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海王系众多“二三线”品牌的命运,同时也让我们更加清楚地看到张思民的战略:在还无力大规模地进行全国性终端建设的时候,以品牌先行来带动其它因素的发展。  

  牛初乳的无奈

  牛初乳吃的也是海外金樽的亏。

  2002年3月初,海王金樽在湖南被停售。按照国家批准文号,“海王金樽”只是一般食品,并非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保健功能食品,不具备经过国家批准的保健功能。因此按照规定海外金樽不能够对功能进行宣传。

  但是,只拿到“食字号”证书的海外金樽的定位却是定在保健品上。“保健品的销售,不对功能进行说明是不可能卖得动的。”徐荣华说。因此,海王金樽在湖南地区的销售宣传过程中,“广告语有意对消费者进行误导。”(湖南官员语)比如“要干更要肝”、“请过年准备15个肝或者一盒海王金樽”等广告语或直接或暗示地对消费者宣传这个产品有护肝功能。“这是没办法的事情,”徐荣华说,“做食字号的保健品不打擦边球,项目没法做。”打擦边球,就需要承担打擦边球的风险。

  牛初乳和海外金樽有同样的遭遇:这个产品并非一个纯粹的食品,它最初的定位是保健品,但它拿到的也只是“食字号”,只能当食品来卖。“不过,‘牛初乳好在哪里,为什么要选择牛初乳?’这些都得通过每个城市的早报、晚报等联合起来做。”徐荣华说“但是报纸这一块他们迟迟不让我们去动。”不让动,是因为有了海王金樽的教训,决策层开始审慎起来。“不打擦边球没发做,打了擦边球又怕被查封。”

  牛初乳是海王2002年的重头戏,据说,当初在电视媒体上投入了几千万的广告。但由于没有地面宣传渠道(地方电视、地方报纸、传单等)的支持,这个品牌也就始终停滞在空中轰炸阶段。这些海王的决策层和执行者不是想不到,而是因为决策层有了顾虑。再加上这时候海王系的品牌已经由海王金樽带动起来,牛初乳在战略上不必要再承担带动全体品牌形象的任务,因此也就让这个品牌失去了冒险的必要性。 


1 2 3 页    下页:第 3 页 8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9篇)
*海王VS脑白金:品牌与销量的对抉 (2005-03-01,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黄云生)
*海王,你能做主品牌吗 (2003-06-27,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黄云生、刘威)
*海王,你的定位在哪里? (2003-06-27,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黄云生、刘威)
*海王,健康能成就未来吗? (2003-06-24,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黄云生、刘威)
*解析海王营销困境 (2003-05-30,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铂策划、陈奇锐)
*海王金樽--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2003-04-07,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徐荣华)
*海王旋涡 (2003-02-21, 《智囊》,作者:丁一凡)
*“海王牛初乳”的八大危机 (2002-09-17,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肖志营)
*深圳海王面临危机! (2002-01-24,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韩晓峰)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5-07-05 05:0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