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营销策略 > 三维透视 > 从4P与4C解读华为营销基因

从4P与4C解读华为营销基因


《新营销》, 2004-11-03, 作者: 何志毛, 访问人数: 7128


7 上页:第 1 页

  渠道(Place)和便利性(Convenience)

  华为的渠道大致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卖货渠道,如在一些目标市场设立办事处,直接销售产品。据华为内部人士介绍,华为人足迹所到之处,几乎都有自己的派出机构。这些机构承担的职能,既有业务开发、提供技术保障,也包括市场研究。现在华为又逐步采用分销和代理销售方式,以降低海外员工的管理成本。第二种渠道是走合资道路,借船出海。如与3Com合资,在中国和日本市场,以华为品牌输出产品;而在中日之外的市场上,则通过3Com品牌及渠道销售产品。

  由于产品线的快速延伸,华为在各个产品战场上的对手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强。在无线通信领域,对手就有诺基亚、西门子、摩托罗拉等;在数据通信领域,华为已被全球老大思科列为头号竞争对手;而在光传输方面,也有朗讯、北电网络、西门子等列强。华为这种在高品质形成品牌力之后的产品延伸路径,对降低客户交易成本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当然,一旦某类产品出了纰漏,就有可能殃及全线产品。

  华为显然意识到了化解产品线延伸所带来的风险的必要性。只要有可能,华为在各个主要产品领域都展开了对外合作。事实上,华为先后与松下、NEC、摩托罗拉、西门子、3Com的合作,每一次都是化敌为友的招数。而华为又非常善于学习,通过与客户的合作,在服务客户的过程中得以长足进步。与和记是一例,接受英国电信BT的“体检”是另一例。为此,华为的新闻发言人傅军不承认华为“封闭”或“不透明”:“华为在媒体和公众面前低调,但是在客户、合作伙伴面前华为是很透明的。比如说Emerson以7.5亿美元收购了华为的一个科技子公司,前提就是华为很透明。”

  所以,如果说华为的海外办事处是一种直接的卖货渠道,目标指向“谋近利”,合资则是品牌构建渠道,目标是“图远名”。正如一个咨询专家所说,走出去的中国企业与狼共舞不那么容易,因为前提是狼同意与你共舞。

  现在,华为的投资手段也日益为人称道。2003年,华为与香港第五大电讯运营商SUNDAY进行的以投资换订单的合同,就为国内市场迟迟不见动静的3G销售开辟了一条生路。而2003年中国电信海外上市时,华为持有其7.4亿股,实现了与客户的紧密捆绑,使得利益同盟关系更加牢靠。  

  促销(Promotion)和沟通(Communication)

  华为的促销手段当然包括打广告。在国内只有少数几家行业媒体有幸品尝华为的广告蛋糕。而在国际市场,华为一直雇有一家英国的老牌广告公司,指导其发布策略广告。与媒介保持恰当的沟通也是促销手段之一。傅军说:“我们对媒介低调是指我们几乎从不主动邀请媒介采访,但是对于媒介的主动采访要求,我们一定会给予很好的配合。”据傅军介绍,国外的《金融时报》《华尔街日报》《财富》《福布斯》等都来华为采访过。而当法国第二大电信运营商选择了华为的产品后,法国媒体也好奇地赶来了。

  当然,积极参展、比对手叫价更低也是促销的重要手段,而印制中国名山大川及各大城市建设成就摄影集,开辟“香港—北京—上海—深圳”“东方丝绸之路”,请来全球客户和潜在客户亲身体验中国,改变他们头脑中固有的长袍马褂时代的中国形象,以外围合龙的方式,向客户沟通、传递“现代中国产生高科技华为是一个必然”的信息。正如《新营销》本期文章《华为跨国营销的“中国功夫”》所阐释的,华为最擅长、最厉害的营销手段是感动客户的能力:“只要你给我机会,就不怕你不被我感动。”

  但是必须承认,为了表现这种“感动客户”的功夫,华为人的人性磨练无疑是魔鬼式的。远离亲人,生活寂寞,面临巨大的文化鸿沟,欧美客户的傲慢和怀疑肯定让人难堪,阿拉伯人的拖沓和牛皮糖作风也使人无奈。华为一个开拓非洲市场的业务员连续数月没讲一句中文。在2002年埃及空难中大难不死的吕晓峰,2003年来到阿尔及利亚后又碰上了地震。此外,无论是撒哈拉沙漠的高温天气还是俄罗斯大地的极度严寒,无论是阿尔及利亚频繁的恐怖活动还是伊拉克战争,随时都有可能给驻外员工带来生命危险。一位驻外员工曾在《华为人报》上发表感想:“这里没有任何中国食品,一瓶‘老干妈’能使我们有一种过年的感觉。”

  “用‘热脸蛋贴个冷屁股’形容我们最初开拓海外市场时的情景毫不过分。华为人的成就感来自一直贴、一直贴,直到把人家的冷屁股捂热。”一位现已离开华为的高层干部为华为海外事业的快速增长感慨不已。

  当然,华为未来发展的纵深度不取决于华为的单干,而是中国高科技企业何时形成集群的问题。像日本和韩国走过的路子一样,先由集群企业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金量,然后改变产业的命运,最后提升整个国家品牌。华为人希望通过我们的采访,传达出他们真诚的声音:所有的中国企业,都能在国际化道路上迅速成长。

  原载:《新营销》2004年第十一期

1 2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13篇)
*“4P”的本质 (2014-09-10,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刘杰)
*华为何以从“土狼”变成“狮子”? (2007-08-07,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赵琪)
*我为什么特别看好华为? (2007-06-22,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刘步尘)
*15年,华为跨越了什么? (2007-06-07,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林景新)
*华为收购港湾,人性包容到底有多大? (2006-09-19,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李玉国)
*为任正非的追杀令击掌 (2005-11-02,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黄鸣)
*营销漫谈:从4P到4C,由企业中心到顾客中心 (2005-09-01,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淡云鹏)
*4C策略在促销中的运用 (2005-06-21,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向若霄)
*民营企业成功背后的真相--读《华为真相》 (2005-04-05,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刘建良)
*应聘华为,三进三出! (2005-02-18,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李湘、李红辉)
*华为如何打造一支营销铁军? (2005-01-21,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刘祖轲)
*任正非:不谈营销的营销大师 (2004-11-08, 《新营销》,作者:吴建国)
*华为跨国营销的“中国功夫” (2004-10-29, 《新营销》,作者:何志毛)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5-05-01 05: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