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哈啤退市:构建“AB系”的第一步 7 上页:无奈的胜利 AB的中国扩张征途 AB终于如愿俘获哈啤,尽管为此付出不菲的代价。AB将如何利用哈啤这张牌,目前尚未有明确说法,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AB将继续启用哈啤的管理层来管理。从哈啤管理层积极吸纳AB而不是SAB,可以看出AB与哈啤的关系之密切。哈啤管理层的经验、与当地政府的合作关系,对于AB,都是可利用的财富。而且AB显然不愿意因为管理层争端引起哈啤的动乱。 业内人士认为,AB很可能效仿与青岛的合作,让哈啤管理层在董事会成员中占一席之地,对于企业战略发展有发言权,但是AB将控制要害部门比如财务、人力。以外资公司的惯例,很可能采取一些给予股权的激励制度。更何况,包括哈啤董事长李文涛、行政总裁路嘉星在内的6名管理层,之前就拥有哈啤股份,在变现之后总金额将达1亿港元。 依靠哈啤经验丰富的管理层,借助这样一个全资子公司,AB在中国的扩张之旅正在开启。 “这一次AB是真正从幕后走到了台前。AB在中国只有百威,但是百威规模不大,而且定位高端啤酒,难以有很大突破。AB要在中国市场结束单打独斗多年的局面,急需找到一个真正意义的本土代表,青啤不算,因为外资不太可能获得批准买下这个国企中的骄子。而拿下哈啤,将是AB在中国市场大展拳脚的机会。”吴红光认为。 AB在中国的扩张途径是外资啤酒参与中国市场的典型案例。90年代初期,外资进入中国的第一次浪潮采取的是直接投资设厂、自主产销其高档品牌,但是很快外资发现在中国诸侯混战割据的啤酒市场,外资的生存空间非常小,于是出现全线撤退,保留的也只是作为一个品牌存在。 最大的啤酒市场在中国,中国市场增长速度是6%,而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的啤酒市场年增幅只有1%~2%,事实上已经很难有更大的增长空间。外资再次携款而来,不同的是,此次外资以控股或参股国内优势企业为主。 于是乎AB成为青岛啤酒的战略投资者,根据债转股协定,AB对青啤的股权最终将增持到27%。这一次合作被誉为强强联手的佳话,一个是中国最大啤酒企业,一个是世界第一的啤酒企业。 但是青啤的发展已经不能满足AB的胃口。青啤的全线扩张带来的后果是资金吃紧,青啤目前处于整合期,时间起码在2-3年,而发挥效益又需要2-3年。 “AB现在必须靠自己来完成扩张这件事情,中国啤酒业的整合程度远远不够,这就留下了很大空间,但是速度要快,因为AB的竞争对手不仅仅是中国的这几家企业,还有诸位外资啤酒公司。”吴红光分析。 虽然啤酒企业数千家,但是很难再找到一个哈啤那样规模的、还未名花有主的企业,国内排行前十名的啤酒企业,除燕京啤酒之外,都少不了外资的身影。 “拥有哈啤之后,AB的市场格局变成百威主攻高档市场,青啤、哈啤主攻中低档市场,通过产品细分达到层次效益。”吴红光说。 第 1 2 页 本文由![]()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