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诊断IT公关 7 上页:IT公关模式五官不端 在2003年初,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发布行业调查报告,根据对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市场的抽样统计估测,整个行业年营业总额达25亿元人民币,比2001年增长了25%。这一数字让所有人无不眼热心跳。如此广阔的市场,却是残缺地发展,那么在里面占据重要角色的IT公关该如何应对畸形的发展呢? 1.引入国际游戏规则 中国的公关是从国外舶来的,但是引进只学会了其形,而没有修炼出其神,因此国内的公关必然需要引进国外的一些规范方法。如国外的公关公司更似乎是一个创意的机构、智力机构,媒体发布、新闻发布只是很少的一个环节,也不是衡量公关公司的成果标准,衡量的标准更侧重于策划水平。如果这些游戏规能得到推广和认可,必将能改变中国IT公关现状。 2. 倡导规范职业道德 目前,控制回扣、遏制价格的暗箱操作势在必行。另外,还有一些歪风,例如在竞争对手之间制造口角,让双方“吵”起来,公关公司会和媒体暗地联合,做一些不可告人的勾当。其实很多时候种种企业之间的紧张关系是介于其中的公关公司给制造出来的,目的是自己能从中获得可观的收入。如果有一个行业体制能够定期检查这些“黑洞”,将能起到积极的引导、监督作用,是最好不过了。不过,最重要的是心理道德的净化。另外,还需要各个方面的推动,让IT公关人对此嗤之以鼻,使之做正大光明的公关事业。 3.设置软文过滤 由于公关公司与媒体编辑记者多是私下交易,通过新闻媒体不断地发布出信息,因此缺乏控制性。最重要的是,很多公关稿质量低下,严重亵渎了读者。目前,一些媒体考虑软文渗透力已经严重影响了报纸质量,已经开始采取了多种手段控制公关稿的侵蚀。如一些强势媒体更设置了新闻性竞争、多重审稿的机制,这些做法引起了很多媒体的纷纷觉醒。事实上,只有这样做,才可以最大化地、逐步地剔除垃圾软文的蚕食。 4.打造完整体系 如果公关公司不从自身找原因,打造自己完整的体系,跨越单一的发稿机器,那么是难以走出沼泽地的。在日趋专业化的市场环境中,客户同样需要专业化的策略甚至是专业化的指导,需要一个新闻顾问、媒介顾问、市场顾问,需要一种专业的、互动的、渐进式的战略合作组织。公关公司必须随着市场的发展而变化:从执行型组织向顾问型组织转变。即使在公关的层面也要形成体系化,具有媒体组合策略、稿件类型组合策略、投放时机策略、目标定位策略、制定媒体投放组合策略等不同的公关体系,并探索出销售业绩评估、形象树立评估、短期评估、长期评估等检验体系,真正为产品建立认知价值,使产品在消费者心中与竞争产品产生区隔,使企业和企业展品得到最优化的传播组合推进。其实,IT公关公司的传播只是相关的一小部分而已。面对日趋激烈和复杂的市场竞争,公关与营销必须更加密切协同,做到策略呼应,才能有的放矢。 5.贴近消费者 从目前看,IT公关公司的促销活动、公关文章的目的其实应该是刺激消费者心脏,然而,目前很多公关活动与消费者生活距离渐行渐远,公关文章往往不关注老百姓的话题,一味地一厢情愿地谈自己企业与产品,于是,让消费者明显感觉像是商业填鸭行为。因此,只有改变IT公关的局部畸形思路,立脚点是从顾客的需求出发,全面关注消费者心理,才能达到真正的企业与公关公司双面营销。贴近消费者,才是真正的效果所在,IT公关公司将无法回避这个话题。 6.让危机不再是危机 遇到危机公关时,不是想办法解决问题,而是比嗓门。招集记者一通喊话,再发一堆的文章,认为就摆平了。把企业与媒体的关系的“养护”,片面地理解为有“事”相求时,就请客吃饭加送红包,不注意“和平”时期的媒体感情联络。这是目前现状。因此,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关公司,在做公关推广的时候,首要的就是危机公关意识,全面、持续地借助媒体,向媒体和消费者传递价值信息,取得媒体和消费者的认可,即使一旦发生与竞争对手的“战事”或紧急情况,才有“御敌之兵”。 7.加强公关的真正创意 有人说,一句是金二句是银三句是铜四句是烂铁。然而很多时候,公关公司做的东西,就是一个模板拷贝到底。有的时候,一个方案模板不停地在各个客户之间使用,甚至直接用替换的模式把企业的名字和产品一一修改,稍加修饰就基本完成了。因此,加强公关的策划创意水平,是提升公关的主要因素之一。事实上,如果把营销咨询、广告传播强调创意的意识灌输进入公关,公关走出低层次才指日可待。 8.成立IT公关的4A 4A的本意是美国广告公司协会(American Associato of advertising Agencies)的缩写。4A协会对成员公司有很严格的标准。大陆目前只有广州成立4A协会。事实说明,4A 更是一个品牌的门槛,对于行业对作业品牌的推动是巨大的。作为IT公关,理应有“4A公关公司”的诞生。只有出现一个行业联盟,才有带动,才有危机。这样,对于客户服务一流、策略规划一流、创意执行一流、媒介运作一流等标准才能得到持续推广。 原载:《新营销》2004年第八期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