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经营战略 > 发展透视 > 文化,华为成长的短板

文化,华为成长的短板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04-06-14, 作者: 叶生, 访问人数: 4354


7 上页:第 1 页

  但在华为的企业文化体系中,更多的是讲究有劳必有得,决不让雷锋吃亏。甚至可以说华为的薪酬福利体系已经脱离了市场的规律,也许这么说不恰当,应该说是华为员工的高薪酬是因为他们愿意牺牲个人生活而换取得到的,他们用自己的机会成本换取了高薪酬。这种文化的特征就是强调以能力为基础的激进性思维,在华为创业伊始,在IT行业,华为这么做并不是什么特殊的行为,美国微软文化也大同小异,我们关键要探讨的是,华为文化能否继续这种风格和基调?它在华为未来的公司战略中起到的作用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深知辩证唯物主义的任正非肯定知道,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今天的华为已经不是昨天的华为,庞大的人力资源体系,激烈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成熟的客户,越来越透明的营销体系,华为知名度越来越高,这些变化都使得华为必需重新考虑企业文化的基调及其导向的变革问题。如果华为还是一再强调功利性的企业文化,还是以高工资、高压力和高效率为主流的企业文化,那么华为是否缺少那么一点梦想性的内涵。说到这里,可能很多华为的员工会反对,单从“中华有为”和华为的进行曲你就应该感受到华为的伟大理想及精神力量。不错,华为之所以成为华为,如果没有一种精神力量在支撑,一个伟大的企业家在伟大的梦想下的牵引,华为也不可能成为今天的华为。但仅仅有这些还不够,因为那只是少数华为人的梦想,肯定不是绝大部分华为人的梦想,而华为梦想能否成为实现,单靠一个任正非肯定不够,华为也就是短短的十几年历史,从它的发展速度和成绩,我们说它伟大,但这更多是从民族企业的自豪及自尊谈起,如果仅仅从企业的角度分析,那华为离世界伟大的企业还差得远,起码从华为能够生存多久这项指标上就很难做出回答。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这种危机意识是中国企业现阶段一定必需具备的战略思维,但如果一个企业在战略发展上永远都处于这种状态,就如任正非所说的一样,明年可能就是华为的冬天,一年如此,年年如此,那这个企业战略肯定有问题。没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路,没有一种基业长青的文化,这种企业应该淘汰。我们为什么没有听说世界五百强的通用、惠普、IBM或者微软天天说他们危机四伏,难道他们没有危机感?难道他们就没有冬天?不对吧,在IT行业冬天来临之前,首先裁员的就是这些世界五百强的企业,华为反而显得反应迟钝了。

  因此,在高速发展的时候,华为应该更多地考虑如何使企业能够活得更长活得更久,而不应该再把自己当成小孩,天天讲长大而忽略了活得更久的问题。企业在小的时候应该更多考虑长大的问题,在长大时候应该考虑如何壮大的问题,在壮大同时应该考虑活得更好、活得更久的问题。

  现在的华为尽管依然生活在刀尖锋口之中,但起码也是国际知名的高科技企业,一个在中国举足轻重的企业,这个时候再说它没有能力或者没有时间考虑活得更久的话,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如何活得更久和更长,我们的建议是,华为应该更加考虑到人性化的真正内涵,人除了物质之外,还有其它层次的需要,物质是第一性,精神是第二性,但这并不说明物质一定是重于精神,华为在文化的假设上除了员工有物质需求之外,需要更多考虑员工作为一名社会人的其它需要。这不是说华为没有考虑员工的其它需要,恰恰相反,就华为对员工的宿舍等福利措施来看,华为在员工福利的投入上决不含糊,而且华为给予员工的,也不仅仅是薪酬,在华为这样的知名公司工作,无论是在个人综合素质的学习提高上,在社会认同上,华为并没有让员工失望,但这一切都是围绕着工作。人生不外乎有几件大事:事业、家庭和健康。但在华为,员工似乎除了工作还是工作,据说华为有一个秘书,申请一时假就是为了去办结婚证,她说不然她就会嫁不出去。我们无法确认这个故事的真实性,但我们却可以知道,在华为的员工不少人都面临这样的情况,为了工作只好牺牲了家庭。这种牺牲是巨大的,如果不是很高的回报,相信很难让人们放弃家庭的快乐。这也造成了华为成本的居高不下,华为的利润率确实是多少,我们没有答案,但随着电信行业的规范,华为能否保持如此高的利润却是我们所担心的。

  人们对华为的关注与赞美,其实已经超越了对企业或者说是对华为本身的范畴,更多地是从它身上看到了民族产业的希望,从它身上寄托了无数中国人强国的梦想。因此,华为现象不能单纯理解成华为企业的梦想,它也是中国人的梦想。由于有了梦想,所以国人对华为关注程度逐渐提升,正如当初的海尔。但我们要切记,华为首先是一个企业,它必需按照企业运行的规律,遵守规律才能适应规律,如果我们单凭一腔热血,违背规律去适应我们的梦想,那华为可能就不能够成华为了。从这个角度说,任正非是睿智的,他深知中国文化的深义,人怕出名猪怕壮,即要利用名气为企业争取更多的利益和支持,但又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至于自己完全被暴露在阳光下而被灼伤。

  企业文化不应该是宗教所提倡的无私奉献,但也绝对不是街头唯利是图的小贩。没错,企业文化是功利性的,它应该为企业发展服务,但它也是梦想性的,因为它要弥补功利性的不足。我们知道,烧香拜佛的香客,他们因为相信佛祖能够替他们消灾消难而虔诚,尽管他们也知道佛祖也需要物质,例如捐香钱,烧香等等,但佛祖在他们心目占依然是精神的支柱,因为他们相信他因此就信任他。但如果有人去对他们说,佛祖并不是大慈大悲之人,他们也是认钱不认人,因此要相信佛祖首先要交钱。那么我们可以想像一下,又有多少人会再相信佛祖是他们的精神支柱呢?佛祖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不食人间烟火,他可以为众生而牺牲自己,因此他伟大。如果佛祖都唯利是图,那他的信众连最后一点希望都破灭了。

  这用来比喻企业文化的精神作用并不是非常恰当,但它说明一个道理,如果企业文化完全是功利性的话,不管你是用一个什么样的现代名词来套用它,象什么高绩效、能力、素质等等,那企业文化存在的必要性就可值得商榷,如果人们之间的行为完全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那世界还会有什么值得我们去梦想的?

  矛盾永远是存在的,问题是你能否发现矛盾并转化矛盾,我们相信任正非在这方面是高手。但任正非也是有局限的,人格上的局限,这一点相信绝大部分华为人包括任正非本人也不会否认,除非你认为任正非是神,因为除了神之外,世人没有完美的。任正非的局限正是他个人对华为整个企业文化的决定性影响,这恰好也是他最大的优点,因为他的睿智因此我们关注他。企业家对企业文化的影响是起决定性作用的,这点华为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但作为华为,如果在这方面没有突破的话,那面临国际一流企业的竞争,接班人可能就是华为的一道坎。我们相信在华为众多的总裁级人物上,华为肯定可以找到一位胜任华为未来的领袖人物,但我们却不敢肯定,任正非能否找到一位能够传承他哲学思维的接班人。有人认为华为的接班人不是问题,我们认为那是他对接班人涵义的不了解,如果仅仅是从能力上或品德上要求的话,这肯定不是问题,但如果从思想上要确定接班人的话,那就不是一句话可以概括的了。其实任正非的流程管理系统和职业化系统也正是想解决这种人治的问题,但正如我们上面所说的一样,任正非由于他个人经历和人生观的原因,他给华为文化打上了深深的任氏风格烙印,这种风格并不是随便一个人就可以模仿或继承的了的。我们相信通用的韦尔奇在任职期间,他突然的辞职并不会对公司有太大的影响,尽管他对通用的企业文化也是起到决定性的影响,而通用董事会不需太长时间就可以确定新的最佳人选来代替他的位置,最多是在报纸上多了一些新闻而已。但假设华为如果有一天任正非突然辞职,相信基本上所有的人都不会相信这是真的,因为没有任正非的华为到底会怎么样?这不仅仅是我们所想知道的,也是任正非本人想知道的!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 wccep@wcce.com

1 2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6篇)
*“自缢门”背后的华为文化缺失 (2007-07-25,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文兴国)
*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华为管理 (2005-07-28,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肖南方)
*应聘华为,三进三出! (2005-02-18,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李湘、李红辉)
*华为跨国营销的“中国功夫” (2004-10-29, 《新营销》,作者:何志毛)
*华为的下一步 (2004-02-27, 经济观察报,作者:蓝姝)
*华为之困 (2003-10-13, 《知识经济》,作者:韩成栋)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5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5-10-06 05: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