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话费分成补贴手机经销商 联通“上海模式”还要继续克隆? 7 上页:第 1 页 以话费补贴销售 尽管陈晓把与联通的这个合作看得十分简单,在轻描淡写的背后,是详细的推广策划和成本计算。据悉,双方首次合作的范围仅是:永乐承诺在一个月内帮联通发展2万名CDMA用户,即卖出2万部CDMA手机。而永乐给联通开出的条件则是,如果推广不顺利,永乐将拥有这2万部手机的最终定价权。这就意味着,永乐可以用超低价格,甚至低于进货的价格进行销售——对永乐来讲,这是底线,也是在最后一刻可以进行自保的一个绝招。 当然,绝招只能最后再用。针对上海人精明的特性,永乐在大部分卖场推出了A、B两款人性化入网套餐。另外,永乐还针对神州行的“先付费后使用”而采用了“先使用后付费”的策略。当然,永乐采用了信用保障策略:每个使用者需要注册社会保险号。 这些成功的销售策略,都是永乐和联通共同策划的,它使永乐根本没有费多大劲就在一个星期里卖出了1.1万台CDMA手机,第一个月就成了全上海推广CDMA手机的最大渠道,在2002年下半年占据了一半以上的CDMA市场——即使是其他经销商也争相涌入这个市场的2003年,上海永乐也稳居上海第一。 卖手机只是一次性交易,手机使用带来的增值才异常巨大。永乐如果只停留在卖手机上显然是不够的。于是,陈晓的眼光盯上了手机话费的分成。 用陈晓的话说,从2002年8月开始,永乐的地位发生了转变:它从一个手机“经销商”成了一个“虚拟运营商”——只要永乐卖出一部CDMA手机,就将与上海联通进行话费分成。这种政策一直沿用至今。 “确切地说,永乐不能算是‘虚拟’运营商。”陈刚表示,“因为虚拟运营商也是需要国家发牌照的。我们和永乐的合作应该是以补贴的形式进行的。”——原来,永乐批量购进CDMA手机,再用低于进货的价格捆绑一定话费售出,用户承诺在一定时间内使用一定量的话费,而联通则每个月把用户话费的一部分“返还”给永乐。然而,返还的比例以及合作期限两个关键问题,由于涉及合同保密内容,陈刚拒绝回答。 陈刚对这种合作方式十分肯定。他说,这是让消费者凭信用买了便宜的手机,联通发展了用户,永乐则先亏后赚。 2003年,永乐为上海联通在上海地区发展CDMA用户超过10万,累计超过24万。陈晓则把他与上海联通的合作喻之为抢到了一个先“机”——这是一只每年都会下金蛋的“鸡”。 不能克隆? “坦白地讲,上海模式移植到其他地区,很难有收获。并不是说不能复制,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复制成功的案例。当然,并不是说复制不成功的地区CDMA手机销售不理想,像在山东、北京、广东,CDMA的销售都有很大的进步。”面对本报记者,陈晓直言不讳,“要想复制CDMA上海模式有个根本条件——各地联通观念上的改变。” 上海以外很多地区联通的做法是,依靠自己的网络去发展用户,不仅仅是销售,连CDMA手机采购都是自己在做,没有走市场化运作的道路,因此缺乏迅速有效的信息反馈系统以及市场化运作的机制。 例如,不论在省、市、县的一级到二级、三级市场,联通所有营业厅都是CDMA手机的销售窗口,这是他们主要的销售渠道。而在上海,这些营业厅只是完成售后服务——销售功能上的剥离,使得手机销售的反应速度得到了大大提升。 业内人士指出,在这个合作过程中,上海联通高层是“内因”——正是上海联通肯于让利的理念使之在全国脱颖而出。而其他各地的联通则被束缚于“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旧有观念,不能借助社会专业渠道的力量,只凭自己的力量建销售点,推广CDMA,不仅成本高、渠道窄,而且保证高质量的服务有困难。 除了联通方面的“内因”,经销商方面“人物”的身份似乎也至关重要。 “幸亏他们当初找到的是我,而不是我的职业经理人。”回想起当初谈判的过程,陈晓很庆幸:“仅仅是我的部下去谈,一定不会成功。因为他们都是职业经理人,职业经理人的特点是一定要保证自己在任时的利益和业绩,只要自己在这个企业的时候不亏就好,不去想自己走后企业发展的方向,而且,太大的决定他们也不敢做!” 也许,在永乐之前的五家专业手机经销商就是这样错过了机会?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传统的CDMA推广有四个问题:第一,旧有的代理方式有弊病,应该是直供的系统,采取买断手机的方式,通过战略合作进行直销和代销双轨并行;第二,传统CDMA推广方式缺乏资金实力,需要有强有力的渠道经销商支持;第三,以往代理商的心态是卖一台算一台,其生意经无以创导消费,无法进行推广策划;第四,传统的CDMA经销商全是技术型公司,经销商的结构不合理,无法拓展市场。 能克隆? 在总结合作的成功经验时,陈刚却不同意陈晓的看法。陈刚认为,外地联通有各种各样的独特的市场环境。尽管上海联通的成功也有着很强的地域色彩,却并不会是“绝版”。 首先,上海市场化程度之高是全国其他地区和城市无法比拟的。在与永乐的合作中,上海联通采取了“完全不参与销售过程却又全方位参与营造公平、公正的气氛”的策略:一方面帮助永乐向CDMA手机制造商以大批量采购压低价格,另一方面则帮助制造商要求永乐提前结清账款。这样,既保证了永乐的低价优势,又减少了制造商资金回笼的风险,保证了产业链的完善。陈刚指出,在这一点上,其他地区的联通也可以做到。 其次,虽然上海的信用保障体系是全国最发达的,但是各地联通已经用了各种方法去弥补这方面的差距。例如联通派人到卖场,用现场核对身份证的方法来保证消费者的信用。 第三,各地联通正在以自己的方式发展用户,也很成功,例如集团购买。 “目前,与永乐的合作模式已经在上海联通和其他经销商的合作中推广了。事实上,上海联通也是在克隆国外的模式。”陈刚认为,只要整个市场都成熟起来——全社会的信用体系、商家水平都发展起来,各地联通自然能像上海公司一样做得好。 CDMA上海模式的成功并不复杂,也不神秘,这些导致成功的因素似乎又都是充分必要条件,缺少任何一个因素,“巧合”都可能不会发生! 或许,各地联通可以找到各自的变通办法来进行复制? 又或许,上海联通只是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路,而通往成功的路本来就不是一条? 无论如何,2004年更是联通各地分公司各显神通,去寻找契合市场最佳途径的一年。 原文发表于《经济观察报》2004-03-15第151期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