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2004,寻找音响专卖店新奶酪 7 上页:音响专卖店模式穷途末路 2、音响市场硝烟弥漫,草木皆兵? 进入2003年开始,各大音响厂商纷纷打出“降价”、“送大礼”的促销幌子,无论是爱浪的“千万大礼送”,送彩电、DVD;惠威的送酒;夏普的五折送现金等等,买就送!众多品牌无非都是力图清理库存,轻装上阵。种种数据表明,这些“花招”不管用,两败俱伤。 音响业的“狭隘性”发展思路已经严重阻碍着国内音响业的进一步发展。音响“专业化”很容易做到,“模式化”也很容易雷同。 目前音响企业普遍的做法是让给经销商最丰厚的利润点,在产品研发上几乎就是模仿,产品制造成本往往在零售价的25%以内,这种利润分配很显然带给消费者极端的不平等,不公平,忽视消费者越来越成熟的消费理性;表现在终端,走进国美、苏宁的音响区,迎面就是穿着整齐、喊着响亮口号的“专业音响师”,各种产品型号的功能、特点讲解、演示具备专门的排练,讲解的同时,不断表现出来对其他品牌的“歧视”和“攻击”。 因此我们很容易追问:音响产品的价位定在多少合适,市场竞争带给各厂商的压力和超越空间将会在哪些层面? 我们先从最近一些进口品牌诸如索尼、夏普、飞利浦等“视听产品专卖店”推进力度不断加速这些市场情况侧面探讨,“专门店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合一的销售顶尖视听类产品以及先进的理念和文化的传播中心,带给消费者统一的价格实惠和优秀的产品享受。”进口音响他们营销的理念就是文化! 音响卖什么?无非就是营造出来的视听家居文化。但文化决不能仅仅表现在专卖店的装修、人员的口号,上升到营销层次,我们说,品牌本身的底蕴不容忽视,这也正是“假洋鬼子”们缺乏的地方。因此,比韵力图表现“比韵家居文化”,爱浪的“中美合资”,山水的“日本名牌”,维纳斯、丹特声、丹麦宝等等,虽然从广告设计层面,都表现出了美国音响的豪放,欧洲音响的技术,日本音响的细腻,画面不能不说精美考究,模特不能不说领先,但是,品牌的底蕴我们看不到,底气不足,文化何来? 彩电业在经历了“价格战”、“概念战”、“鸦片战”、“技术战”,到目前的“升级战”,整个行业愈发成熟之态,国内品牌基本上可以与进口品牌平分秋色,互映生辉。 我们说音响行业很乱,乱中取胜,难免摆脱不了江湖气息,一荣俱荣,一损就会全行业混乱。音响还如同一个闺房少女,花枝招展背后仍然是荒原一片,尚待精耕细作。 去的尽管去,来的谁也挡不住。2004年的音响业肯定是浓妆艳抹、精彩纷繁。 品牌决定通路,产品决定成功。数百个音响品牌一统天下的没有,步步高、新科、夏新、熊猫业都纷纷巨资进入音响,但都定位中低端,这也许才是音响产品应有的价位,但是,低端音响采取专卖店营销模式的空间值得疑问。营销一种音响文化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以及基于产品质量的品牌增值,习惯了国产家电品牌低附加值的消费者难道不会继续戴着有色眼睛去看待国产品牌的音响? 这又是一个难题,音响还在彷徨,大多数音响企业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我们说,勇于解脱虚利束缚,敢于直面信任危机,还市场、还消费者一个音响行业的真实面目,这比什么都重要。 木匠能够做音箱,铁匠可以做功放,这种格局在技术日益尖端化的家用电子产业看来,绝对是一个幽默笑话,但实际上它是存在的;音响品牌数量极度份额的“进口化”、“虚拟化”,我们坚信:假洋鬼子一日不澄清,音响产业决不会得到真正意义上的信任解放和瓶颈解放。 带着2003音响的困惑年和萧条年,我们期望2004。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作者为终极传播机构策划总监,联系电话:13925006240,电子邮件: adzdh@21c.com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