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经营战略 > 产业观察 > 农资革命

农资革命


《智囊》, 2003-10-22, 作者: 雷全林, 访问人数: 7135


7 上页:掘金农资市场

农资市场的诱惑与风险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预言:“21世纪的金矿在农村,21世纪的黄金产业是农业。”城市零售业市场早已硝烟弥漫,中国的农村市场却还是一片平静。这个反差,被以大农业作为战略投资方向之一的德隆看到了。 德隆大举进入农村流通市场,原因并不仅仅是“产业链”的需要,而是这个市场本身的极度诱人,用某分析人士的话说,“几乎就是一个空白”。  

  2003年5月10日,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就此专门批示:“北京德农农资超市公司进军农资市场,对供销社系统是一个挑战。真挚地希望各级供销社通过‘四项改造’,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更好地为‘三农’服务。” 

  5月20日,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办公厅下发通知(供销办字〔2003〕23号),要求贯彻落实中央3号文件和回良玉副总理重要批示精神,其中的三个附件就是新华社记者采写的内参:《市场引入竞争 农民从中受益—北京德农公司进军农资市场调查(上)、(下)》和《编辑评点: 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23号文件下发后,各地供销合作社立即行动起来,认真组织广大干部学习文件,贯彻落实中央3号文件和回良玉副总理的重要批示精神,围绕“德农公司进军山东农资市场,我们怎么办”这个问题,全国各地供销社迅速掀起一个大学习、大讨论的高潮。“农资经营的市场格局发生变化,竞争主体多元化的趋势已经形成。当前,农资买方市场已经形成,农资商品全面供过于求,并且,多渠道经营已经势不可挡。供销社尽管目前仍是主渠道,但是,如果不加快整合步伐,主渠道地位的被取代是迟早的事情。” 山东省潍坊市供销社在上报的总结材料中这样写道。

  计划经济时期,各个省、市、县农业生产资料公司曾垄断农资市场,1998年,国务院实行农资流通领域改革,引进市场机制——中化化肥、农资生产厂商、个体私营企业纷纷进入。各地中农公司历史包袱沉重,体制僵硬、许多都已经资不抵债,面对市场竞争,几无应战能力。短短几年下来,90%的基层公司被淘汰,“穷摊子”、“破院子”随处可见。 

  而一部分个体企业和农业“三站”却依靠灵活的经营机制和灵敏的市场嗅觉迅速蚕食市场。以农药销售为例,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县级以下网点有20万个以上,是80年代中期的15~20倍,东北、华东等销售大区网点密度几乎等同于日用消费品,其中个体经营户的销售额已经占到市场份额的1/3,有些省份甚至达到4/5。 

  谁也不能否认,中国农资市场承载着中国农业丰收的希望和保障,但是不能忽视这样一种现实:一方面由于农产品价格的长期低迷,农民购买农资的积极性下降,另一方面又深受“三假”(假种子、假农药、假化肥)等伪劣农资的危害;一方面对内遭遇流通渠道上多层次、多环节三角债拖欠,另一方面对外又面临加入WTO之后国外竞争对手的强大威胁。在山东寿光,总共有1100家农资经营店在经销各类农业生产资料,而供销社以外的个体工商户占到了600多家。但是由于监管的不力,农资产品的质量经常发生问题。

  德农进入生资市场被不少人看作是一种“悬念”。因为它没有大量的广告宣传,而是“悄悄进村的”。但他们认为“只有提高了农民的投资回报率,才能激发消费热情”的观点,对启动我国的农村市场将是一种积极的推动。  

  一些经济专家基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而做出农民购买力不足、农村消费疲软的判断是笼统的,也不够准确。根据寿光农业部门的统计,该市农民人均农资消费量为2700元,接近山东省平均水平的3倍,净消费量达16亿元。而且随着寿光花卉等高效农业的发展,消费量逐年增长。又据德农公司市场调查,寿光市农民的农资消费量为户均9000元,农田亩均3000元。而每亩大棚蔬菜的农业生产资料消费量为亩均5000元。寿光市大棚蔬菜面积共80万亩,以此计算,毛消费量为40亿元。而且随着高效农业的发展,消费量呈逐年增长的势头。这些数字表明,生资市场的容量和潜力十分巨大。 


1 2 3 4 5 页    下页:诱惑与风险(2) 8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12篇)
*向烟草大王学搞品牌农业 (2010-10-11,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福来顾问、娄向鹏)
*植保行业的市场与渠道 (2009-12-24,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曾文宇)
*农资经销商旺季促销浅谈 (2008-07-21,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王献平)
*网控上下,巧抓强势品牌代理权 (2004-05-20,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朱浪)
*××牌复合肥销售失败案例分析 (2004-04-16,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侯建新)
*德隆下乡 (2004-02-06,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吴金河)
*农资连锁经营:矛盾重重的新领域 (2003-06-26,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黄江伟)
*农资市场现状与对策 (2003-06-05,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张双玺)
*整合矛盾 连锁农村——亨通全国连锁整合营销推广侧记 (2003-05-30,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何海洋)
*农资等待现代商业整合 (2003-02-17,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任铁军)
*慎防农资连锁经营陷阱 (2002-12-03,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闫贺尊)
*“农资”产品怎么卖? (2002-10-18,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任铁军)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5-07-07 05: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