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法拉利,从“街头浪女”到重现“红衣少女”倩影
7 上页:巧点“法拉利死穴” 卢卡·迪·蒙特兹莫洛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兴冲冲接手的“法拉利汽车制造公司”,竟是一个“古道、西风、瘦马”的车坛烂摊子——在西方经济严重衰退的重创下,再加上日本各大汽车制造厂商低价抛售豪华型跑车的恶意竞争,“法拉利超级跑车”的年销售量从4400辆大幅度缩水为2400辆;在各种大奖赛上,“法拉利超级跑车”屡战屡败威风扫地,自从在1990年9月“西班牙大奖赛”上被“麦克拉伦车队”和“威廉姆斯车队”拉下马后,竟连续50场次难以问鼎各种大奖赛的冠军。 为了使“法拉利汽车制造公司”早日走出低谷,为了使“法拉利超级跑车”早日摆脱窘境,卢卡·迪·蒙特兹莫洛力拔千钧地甩出了“创造力+团队合作+热诚”的救亡图存杀手锏,不惜重金四处网络环球车坛各类“怪杰”,一举组建起了敢闯、敢冒、敢为天下先的“产销突击队”。 为了彻底改变“法拉利汽车制造公司”的经营管理颓势,卢卡·迪·蒙特兹莫洛从“法国PAS标致雪铁龙集团”重金挖来了“狂热法拉利迷”——让·托德,让其出任“法拉利汽车制造公司”的体育部经理。让·托德每天14个小时泡在生产车间,与一线员工同吃、同住、同劳动;让·托德怀着“要么留在红色赛车身旁,要么就拍屁股走人”的强烈责任感,不折不扣地行使着卢卡·迪·蒙特兹莫洛授予的一切权利,决不任人摆布做好人;让·托德公开宣称自己的两大领导原则:一是不随意更换部下;二是要求本部门的员工在接客户电话时,都要象总裁一样说话算数,决不能胡乱找借口搪塞客户…… 为了早日将航空动力学技术应用于“法拉利超级跑车”,卢卡·迪·蒙特兹莫洛亲自飞到英国,盛情相邀“跑车鬼精灵”——约翰·巴纳德加盟“法拉利汽车制造公司”。约翰·巴纳德为报知遇之恩,使出浑身解数很快就建成了赛车研制的专用“风洞”,把设计出的赛车模型放进“风洞”中加以测试。经过无数次的“风洞”试验,约翰·巴纳德终于制作出了外型象一个倒置的飞机翅膀、疾驶时稳稳地“钉”在赛道上的新一代“法拉利超级跑车”——以300公里/小时的速度狂奔时,也不会脱离赛道飘起来。这一新一代的“法拉利超级跑车”,独具超凡脱俗的安全稳定性…… 为了突破“法拉利超级跑车”那每台发动机平均寿命难以超过3小时的“鬼门关”(一辆超级跑车每500公里需大修一次,一个赛季下来需更换200台发动机),卢卡·迪·蒙特兹莫洛重金买来了“世界车坛发动机三剑客”——精通发动机全套技术的意大利人劳迪奥·隆巴迪、擅长发动机设计和研制的日本人后藤、熟谙利用“风洞”完善发动机空气动力设计的奥地利人古斯塔夫·布伦纳。三位“世界车坛发动机奇才”联手攻关,终于研制出了12缸发动机的改进型——043型发动机,不仅把“法拉利超级跑车”送上了摘金夺银的成功之路,而且打破了“法拉利汽车制造公司”创始人——恩佐·法拉利的一句断言——一部好的超级跑车发动机,就应该是在冲过终点后1米之内熄火转不动了…… 正是在这帮自诩为“车坛疯子”的能工巧匠鼓捣下,“法拉利超级跑车”终于在1994年的“德国霍肯海姆汽车大奖赛”上一举夺魁,雪洗了“法拉利超级跑车”50场次比赛屡屡败北的长久耻辱。从此以后,“法拉利超级跑车”在各种汽车大奖赛上所向披靡,让“无论何时何地,红色的法拉利超级跑车都应该永远保持动人心魄、撩人情怀的青春活力”,成为赛车迷头脑里一种难以改变的品牌信念。 关于作者: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