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经营战略 > 企业方法 > 高关税下,外贸企业突围之路在何方?

高关税下,外贸企业突围之路在何方?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25-08-11, 作者: 崔自三, 访问人数: 138


  第一次鸦片战争,本质上是外贸冲突的结果。

  一方是工业大国,一方是农业大国;一方是君主立宪政体,一方是中央集权专制;一方是海洋文明,一方是农耕文明。对决的结果,是清政府战败,签订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国门被打开。

  历史告诉我们:自我封闭是没有出路的,它注定落后;要想发展,就必须从根子上改变,并“师夷长技以制夷”;走出去,引进来,走自立、自新、自强之路。

  20世纪的1978年,中国摆脱农耕与集体经济的束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程,这在当时是破天经的大事。自此,捆绑中国经济发展的“绳索”开始松动,个体商业及私营经济从无到有,并呈现出雨后春笋般的蓬勃活力。

  1979年,由国家垄断外贸的格局被打破,并进行了市场化的改革,外贸的“坚冰”,逐渐消融。

  1992年,中国进入了市场经济大发展阶段。在举国“下海经商“的风潮之下,中国的内外贸迅猛发展,中国经济与海外的关联度越来越高。

  2001年,经过15年的艰苦谈判,中国正式加入WTO。外资纷纷涌入,日本、美国、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与台湾等企业如过江之鲫来到中国,他们用资金或技术,通过合资,或入股等方式,建工厂,开公司,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推波助澜。

  外贸与出口额,更是呈几何倍数的速度增长。

  2001年,中国出口2661.6亿美元,进口2436.1亿美元,贸易顺差225.5亿美元。2024年,中国外贸出口3.6万亿美元,进口总值2.6万亿美元,贸易顺差1万亿美元,进出口总值达到61622.9亿美元。23年间,贸易顺差增长了44倍。

  在对外贸易顺差中,与消费大国美国的顺差最大。据海关总署数据:中国2024年以美元计价对美国出口5246.56亿美元,同比上升4.9%;自美国进口1636.24亿美元,同比下降0.1%。贸易顺差3610.32亿美元。并且,这还不是高峰时期。

  回顾四十年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得益于中国加入WTO。由此,中国人的智慧与经济的潜力,得到了充分挖掘与空前释放,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这一切,源自于融入了世界的潮流。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大发展。这就是中国能有今天如此经济成就背后的底层逻辑。

  但多年来与美国巨额的贸易顺差,让美国认为中国在交易中占了“便宜“,为了改善贸易逆差,便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征收高关税,这是商人出身、擅长算计的特朗普总统发起此次贸易战最直接的原因。

  中国相对低廉的劳动力,以及关税不对等诸多因素导致的巨额贸易顺差,对于欧美国家来说,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这事关全球市场秩序以及贸易平衡。于是,关税大战,区域保护,逆全球主义甚嚣尘上,对我国外贸企业,尤其是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大量的出口公司,包括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影响深远。

  去年培训过的西南地区一家矿产资源型企业,他们的出口份额,则是受到国家政策的严格管控,甚至在有些时段不允许出口。企业无法左右自己,更多需要开拓国内市场,也即出口转内销。

  一位深圳的外贸企业老板打来电话,询问关税战阴影之下,外贸企业应该怎么办?现在不再进行投资了,可目前的过剩产能如何处置?难道一关了之?

  这,叩击着每一个外贸人的心扉。

  

  外贸转内销,是否行得通?

  

  这场关税大战,短期内不会结束。

  外贸企业必须抱定打“持久战“,并做好转型升级与找出路的心理准备。内外贸联动或一体化,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真正实施起来,也面临重重困难与挑战。

  几年前,我曾为广东中山一家外向型冰箱企业讲课。这家被称为“隐形冠军“的家电企业,成立于2002年(中国加入WTO之后),产品出口到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欧洲、亚太、北美以及中东市场,每年营业额过百亿。这家也想转内销的企业,为何现在国内市场上依然很难见到,这是因为国内、国外市场,对于产品准入、贸易政策、法律法规、消费习惯、售后服务、市场运作、营销From EMKT.com.cn方式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想成功转型,并不容易。

  想转内销的企业,一定要审视自己几个问题:

  1、虽然是本土企业,但公司相关人员,比如,研发、采购、生产、销售团队、售后、

  物流配送等等,真正了解或熟悉国内市场,尤其是运作方式吗?外贸与内销的真正区别在哪里?

  2、公司生产线及为国外客户量身定制生产的产品,是否适合国内?尤其是出口欧美的

  产品,质量标准要求比较高,也意味着成本高、价格高,在国内与竞争品牌相比是否有足够的竞争优势?企业需要不需要优化或降低成本,如何降低成本?引入新设备、数智化(机器人)?

  3、国内市场广大,区域文化、消费习俗,产品需求等,存在千差万别,公司产品线是

  否足够宽与长?产品能否满足国内各区域消费者的喜好?原有品牌是否会自带流量,或搭上“国民”品牌的顺风车?

  4、是否有一支能够运作国内市场的营销及销售团队?做好市场调研、产品设计、价格制定、渠道规划、促销推广、服务增值等,有否国内市场的开发、管理、维护等流程、标准、专业技能等的团队及能力储备?

  5、外贸市场运作相对简单,产品交给中间商,由其分销就可以,但国内市场运作,需要寻找或匹配适合自身的商业或营销模式,比如,品牌再造、渠道设计、市场推广方式、线上线下结合等等,企业是否具有相应的实力与资源?

  6、内销是权宜之计,还是从此后,“外贸+内销“两条腿走路,“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企业上下,有没有统一思想?会不会在转内销过程中,出现掣肘现象,妨碍内销战略的实施?

  7、是否想到内销市场竞争会更加惨烈。国内市场容量就那么大,消费者购买了外贸产品,就会减少国内产品的购买,国内同行会怎么办?会不会祭起价格战的利器,加剧“内卷”?在消费降级,购买力不足的形势下,外贸产品转内销,是否意味着市场竞争会更加白热化,企业的利润有保障吗?

  ……

  外贸企业转内销的难点,就在于,习惯于出口,习惯于按照出口国设计的产品及标准,转销到国内,是否会“水土不服“?比如,能否改造或再投资生产设备,以满足国内市场;有没有内销的专门人才?企业的资源与能力匹配度如何?  

  外贸企业的出口之路,真的被堵死了吗?  


1 2 页    下页:第 2 页 8





关于作者:
崔自三 崔自三:崔自三,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著名营销实战培训专家、经销商战略发展研究专家。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海外学院总裁班、总监班客座教授、特约讲师、全球500强华人讲师、工信部中小企业局“全国中小企业互动俱乐部战略合作专家”、“营销OJT”现场实战训练模式创造者,曾获得“中国十大最受欢迎营销专家”、“中国十大营销培训师”。
查看崔自三详细介绍  浏览崔自三所有文章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5-08-12 05:3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