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企划与广告 > 广告文法 > 激励变内讧:广告费分摊死结如何破?成本重构+双维考核的破局之路

激励变内讧:广告费分摊死结如何破?成本重构+双维考核的破局之路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25-07-27, 作者: 薛家海, 访问人数: 251


  案例:某集团公司为激励全国 30 多个省区分公司总经理,推行利润分红制度。鉴于公司产品面向全国媒体投放,涵盖央视与卫视,需依据各省购买力、媒体传播覆盖率等数据分摊广告费。

  在销售持续增长阶段,各省区分公司对每月广告费分摊并无太大异议,毕竟每年都有利润可分。然而,市场形势转变,业绩下滑时,广告费分摊比例便引发各分公司省总抵触。他们以分摊不合理为由与公司总部产生分歧,甚至引发内讧,原本旨在提升积极性的举措,却被省总们视作公司借广告费分摊“扒皮”。

  面对这一困境,有人提议广告费分摊方式缺乏公正性与科学性,应将其纳入产品成本。同时,对各省总采用目标任务达成率与利润额双维度考核:完成任务,利润分红高;未完成任务但有利润,分成比例稍低。此方案既维护了公司利益,又激发了各省达成任务的积极性。但此两种方案孰优孰劣,有何利弊,海哥为你分析一二。  

  我从矛盾的本质、原有模式的优缺点、新方案的优缺点以及关键考量因素几个维度进行辩证分析。

  一、 矛盾的本质:利润核算的“公平性”与“激励性”冲突

  1、激励模式的核心:基于“利润”的分红。利润=销售收入-成本费用。激励对象(省总)的收益直接与核算出的“利润”挂钩。

  2、矛盾焦点:广告费分摊。这是总部集中投入、全国受益,但需要分摊到各区域计入其成本的费用项。

  3、市场上升期(掩盖矛盾):

   1)销售增长强劲,分摊后的“利润”绝对值仍在增长。

   2)省总获得可观分红,分摊费用带来的相对“损失”被增长红利覆盖,抵触情绪小。

   3)焦点在“做大蛋糕”,分摊规则的“不完美”被容忍。

  4、市场下行期(矛盾激化):

   1)销售增长停滞甚至下滑。

   2)“利润”绝对值下降甚至亏损。

   3)省总分红减少或消失。

  关键转变: 省总将矛头指向广告费分摊,认为分摊规则“不公正”、“不科学”,是总部“剥皮”的手段,导致自己区域“利润”被侵蚀,无法获得应有回报(或亏损加剧)。

  本质: 省总对“利润”核算结果的公平性产生强烈质疑,认为分摊规则不合理地降低了其可控范围内的“利润”表现,进而损害了其应得的激励回报。激励制度的核心基础(核算利润的公平性)被动摇。

  

  二、 原有激励模式(利润分红 + 广告费分摊)的辩证分析

  优点:

  1、目标清晰,激励直接:利润是公司生存发展的终极目标之一。直接与利润挂钩,能有效激励省总关注收入增长和成本费用控制(除分摊费用外)。

  2、相对简单(初期): 在增长期,规则相对容易执行,矛盾不突出。

  3、强约束力:利润指标对经营结果有强约束力,迫使省总精打细算。

  4、全国一盘棋(理论上的):分摊广告费体现了全国品牌投入对各区域销售的支撑作用,理论上要求各区域共同承担品牌建设成本。

  

  缺点:

  1、分摊规则的天然缺陷:将全国性广告费(尤其是央视卫视等覆盖面极广的媒体)精确、公正、无争议地分摊到30多个省区,极其困难。无论采用购买力、覆盖率还是其他指标,都难以完美反映广告对每个省区的实际效果和收益贡献。这为争议埋下伏笔。

  2、责任与权利不对等:省总对分摊费用的决策(投放策略、媒体选择、预算总额)几乎没有控制权(这是总部决策),却要承担其成本。这违背了管理会计中“可控性原则”。省总感觉是为自己无法控制的事情买单。

  3、激励扭曲:在市场下行期,省总可能将业绩不佳归咎于分摊费用过高(无论是否真实),削弱其改善自身经营的努力。甚至可能抵制总部合理的广告策略(比如该集团推动的全国性公益宣传被抵制等)。

  4、“利润”核算的公信力危机:分摊规则的不透明或难以服众,导致核算出的“利润”不被省总认可,整个分红激励的公平性和激励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引发内讧。

  5、忽略过程与战略执行: 单纯依赖利润结果,可能忽视对战略任务(如新市场开拓、新品推广、渠道建设)的考核,导致省总过于追求短期利润而牺牲长期布局。  

  三、 海哥根据湖北市场实施的区域经理分红实践方案,提一个新方案,即广告费计入产品成本 + 目标任务达成率 & 利润额双维度考核),海哥辩证分析如下:  

  核心变化:

  1、广告费处理:不再分摊到各省费用,而是计入成品成本。这意味着广告费成为产品成本的一部分,会体现在卖给各省的“出厂价”或“内部结算价”中。

  2、考核维度:双维度——目标任务达成率 + 利润额。

  3、分红规则:完成任务且利润高 -> 高分成;未完成任务但有利润 -> 略低分成;亏损 -> 无分成或负激励(需明确)。  

  优点:

  1、消除分摊矛盾焦点:广告费不再作为单独费用分摊,直接从激励核算的争议源头上消除。省总不再需要为“不合理”的分摊比例争执。这是新方案最直接、最重要的优点。

  2、明确责任边界:

  1)总部承担品牌广告决策责任(体现在产品成本中)。

  2)省总对区域销售目标达成和区域运营效率(影响其利润)负责。责任划分更清晰。

  3、双维度更平衡:

  1)目标任务达成率: 考核战略执行、市场开拓、过程管理。保障公司整体战略和方向得以贯彻,避免省总只盯着短期利润。促进“做正确的事”。

  2)利润额:考核经营效率、成本控制(运营成本、本地化营销From EMKT.com.cn费等)、盈利能力。保障公司最终财务结果。关注“正确地做事”和最终成果。

  4、提升激励的接受度和公平感: 省总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基于自身可控目标(任务达成)和运营结果(区域利润)的考核。减少了不可控因素(分摊规则)的干扰,公平感提升。

  5、更符合管理逻辑: 总部负责品牌战略和全国性资源投入(计入成本),区域负责执行落地和本地化运营(考核任务与区域利润),权责更匹配。  

  缺点与挑战:

  1、定价/结算机制复杂化:将巨额广告费计入产品成本,会显著推高产品成本。如何设定合理的“内部结算价”卖给各省?这个价格是否透明、稳定?如果价格过高,省总可能抱怨出厂价不合理,侵蚀其利润空间;如果过低,总部承担过多成本,影响整体盈利。定价机制本身可能成为新的争议点。

  2、弱化品牌投入与区域销售的直接关联认知: 广告费“藏”在成本里,省总可能感觉不到总部品牌投入对其销售的直接支持,影响其对品牌价值的认同和协同推广的积极性。需要加强沟通,强调品牌力是销售的基础。

  3、利润核算基础改变:省总核算的“利润”是基于内部结算价计算。这个利润反映的是区域运营效率和本地化营销效果,而非包含全国品牌投入的整体利润。其“利润额”的绝对值意义发生变化。需要重新设定合理的利润目标和分红基准线。

  4、双维度考核的复杂性:

  1)如何科学设定目标任务?目标是否合理、有挑战性?如何平衡不同区域目标难度?目标设定不合理会引发新的不公平感。

  2)如何平衡两个维度的权重?任务达成率占比高,可能忽视利润;利润额占比高,又可能回到老路。需要根据公司战略阶段动态调整。

  3)考核成本增加:需要更精细的管理和考核体系来追踪和评估两个维度的表现。

  5、“有利润未达标”的模糊地带:对“未完成任务但有利润”的分成“略低”需要非常清晰、量化的规则。否则,“略低”是多少?如何界定“未完成”的程度?这仍可能成为争执点。

  6、对总部盈利能力的要求: 总部将广告费计入成本,意味着总部需要通过内部结算差价来覆盖这部分成本。这对总部的定价能力和整体盈利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四、 关键考量因素与建议

  1、解决核心矛盾是首要任务:原有模式在市场下行期因分摊问题导致激励失效和内讧,必须改变。新方案的核心价值在于消除分摊争议焦点。尽管新方案有挑战,但其方向(消除分摊、明确责任、双维度考核)优于维持旧模式。

  2、透明度和沟通至关重要:

  新方案:必须清晰解释广告费计入成本的逻辑、内部定价原则(尽可能透明)、目标任务设定依据、双维度权重和分红规则。让省总充分理解“游戏规则”。

  持续沟通:强调全国品牌投入对区域销售的基础性作用,即使它体现在成本中。

  3、科学设定目标和定价:

  目标任务:结合市场潜力、历史数据、公司战略,采用SMART原则设定,并尽可能获得省总的认同。考虑引入滚动预测或动态调整机制。

  内部结算价:力求科学、稳定、透明。可考虑基于标准成本加成(包含合理的品牌摊销)或参照市场价格(若有)。避免频繁变动。

  4、精细化双维度考核设计:

  明确权重:初期可考虑任务达成率略高于利润额(如60%:40%),强调战略执行,后期根据情况调整。

  量化“略低”: 例如,设定完成任务是获得100%分红基准,未完成任务但有利润则按任务达成率打折(如达成90%则分红系数为0.9),并明确利润门槛。

  引入否决项:如严重亏损或关键战略指标(如市场份额)未达标,可能取消或大幅降低分红。

  5、加强数据支持:无论是设定目标、核算区域利润还是评估广告效果(即使不再分摊),都需要强大的数据分析和BI系统支持,提供客观依据。

  6、企业文化和信任建设: 任何制度都无法绝对完美。建立基于信任和共同目标的企业文化,鼓励建设性沟通而非对抗,是制度有效运行的基础。  

  海哥认为:

  原有模式(利润分红+广告费分摊)在市场下行期暴露根本性缺陷:广告费分摊规则的不可控性和公平性质疑,严重动摇了利润核算的基础,导致激励失效和内讧。其优点(简单直接、强利润导向)在矛盾激化后不复存在。

  新方案(广告费计入成本+双维度考核)是更优方向:它直接解决了核心矛盾(分摊问题),通过明确责任边界(总部品牌投入、省区执行与运营)和引入更平衡的考核维度(任务+利润),有望重建激励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新方案非完美,挑战在于:内部定价机制的设计、双维度考核的科学性与复杂性、利润核算基础变化的适应、以及对透明沟通和精细化管理的高要求。

  实施建议:优先解决分摊矛盾,采用新方案方向;投入资源科学设计目标、定价和考核规则;建立强大的数据支持;确保极致的透明度和沟通;辅以良好的企业文化。  

  海哥说,激励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其能否在动态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始终让参与者感受到付出与回报的公平联结。当旧模式的核心支柱——费用分摊的“公平性”被侵蚀时,变革就成为必然。新方案的价值不在于完美无缺,而在于它直面了旧模式的致命弱点,并试图在权责对等和战略协同中重建信任的桥梁。执行中的挑战,恰是企业提升管理精细度和沟通深度的契机。

  作者为武汉某管理咨询公司创始人,20年医药营销人,营销管理实战派。电子邮件>>: 18627908989@16.com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5-07-29 05:3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