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营销策略 > 人力资源管理 > 火一样的工作热情创造非凡

火一样的工作热情创造非凡


《执行官》, 2014-07-14, 作者: 邹伟强, 访问人数: 1779


  我认为,真正独特的,推动伟大的企业和企业家持续创造卓越业绩的“心智资源”,是火一样的工作与创造热情。这种热情,就像巴菲特从事投资,他每一天都充满热情的投身于股票投资中,就像比尔•盖茨当年创业,每一天都充满热情的编写软件。

  

  近日,在华为内部的“蓝血十杰”杰出运营颁奖会上,华为首次邀请国内媒体列席,而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也罕见地在颁奖会结束后,接受国内媒体的采访。

  任正非极其推荐推崇“科学管理”,从其在华为内部设立“蓝血十杰”项目即可看出任正非对科学管理的坚持。“蓝血十杰”是上个世纪由十位美国退伍军人将科学管理思想带到福特汽车,让福特汽车的管理体系发生巨变的一个案例,“蓝血十杰”不但影响了福特,也影响了整个美国企业界。

  我之前一直探讨什么是成就企业和个人卓越绩效的思想和方法。问题是,一流企业所采用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是一个公开的知识,任何人或企业均可学习和采用。同样聪明的团队,掌握同样管理方法的公司,但为什么只有极少数的企业能做到顶尖,其中的差别究意是什么?差别一定不是在技术性的,因为技术或方法是可以学习得到的。这里面一定另有原因。

  对 冲 基 金 Sellers Capital Fund 创 始人马克•塞勒尔认为,真正伟大的企业和企业家,他们的共同特征是,拥有一种被称为“结构性心理资源”,或者说“心智资源”的东西。他认为,这种优势的资源,对于个人来说,“一旦成年就再无法获得”,“事实上,其中几个特质甚至丝毫没有学习的可能,你必须天生具备,若无就此生难寻”。

  我认为,真正独特的,推动伟大的企业和企业家持续创造卓越业绩的“心智资源”,是火一样的工作与创造热情。这种热情,就像巴菲特从事投资,他每一天都充满热情的投身于股票投资中;就像比尔•盖茨当年创业,每一天都充满热情的编写软件;就像任正非,40 多

  岁开始创业,每一天都充满热情地投身于创办一家真正的技术性公司的事业中;就像黄宏生,每一天都充满热情地投身于创办中国From EMKT.com.cn彩电业的“索尼公司”事业中;就像王传福,每一天都投身于人类与能源的斗争中、投身于创造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中……

  马克•塞勒尔认为,伟大企业家拥有的这种对所从事事业的热情,甚至具有“强迫症”的属性。真是这种热情,让巴菲特每天都视工作为享受;让比尔•盖茨一天可以连续开十几小时的会;让任正非 40 多岁开始创业,持续二十多年保持异常艰辛的努力;让黄宏生“宁

  做痛苦的人,不做快乐的猪”,永远保持饱满的工作激情;让王传福视工作为一种宗教。

  20 世纪美国最杰出的企业家,沃尔玛商业帝国的创始人萨姆•沃尔顿在其自传中,总结企业经营的成功法则,第一条即是对所从事的事业充满热情,萨姆写道:“我想我正是通过工作中的绝对热情克服了身上的每一个缺点。我不知道你是否生来就有这种热情,或者可

  以后天学会,但我知道你需要它。”萨姆甚至略显“尴尬”地向他人承认,他成年后的每一天都是在苦思冥想公司业务中度过的。

  《毛泽东传》作者特里尔认为,毛泽东之所以能够发动中国革命,取得伟大的成就,凭借的“就是他特具的火一般的热情。没有这,就没有人能像毛那样随着中国末代王朝的衰落以点燃他的时代。”

  热情,似乎是有关创造卓越绩效的一个终极回答。可是,热情是如何产生的?它是天生的,还是可以后天培养的?到目前为止,还无法找到科学的解释。一些比较有说服力的观点认为,人的工作与奋斗动机,来源于某些特殊生活经历的“触发”,或者来源于对某些压迫

  性行为的“应激反应”。

  我也常常反问自己,我最强大的热情究意指向哪里?我可以培养或激发自己的热情吗?我相信,技术或技巧的东西是可以通过有效学习与训练学会的,但对于自己的“结构性心理资源”,似乎无从把握。是否我们没有某种特殊的经历,就决定我们无法拥有某种超乎平

  凡的热情?如果我们无法找到或激发自己真正的热情,我们也就无法创造一流的绩效吗?热情,是关于卓越绩效的终极答案,但是否也会变成一个无解的答案呢?(作者为神舟电脑原 CMO、时代纵横顾问)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5-07-07 05:3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