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营销策略 > 营销策略 > 门店动线与“磁石点”设计思考

门店动线与“磁石点”设计思考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14-05-13, 作者: 贾同领, 访问人数: 1221


  动线,就是顾客受店面布局、产品展示等因素而在店面内行走轨迹,单一顾客的路线虽有其随意性,但全体顾客的运动轨迹是有规律可循的。店面的动线设计,就是让顾客在店内购物的过程中尽可能经过更多区域,看到更多的产品,同时降低顾客在购物过程中的体力消耗,将顾客的购物兴致、新鲜感、兴奋感保持在较高水平。动线设计对一个店面来说非常重要,特别是店面比较大时更是如此。

  动线设计还关系到顾客的购物体验和店面的空间利用率,并在两者中维持合理的平衡。动线设计受顾客习惯、产品、店面大小、店面布局、建筑结构等多种因素影响,所以变化多种多样,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可言,本文主要就其一些基本原则进行简单描述。

  (一)动线设计原则

  1. 开放畅通

  整个店面应使顾客轻松进出,主动线与关键位置、各产品大类(功能分区)顺畅连接,保持客流畅通。动线设计中应少拐角,不能有障碍物,除出入口外,店内是一个流动的闭环。

  2. 宽度适宜

  店面动线是顾客可能行走的路线,是行走频率比较高的一种。在设计时,可分为主通道和副通道。主通道通常是顾客第一行走的路线。主副通道的宽度跟店面大小关系较大,可参考的数据为:200平方米店面,主副宽度一般为1.2-1.5米、0.9-1米; 1000平方米的店面,主副宽度一般为1.5-1.8米、1.2-1.5米。 

  3. 避免死角

  动线设计首要的一点就是避免顾客走重复的道路。显然,如果顾客一次性的逛完店面中所有产品,不走重复路,最佳方案应该是环形模式。“井”字形、“回”字形、九宫格形都是动线设计的常见类型。特别是针对店面比较小的一些店面,往往采用“回”字形的较多。

  4. 曲径通幽

  对于建材家居店面的消费者来说,一般进入店面时具有较强的目的性,是为了买该品类产品而进入的,通过各品牌的店面的“逛”来找“感觉”。所以要让顾客找到感觉,不仅需要产品的吸引、陈列的吸引,还需要从空间布局、动线设计上考虑,创造“曲径通幽”的购物氛围,让顾客心情舒畅,停留更久,从而达到吸引其购买的目的。

  线形动线适用于面积小或狭长的店面,只有一条主通道连接出入口,产品陈列在主通道两侧。这种布局的优点是陈列紧凑、直观,产品尽收眼底,缺点是洄游性差、容易形成枯燥感。对于比较大的店面,所以应尽量避免绝对直线,适当中间有隔离,增加层次感。要注意的是,直线形的动线设计使顾客一眼就能从头看到尾,会使顾客感到乏味,或者因为一下子看到全部而失去逛下去的兴趣。要避免直行通道过长,防止让顾客感到疲惫,必须注意动线和空间的秩序感,要使得空间和动线互相穿插,空间感受抑扬顿挫,移步换景,让顾客有愉快的购物体验。

  弧形或“之”字形,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使顾客很难一眼看透,看了一间又一间,惊喜层出不穷,增加在店面中的购物兴趣。

  想必大家在宜家购物时对其曲折幽径路线都会有非常深刻的印象,宜家的动线设计堪称动线设计的经典。这是在动线设计中,融入中国元素而发展出的“太极”曲线形设计,通过圆弧形动线能让顾客视野的延伸性、可视性更强,产品的能见率更高,便于顾客接触到产品。同时,这一设计也使得产品的展示面积增加,产品陈列的技巧性增强。

  5. 遵守顾客习惯

  研究顾客的习惯,就是要在动线设计时,合理顺应其习惯,从而为顾客营造“和谐”的购物环境。一般来说,顾客不愿走到店内的角落里,喜欢曲折弯路,不愿走回头路,有出口马上要出去,不愿到光线幽暗的地区。大多数人习惯用右手,喜欢拿取右边的东西,喜欢进入店面往右边走,流动方向多半是逆时针方向。


1 2 页    下页:第 2 页 8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05-07 05:3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