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经营战略 > 经营观点 > 对话酒业总裁参考:运营商:似曾相似燕归来

对话酒业总裁参考:运营商:似曾相似燕归来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13-05-15, 作者: 曾祥文, 访问人数: 2359


  曾祥文:运营商:似曾相似燕归来

文:邹周

嘉宾介绍:

  曾祥文,美国科特勒咨询集团高级顾问,曾任广东水井坊、中国华润啤酒、烟台长城葡萄酒、中储粮公司等企业顾问,擅长于品牌战略和终端战略。现任五粮液元曲添福全国运营中心市场总监。 

   五粮液在经历一段“瘦身”之后,又在发展品牌运营商了。这是在纠正瘦身过度的失误?还是在限制三公消费、行业整体受挫的环境下的权宜之计?还是另有深意?

  《酒业总裁参考》:之前,您一直拥护名酒的瘦身,但怎么看待五粮液瘦身之后又重新发展品牌运营商?2012年白酒行业流年不利,五粮液2013年的计划却是逆风增长30%;放开品牌运营商,是否为追求增长30%的短期目标的权宜之计?

  曾祥文:

  五粮液的瘦身计划是对的,这一轮的放开也是对的,而且,两者不是失误与纠正的关系,而是吐故与纳新的关系。

  因为,瘦身计划所砍掉的品牌运营商,与本轮想发展的品牌运营商,不是一回事,名相如而实不相如。

  以前的买断商发展,有些机会主义因素,许多品牌过度接近母品牌,对母品牌的透支较大;对品牌运营商的品牌战略缺乏系统管理,导致运营商之间过度地互相竞争, 

  瘦身是为了减少内耗、保护母品牌。

  而这一轮的品牌买断,是在集团品牌战略比较清晰的前提下,凝聚优质的运营商资源、向外竞争、向外发力。各个买断品牌,都要求有独立的品牌内涵,在母品牌的基础之上、市场之外给消费者创造新的价值,不是透支母品牌的市场资源。

  象这样发展品牌运营商,就能凝聚更多的市场资源、扩大销售规模。

  也就是说,这一轮的品牌买断,主要是为了争夺其他酒厂的市场,不是增加内耗。

  所以,瘦身与发展运营商,看似矛盾,其实不仅不矛盾,而且还相辅相成:送走了该走的,空间更大了,可以迎来更多该来的。

   五粮液受益于品牌运营商,有些酒厂却没有得到太大的好处,反而留下了后遗症,原因是什么?

  原因在于酒厂有没有品牌运营商战略。

  如果是机会主义地发展运营商,容易碰到投机者。

  这些投机者,就是冲着名酒本身的市场号召力而去的。它们没有个性化的品牌价值。

  资金实力较强、运营能力较强的投机者,品牌定位是跟着母品牌走,子品牌与母品牌越亲切越好;母品牌是五粮液,子品牌最好就是精装五粮液、精酿五粮液,名字比五粮液气派、销售价格还能比五粮液便宜点。然后广泛传播,影响母品牌的价值。

  五粮液黄金酒、茅台白金酒,都属于对母品牌投资较大的。如果酒厂自身的品牌没有五粮液、茅台这样的消费者信任度,而黄金酒、白金酒这样的运营商较多,酒厂就必然得不偿失。

  资金实力弱或运营能力弱的投资者,没有做市场、做品牌的团队,没有相应的资金。就那么三五个人守在厂里做“公关”。守名酒之株、待经销商之兔,利用名酒厂的市场号召力而“就地加价转手倒卖”。

  它们对于酒厂,也是弊大于利的。

  如果酒厂事先没有清晰的运营商开发战略,所获得的运营商都是机会主义者,这样,酒厂就只能自咽苦果了。

   怎样制订品牌运营商战略,以保证品牌买断商,能给母品牌增添价值,而向外发力地竞争?

  我们注意到,2012年以来,五粮液发展品牌运营商,有三个变化,这三个变化,都是促使买断品牌形成独立的品牌价值、争夺外部市场份额的。

  五粮液的这三个做法,对所有酒厂制订品牌运营商战略,都是有借鉴意义的。

  一是严格界定包装成本、酒体成本、市场价格三者之间的关系。这就要求运营商利用五粮液的酒体优势,给消费者真实的价值。用品名、白装来糊弄消费者、透支五粮液的品牌力,将越来越少了。

  二是合作门槛提高,迫使运营商大幅度提高品牌经营能力。每个条码年销售500万的起点任务,高额的销量保证金额度,迫使运营商认真做品牌、做市场,不能简单地跟随五粮液了。

   如果五粮液的政策能坚决落实,每个运营商的市场销售不到5000万就不能盈亏平衡。

   我们看到,去年以来,一些传统的、以透支品牌为生的运营商,感到了销售业绩的压力,开始物色职业经理人、组建团队、深耕市场了。他们要转型。

   如果不达标,商家损失就大。

  三是对买断品牌的管理,开始深入。五粮液以前是贸易式,你拿钱、我开发品牌、然后卖给你,合作模式简单,只有金六福、五粮春等少数运营商崛起。从2012年开始,五粮液关心每个买断商的具体经营,买断品牌的市场定位、品牌架构、品牌年度推广费用、品牌成长规划,都要事先送酒厂审核。包装、品名“长得像五粮液的”,一律不许通过,内部也要求外形区隔、都要有自己的品牌价值、去争夺其他企业的市场。酒厂聘请高手,组建了专门的班子,监督、服务于各个运营商。

  五粮液的这三个政策,将引发三个结果:

  一是新进入的买断商,质量提高。无论是资本,还是品牌运营能力,都必须达标。

  二是迫使原有的较差的运营商,把品牌让出来,引进新的团队、资本,重新整合。

  三是品牌运营商对外发力,争夺其他酒厂的市场,而不是互相混淆、内部竞争。

  今年限制三公,五粮液却要求增长30%。它的底气之一,就是来自运营商结构的优化、质量的提升,迫使老的运营商提高市场化能力,抬高新运营商的进入门槛,整体规划品牌的合力。

  《酒业总裁参考》:在去年1218五粮液经销商大会上,我发现五粮液获奖名单,曾经的明星酒商大多都排名靠后了。这也说明以五粮液为首的名酒企业,运营商的结构,的确发生了深刻变化。

  

  

   一些酒厂由于机会主义地发展运营商,导致厂弱商强,很想通过自己做市场来摆脱不利的位置。他们自己成立办事处、分公司,发展专卖连锁。你认为,这样做,前景怎样?

  

  我有三个观点。

  一是必须改变这种格局,而且解决的越晚、后遗症越大。

  销售严重依赖运营商的酒厂,酒厂的今天是保本薄利;明天,随着品牌运营商越来越强,留给酒厂的市场空间越来越小、市场门槛越来越高;运营商规模越大、对酒厂生产规模的拉动力越大,生产规模越大、对运营商的依赖度越大,撕破脸、自己做市场的风险越大。

  如果不改革,则一直薄利,而且利润用于扩大产能,经营风险越来越大

  二是要具备改革的筹码:创新价值。

  如果你对运营商的价值,还停留在产品供应阶段,那么,你脱下这双使你疲惫至死的红舞鞋,则立即丢掉市场,如全兴大曲丢掉东北、华北,一蹶不振;如太白丢掉陕西,经销商、运营商大举投靠西凤酒、成全了西凤毁灭了自己。

  改革是酒厂增加利润、走出恶性循环的必经之路。

  但是,我们反对“因为我们没有利润、所以我们要提价”,反对“因为运营商赚得太多,所以我们要提价”。

  以嫉妒、以红眼病的心态,去改变厂弱商强的利益格局、利益机制,来设计合作模式,就会两败俱伤。

  关键不是你想选择什么模式,而是什么模式更能创造价值。 

三是不主张自己建办事处、专卖店。

 厂弱商强,是一个结果,它的原因是,酒厂的品牌号召力不足、品牌运营能力不足。不是由于运营商的人品或其他什么问题。

  酒厂的核心工作是塑造品牌。如果品牌塑造成功,即使自己不去运营品牌,运营商也会让出足够的利润空间给酒厂,否则酒厂另外找人、一点也不难。

  如果酒厂没有成功地塑造品牌,自己独立做市场,自身的品牌运营能力未必强过运营商。在运营能力不足的背景下自己运营、势必扩大亏损;扩大亏损的同时还加深运营商的戒备,两面不讨好。

  行业格局的趋势是专业分工,进一步细化分工。

  并不是非要自己组建业务团队、自己开专卖店。

  这些都不重要。

  关键是提高自己的品牌对消费者的号召力,并保护它。

   

   

   五粮液、泸州老窖等企业管理运营商的经验,哪些是具有普遍意义的?

   泸州老窖、五粮液等企业的经验中,很多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例如“价值量管理”。酒体价格、包装成本、零售价格三者之间要做价值评估,三者要“价值量相当”。泸州老窖的酒体与包装之比例是不得超过1:1.8,五粮液是不得超过1:1.2。也就是说1元的酒体,包装不得超过1.2元。

   这对保护母品牌、对营造公平竞争环境,都有好处。这也才是负责任的企业所为。

   很差的酒体、豪华包装、很便宜的价格,仅仅以迎合消费者的虚荣心来卖酒,是不能持久的。从营销From EMKT.com.cn的角度看,迎合消费者的虚荣心本身没有错,但要有真实的价值,不能虚拟。 包装是消费者价值的指示器。就像路牌--什么包装,预示里面是什么酒体,然后传递品牌的整体价值。用一个词来讲,就是必须要归位。消费者的归到消费者,包装的归到真正的包装, 营销的要做市场,品牌也必须去做品牌。

  象“价值量管理”这样有助于维护消费者信任的措施,都该学习。

   

   2012年以来的行业环境变化,对品牌运营商和职业经理人都是利大于弊吗?

  

  当然是利大于弊的。

  减少了政府采购,限制三公消费,酒厂靠关系赚钱没那么容易了,就得放低身段,发展品牌运营商。

  于是,资金实力、经营能力合格的品牌运营商,获得品牌的机会,就增加了。

  无论是新的运营商、还是老的运营商,都不能指望透支母品牌而盈利了。肩负了销售额的压力,就得寻找职业经理人合作。

  这样,缩小了“关系销售者”的舞台,扩大了职业经理人的平台。

   

   酒厂之间的竞争要素中,对品牌运营商的凝聚力、服务力,权重将越来越大。

  

《酒业总裁参考》:您似乎很看重要酒厂的副牌表现和其营运商的状态,这是判断一个企业发展状况非常重要的指标吗?业界似乎主要看的是主品牌的品牌力。

  曾祥文:如果仅仅看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品牌溢价能力,就认为这家企业的品牌力很强,是有问题的。

  政府是最大的消费者,这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在这个国情下,销量、市场占有率、品牌溢价能力,这些指标,政治性的因素起了很大作用。而政治性因素都是临时性的,不具有可持续性,因此,说明不了品牌力。

  酒厂对品牌运营商的号召力,酒厂副品牌对消费者的号召力,是更加重要的尺子。优秀的品牌运营商愿意加盟,消费者信任酒厂的副品牌,都体现了消费者对酒厂“企业道德形象、企业质量形象”的联想。

  如果对企业的联想不佳、或不清晰,购买副品牌就较少。即使主品牌销量较大,也可能是政治性原因,而非消费者的品牌信任。

  以茅台、五粮液两个企业举例,两个企业的主品牌,品牌议价能力和销售额都是此消彼长、各领风骚若干年,每次消长都与政府采购有关,不能说明品牌力的变化。

  只有从消费者对副牌的态度看,才知道五粮液的品牌力一直就比茅台更强。

  五粮液的五粮春、五粮醇等产品销售很好,在一些区域市场占有率很高。这是副品牌的“自然销售力”。

  当然,五粮液家门口的运营商,阵容也强大得多。

  茅台的“军队酒”、“政府酒”,这个形象没有做市场化的解读,老是强调红军、赤水河,这也是茅台的疏忽。如果政府的因素一旦不在,可想而知其状况。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 zxwmkt@16.com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05-03 05:3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