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企业与人 > 治业之道 > 怎样才能少犯错误?

怎样才能少犯错误?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12-10-25, 作者: 王志国, 访问人数: 1668


  没有人从没犯过错误,即使伟大如毛泽东,也会犯错误。既然都会犯错误,最终起决定作用的也就是谁能少犯错误。怎样才能少犯错误就成为一个问题。

我们为什么会犯错误?

我们之所以会犯错误是因为我们的主观判断与客观实际不符合,这个客观实际包括当前的客观实际和未来的客观实际。这种不符合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主观性:不靠调查靠想象,或者靠经验。以前用某种方法做一件事成功了,以为所有的问题都可以用这种方法,结果就会导致失败。这就是经验主义,经验主义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我们知道某一种方法做某一件事成功了,但是没有上升到抽象的层次,以为掌握了真理,没有把握方法的局限性,不知道一切方法都是随时间、空间、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再一个就是教条主义,其实我们很多人犯的都是教条主义,我们往往用自己创造的模式去套客观实际,比如,很多的咨询公司根据自己以前的咨询经验制定了一些模式,然后碰到另一个企业去咨询,就会把这个企业的实际套在自己公司的模式上,这就是以客观来套主观,是以客观来符合主观,当然最后失败的可能性就较大。根本的应该主观去符合客观事实。

片面性:我们的认识很难做到全面,这是人的认识的局限性,这种片面也称之为偏见,比如,我们第一次见面基本上就形成了一个人的印象,以后是很难改变的,但是这种认识很可能是一种偏见,某个人第一次见面表现沉默,我们就判断他内向,但是这种判断是带有成见的。一是把沉默看成内向,第二把一次见面推断出一个人的性格,是片面的。在心理学上,叫做首因效应。我们有时候只考虑收益忘记了风险,有时候只考虑了收获忘记了付出。只考虑了一个人的缺点忘记了他的优点,这些都是片面性。

表面性:有些人看问题只会看表面,不去想更深层次的东西,比如,公司制定的一项政策,我们不仅要看到政策本身去执行,我们更应该看到政策的背后的目的是什么,这样我们才能知道为什么公司要制定这项政策,我们的行动我们的执行力才会更强,我们才能创造性的执行公司的政策,否则,我们的执行就是机械的,政策是什么,我们就做什么。

认知惯性:我们每个人都存在一种认知惯性,当我们用一种方法做成了一件事,然后我们用这种方法做成另一件事、、、、。随着我们这种方法做成的事情的增多,我们就对这种方法深信不疑,我们觉得自己发现了真理,我们对这种方法就会形成一种正强化,直到客观事实发生了变化,我们还在用原来的方法去解决已经改变了的客观事实,我们才会发现没有成功。这就是一种认知惯性。因为随着成功的次数的增多,我们已经不再思考。认知惯性是普遍存在的一种认知习惯。

以上就是我们犯错误的根源,怎样少犯错误,就是让我们的认知尽可能符合客观事实,尽可能符合而不是绝对符合,绝对符合是不可能的,因为客观事实是复杂的,变化的。方法就是调查。做一个正确的决策,要用百分之八十的时间用来调查客观事实,用百分之二十的时间来做决策,这样才能尽可能保证决策的相对正确。提高决策的成功率。

比如,我们要调查消费者需求,有两种方法可以进行,一是科学的调查方法,就是问卷法、抽样调查法,这类科学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就是我们的调查结果可能不是消费者的真实想法,而且我们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可能会发生主观错误,比如设计问题的诱导性,比如,现在央视的“你幸福吗”调查,这个问题就有诱导性,为什么说他诱导性,因为这个问题换一种问法可以改变被问者的态度“你感觉那些让你不幸福”。再一个这个调查的不客观性体现在被访者是在采访的条件下,如果被访者知道自己的语言和行为要被播放,那么他的语言和行为就会不体现自己的内心想法,而表达出社会价值观要求的我们怎样做的想法,一些不幸福的人,可能因为知道自己的语言和行为要被央视播放,那一定是说自己幸福了。这就是外界条件对调查的影响性。另一种方法就是直接参与法,史玉柱为什么可以东山再起,我觉得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他对消费者的研究是真正的研究透了,比如他的脑黄金,是真的在乡村、镇上去了解大家为什么购买,他们购买的到底是什么?比如他现在的征途游戏,他每天在网From EMKT.com.cn上6个小时去体验游戏,并且和其他玩家互动,这样调查的方法相对于第一种方法更加客观,因为这样才能真正找到消费者为什么购买。第一种方法只是找到了消费者购买。知道消费者购买与知道消费者为什么购买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 wangzhiguo0901@16.com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04-26 05: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