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营销策略 > 三维透视 > 对一种补货方式的看法和改进

对一种补货方式的看法和改进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12-07-23, 作者: 吕昌福, 访问人数: 1941


  最近听了一个关于供应链的培训,讲的是解决服装品牌终端销售提升与降低库存的问题,他是这么讲的:目前的大多数品牌都是畅销款补不到货,滞销款又太多,导致业绩做不上去,库存减不下来,这也是绝大多数品牌的一个普遍存在的毛病。对此,他想出了一个解决办法,叫“**式补货”。什么意思呢?

  他用了酒店吃饭的例子,七八个人吃饭,点了一桌子菜,还点了一些酒,结果菜经常剩下很多,而酒一般是不剩的,因为是杯中酒喝完了或者喝浅了才倒,瓶子里的酒也是快完了,再叫几瓶,这个叫酒的方式就有点“**式补货”的味道。很多品牌一开始就生产好所有的量,然后平均铺到每个店铺,这就是点菜,到最后,好卖的不够卖,不好卖的压着,畅销款调货也调不到;而点酒水的方式就是个很好的“**式补货”,一个杯子相当于一个店铺,酒瓶子就相当于中央仓库,而饭店里还有的酒,就相当于面辅料仓库,当每个店铺销售了,就从中央仓库补货,谁家店铺卖得快,谁家店铺就补得多,就像喝酒,谁喝得快,谁就倒得多,当中央仓库的量少了,就动用面辅料仓开始补单。

  另有一例子,自来水就是最好的“**式补货”,用多少放多少,不用在家放蓄水缸,谁家用得快,谁家就放得多。

  于是他们开始在服装品牌推广“**式补货”的方式,方法如下:

  1.把店铺分成1、2、3、4类,1类是平均月销售在40万以上的店铺,2类是平均月销售在20-40万之间的店铺,3类是月销售20万以下的形象店,4类是月销售20万以下的非形象店铺;

  2.每季提前给25家1类店铺上第一波段货品,每款色一手码,用来试销,剩下的留仓库;

  3.稍后一点,紧接着给2类店铺上第一波段货品,每款色一手码;

  4.第一段波反映出来的畅销款,赶紧补单,中央仓库里的货品不给3、4类店铺,留着保证1、2类店铺的销售;

  5.时间差不多了,先给3、4类店铺上第二波段货品,反正厚度也差不多,等第一波段畅销款入仓后,再给3、4类店铺发第一波货品;

  6.后期每周上一次新货,每次上一杆,一杆出9个款色,重点款出双件陈列;

  7.每期不好卖的款式退回公司,公司整合后,重新发给其他店铺;

  8.每天根据店铺的销售情况,总部每天给每个店补货并发货一次;

  ……

  这样的补货方式好不好呢?

  我们先说下点菜和点酒的例子,这个看起来好像很形象生动的例子,实际上是有问题的。试想一下,我们点酒的时候,绝大数时候是只点一种酒,比如说啤酒,先来10瓶,快喝完了,再来3瓶,又快喝完了,再来2瓶,因为只有一个品种,喝完了再点,而且翻单极快(“服务员,再来3瓶,拿过来,开瓶!”OK,2分钟都不用);而点菜则不一样,你只点10盘西红柿炒蛋,快吃完了再上3盘,还不够再上2盘,可以吗?服务员还以为你来砸场子的呢!就算你真这样吃,这个西红柿还得洗、切、炒呢,也比上酒要慢很多。

  从这个例子延伸开来:12个人一起吃饭,大家可能都会各自喝自己喜欢喝的酒,(这个用在服装品牌上比较贴切,因为每个顾客的喜好是不一样的,你不能只做一个款,全场就卖一个款是不行的),小张点了一瓶白酒,老李点了一瓶黄酒,小王要了五瓶啤酒,赵公子整了三瓶红酒,小袁姑娘要了一瓶雪碧,刘老要了一壶米酒,老秦最近有点虚,点了一瓶药酒。

  结果是这样的:

  小张海量,白酒要喝一瓶半,因为一瓶下去没过瘾,再叫一瓶又喝不完,没人和自己一起喝白酒,觉得自己是小字辈,在老李那么面前剩下半瓶不太好,于是就忍着没点,喝点了雪碧,虽然冒泡,但看起来也和白酒差不多,但显然,小张的白酒是畅销款,不够货,一补货就肯定会积压库存,所以没敢补货;老李呢,经常喝黄酒,每次都喝一瓶,而且每次都喝完了,谁也不知道他够不够,我们姑且当他刚刚够吧,这就相当刚好够卖的畅销款;赵公子呢,本想和另外几个姑娘喝红酒,结果那几个姑娘没睬他,都喝雪碧去了,三瓶红酒就只喝了一瓶,还剩两瓶,成了滞销款,推销也没有人要,酒店也不给退,因为开瓶了;小袁姑娘的雪碧倒成了抢手货,好几个人喝,很快喝完,又叫了一瓶橙汁,又很快喝完,再叫了第二瓶雪碧,快离桌时,还有四分之一,小袁让几个姑娘分掉了,一点也不浪费,畅销款,还补了两次单;小王的五瓶啤酒,自己喝不完,他拉了一个男同志和一个姑娘玩石头剪子布,在离桌前把五瓶啤酒给喝掉了,虽说是滞销款,但也被小王通过一定的手段处理掉了;刘老的米酒,度数很低,虽说不醉人,但要一壶合灌下去,刘老还是搞不定的,他一劲地说这米酒真好喝,年青人应该尝尝,几个人各尝了半杯,刘老的库存问题就解决了;老秦的药酒也喝不完,但是没人愿意尝的,自然就成了库存了。

  总结起来就是:

  1.畅销补到货的是雪碧;

  2.畅销没补到货的是白酒;

  3.滞销且造成库存积压的是红酒和药酒;

  4.滞销但没积压的是啤酒和米酒;

  5.平销的是黄酒(也可能是畅销没补到货)。

  你会发现,品类越多,造成积压的几率就会越大,但有个规律:

  1.容易消化的产品(如雪碧、米酒和啤酒),哪怕是有点积压也问题不大,勉强一下也能喝得掉;

  2.难以消化的产品(如白酒、药酒),哪怕是畅销,也不敢轻易补单,而滞销则一定会成为库存。

  这两类产品则很像服装里面两种定位的服装,一种像那些走量的年轻品牌,每件平均单价三四百块,每天卖个三、五十件是很正常的事情;另一种则像那些中高端女装品牌,每件平均单价1000多元,每天卖8-10件都算不错了。第一类品牌跑量,款相对少一些,第二类走款,如果一定要用 “**式补货”方式,用在年轻品牌明显比用在中高女装品牌相对要靠谱一些。

  所以,任何的好方法,都要看定位的,定位一变了,什么都变了,自然就不靠谱了。

  我记得历史上有个将军,在出城门口杀敌时,让人关闭城门不开,断了士兵们退回城中的念头,那一仗打得很辛苦,但以少胜多了,大家都称赞这个将军厉害,置之死地而后生。后来,有一个“名将”从史书上读到那位将军的故事,记在了心里,某一次自己带兵出征,扎营在孤山之上,参将说这样不好,被围了就麻烦了,“名将”说不用担心,凭高视下,势如劈竹,这叫做置之死地而后生。对方大军10万堵住了可能的支援部队,并断了山上的水源,围山不攻,山上的“名将”断水断粮,饿死一批、渴死一批、被杀一批、被俘一批,最后全军覆没。

  那个打胜仗的将军的“置之死地而后生”是用在进攻;而“名将”却是用在防守上,最后成了“置之死地而后死”,很有意思的故事。


1 2 页    下页:第 2 页 8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5-05-10 05: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