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韶关旅游目的地营销如何占领制高点 韶关要成为旅游目的地,必须有“三高”:高市场占有率、高旅游品质和高知名度。丹霞申遗成功,武广高铁开通,这两大因素推动韶关旅游大幅增长,城市环境和景区品质得到提升,进而带动酒店业发展,市场规模初步形成。未来,韶关要占据旅游目的地营销From EMKT.com.cn的制高点,重点应提高城市知名度,扩大在海内外旅游市场的影响力,开展城市品牌营销。 城市品牌营销的第一步,是突出城市品牌形象,彰显城市旅游地位,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城市品牌和景区品牌的关系。多年来,城市品牌和景区品牌的关系如何处理,一直是困扰国内不少旅游城市的难题。值得警惕的是,景区品牌的过度发育和过于强势,常会导致城市品牌持续弱化,甚至消亡。在观光旅游时代,国内城市在这方面有不少深刻教训: 1987年,徽州市改名黄山市,景区品牌取代城市品牌,导致沿用了780年的“徽州”之名的消亡。作为中国三大地域文化(藏文化、敦煌文化、徽文化)之一,徽州文化失去了城市载体,从此走向碎片化,其独特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受到破坏。 1994年,大庸市改名张家界市,“大庸”这一极具历史文化底蕴的地名被抛弃,取而代之的是张家界林场的景区品牌,大庸古国在人们的记忆中完全消失。时至今日,张家界虽然游人如织,但充其量只是一个著名景区。因为丢了文化的根,其城市品位和文化个性远低于阳朔和丽江等地,最后还是要回头寻找湘西文化的根,甚至搭《阿凡达》的车。 还有无锡市的灵山和马山。灵山作为一个景区很成功,每年接待游客数百万人。但是,人们记住了灵山,却忘掉了马山。再也没人记得,风景秀丽、三面临湖的马山旅游度假区曾是全国第一批国家级的旅游度假区,其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之路至今步履蹒跚。 长期以来,韶关旅游主要依靠丹霞山的带动,这种景区旅游带动城市旅游的发展模式,是观光旅游时代的市场特征。丹霞申遗成功之后,其所产生的品牌效应,更加强化了这一市场格局。但是,丹霞山作为一个老牌的观光型景区,带来的主要还是观光客源,不足以推动城市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相反地,观光旅游的过度发育和特化发展,会侵占过多的城市公共资源,抑制其他旅游要素的发育,不利于休闲度假市场发展。从历史经验看,观光型景区的客流量大规模增长,未必会催生城市旅游目的地的形成。江苏周庄2010年客流量超过500万人次,周庄并没有成为旅游目的地。云南石林2009年客流量高达293万人次,石林也没有成为旅游目的地。至今,周庄和石林只是“华东线”和“昆大丽”这两条传统观光线路中的必游景点,游客逗留时间通常不超过2小时。 有鉴于此,韶关要做好旅游目的地营销,有必要重新思考城市旅游发展模式,加强城市品牌营销传播,以城市品牌而不是景区品牌统驭韶关的山水资源和旅游产品,引领韶关新一轮的旅游产业发展。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