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营销策略 > 营销策略 > Hammer it!好榔头是怎么做成的

Hammer it!好榔头是怎么做成的


《新营销》, 2010-07-01, 作者: 姑丽旦Vicky.G, 访问人数: 1171


  引言

  上周末我跟一群大二的学生出行,听到他们在长途巴士上大声讨论中国产品和中国制造。最后大家得出的结论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中国只有拷贝和山寨了。这结论从祖国明天的消费栋梁口中说出,不得不让人担心。其实在美国,消费者对中国的山寨产品也是耳熟能详的,更有一些人顶不住价格的诱惑,成为中国山寨产品的用户。这些山寨产品还有个可爱的英文名─BoBo。中国产品真的是进入一个山寨时代吗?是什么促成了这样一个现象呢?在产品创新上,我们怎样才能早日走出山寨呢?毕竟山寨外的世界才更大、更广阔啊。  

  现状

  虽然中国正在从劳动密集型的业态向高科技行业和服务行业转型,也涌现了一些在技术创新方面世界领先的企业,例如华为、海尔等。但是在大环境上,中国企业的产品开发普遍存在以下现象:

  1.拷贝、山寨横行。

  2.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相关政策、法规滞后,“拿来主义”大行其道。

  3.由于语言、环境方面的限制,中国与世界时尚、潮流等流行元素无法完全同步,没有引导时尚潮流的话语权。

  4.产品开发人才匮乏,长期的填鸭式教育导致优秀人才难以涌现,束缚了中国人的创造力,但是中国人对模仿却比较擅长。

  5.一些企业急功近利,没有从可持续性发展的角度去创造及生产产品。

  诸如此类的原因导致中国的产品开发总是跟在一些潮流产品的屁股后面,人云亦云。从商标设计到产品外观设计的模仿,再到功能上的拷贝和山寨等,中国的山寨风有愈刮愈烈之势。网络的快速发展、通信的便捷也使山寨的进入门槛越来越低。同时,得到提升的是我们山寨的速度。以今年4月苹果公司推出的产品iPad为例,人家正版产品还没上市,我们的山寨版就已经在深圳华强北的电子市场上出售了。  

  如何开发一个好的产品

  以前读文章的时候,看到一位美国产品专家用榔头来区分产品功能的不同,在这里我也借用一下。 

  榔头这个产品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帮助客户钉钉子。其他超过这个目的的供给物都是功能,例如拔钉子的功能。这个产品的核心元素是能将钉子钉入界面的部分,所以在设计一个产品的时候,我们需要知道什么时候我们是在花费精力打造产品的核心部分,什么时候只是在增加功能或是在做无用功。这样思考可以帮助我们弄清楚哪些元素让我们的产品成为产品,而不是一味地随波逐流,不断去增加那些无关紧要的功能。   

  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现在可以总结一下成功开发一个产品时,有哪些原则是需要注意的。

  1.从简单开始,并保持简单。 

  大多数成功的产品都是基于一个简单的理念建立的,并且从各个角度去深度挖掘这个简单的理念。如果一个产品过于复杂,你需要测量的方面就更多,要不然你不知道哪些部分在起作用,哪些做错了。

  以苹果公司的音乐播放器iPod为例,苹果公司推出音乐播放器之前,这种产品在市面上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但是苹果公司CEO乔布斯认为那些产品不是又大又重,就是又小又没用。所以一款能容纳1000首歌曲的播放器诞生了,截至2008年,这款产品在全球已售出了两亿多部,这个明星产品还带动了苹果公司其他产品的销售。

  我们不妨分析一下iPod的产品设计理念。

  目的(设计理念):让用户随时随地可以听到他们收藏及喜欢的音乐。

  核心元素(如何让目的实现):超大容量以确保可以容纳下用户需要的所有音乐(今天iPod的最大容量为160G,能存4万首歌曲),友好的操作界面让用户可以轻松地找到、播放歌曲(转轮、自建歌单、搜索、歌曲分类、摇动换歌等);高质量的耳机以确保音质;电池待机时间长,可以长时间收听歌曲;尺寸小,便于携带等。

  功能,随着每一代新产品上市,不同的功能被慢慢加上来了:播放视频、录音、录像等。

  但是我们发现,恰恰是因为苹果公司一直专注于iPod音乐播放的目的,提升产品的核心元素,把核心元素做到了极致,才使得竞争对手无法超越它。即使竞争对手推出的音乐播放器拥有比苹果公司iPod多几倍的功能,设计得再花哨,还是不能与它匹敌。


1 2 页    下页:第 2 页 8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5-05-01 05:2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