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品牌经纬 > 品牌,在过去与未来的博弈中亮出自己的声音!

品牌,在过去与未来的博弈中亮出自己的声音!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07-05-22, 作者: 于斐, 访问人数: 1916


  群雄逐鹿,市场狼烟,江湖上名路英雄揭竿而起,这其中,品牌大旗猎猎作响。产品声威虎虎生风。拥有品牌,是众多厂家梦寐以求,呕心沥血之目标。为了创出牌子,他们倾注了一生的心血,然而一旦牌子创立成功,就象对待美女一样,捧着、哄着、守着,助长了自傲,其结果呢,由于没练内功,因循守旧,最终落得美人迟暮,无人问津的下场。

  记得八十年代末,作为最大工业城市的上海,品牌产品真可谓显赫扬威,可如今呢?“永久”“飞跃”“双鹿”“上菱”纷纷被“捷安特”“创维”“容声”取代,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因为那些国有企业的“品牌美女”被社会娇宠坏了。时至今日,原先的美女不吃香了。这也正验证了前八佰伴总裁和田一夫给中国企业的忠告:成功是最大的危机。 

  而类似于“创维”“容声”“雨润”“雅戈尔”之类的品牌诞生于计划经济,崛起于市场经济,他们无依无靠,在市场夹缝中左右逢源,艰难踄涉,步子看似孤独,实则坚毅,最终闯出了血路,打下了江山。2000年4月23日,美国《华盛顿邮报》在题为《中国企业竟相创国际品牌》的文章中报道:中国能否在全球经济中获得成功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它的公司能否创出人们认可并喜爱的品牌。60年代和70年代,日本的东芝、索尼、丰田和川崎公司做到了;80年代,韩国的现代和三星公司成功了。而现在,对多年来一直在自己的产品上打上其他公司牌号的中国企业家们说,现在轮到他们了。 

  的确,一个品牌创立,要历经艰险,但品牌成功是否就该一劳永逸,象美女般花枝招展,形式招摇,却不注重内功修炼,到最后结局是美人迟暮呢。IBM总裁曾说过,长期的成功是在我们时时心怀恐惧时才可能。不要骄傲地回首让我们取得过往成功的战略,而是要明察什么导致我们未来的沉落。对照一下中国企业现时众多品牌的夭折,不是很有借鉴意义吗? 

  品牌企业,自身不能够象对待美女一样,放在温室里供欣赏品味,而应象旷野里的野兽,让它们自己寻求生存发展之机会,在风雨中锤炼,在竞争中打造,只有这样,一个产品的品牌才会象核能一样,在积累、酝酿、 释放与爆发中不断演变达到辉煌。作为蓝哥智洋国际行销顾问机构CEO,笔者认为,品牌企业要想在市场上长久立足,创新和突破是基础,韧性和毅力是关键。 

  站在时代的门槛,望着上海品牌花开花落、云卷云舒,一阵感慨在心中掀起阵阵涟漪。产品运作、品牌运作、资本运作,不同的层级递进展示了企业在竞争中的角色变迁,在当前品牌企业呈现舆论集中、媒体整合、目光聚焦的环境下,请问,上海的企业是先实行市场占有后培养品牌,还是先设计品牌后市场拓展? 

  也许绝大多数企业都会选择后者。但我不认为这样,只有在抢占市场赢得份额的基础上,培育、塑造品牌才是清晰、具体、务实的做法。当然,这样做的前提是不能盲目拍脑袋仓促应战,要有在战略的指导和战术的执行下精耕细作的本能。没有市场何来品牌?你想在产品尚未出世的时候,就开始兴师动众所谓的设计和规划品牌难道不是主观、空洞的吗?现在的许多品牌企业都是从小做起,在有了充分的市场发言权后才开始乌鸦变凤凰的。就象一个孩子刚出生,就预先想好他今后要做象某某名人一样的人,而丝毫不考虑到在成长中他的世界观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和兴趣的转移。再说了,十个原先量身定做的计划又有多少长大成人后兑现的。因此,在产品尚未开疆拓土,一马当先的时候,或者在市场上尚未影子还不被人知晓的前提下,你就咋咋呼呼的硬是想让品牌大旗猎猎作响,这不现实啊! 

  市场就是最好的导师,业绩就是硬碰硬的试金石,就如同这几年崛起的江南春分众传媒一样其他就一概不要去迷信。 

  等到你企业产品占有率很高的时候,其功能特征、形象定位等是否在消费者心目中占位呢?是否得到了消费者真正的情感认同和价值肯定呢?如果一样产品由于可靠品质、营销策略、服务跟进等综合因素在消费者中形成了忠诚度和满意率,那么恭喜你,一个较为成熟的品牌诞生了,但这个品牌在市场的风云际会中,是否经风雨见世面,还要看内涵的深度和持久的耐力。否则,就是昙花一现。 

  相对国外品牌来讲,由于市场根基牢固,品牌文化扎实,经过风浪洗礼和残酷竞争后,一般都走得较为稳健。而上海品牌呢?尚未学会走路,就要拼命学跑步,同样的,国外产品由于核心品牌的主导影响,会延伸出许多副品牌、子品牌,但它们都是在核心技术垄断的前提下,派伸出的一个枝节,为的是规避风险,创造新的经济附加利益以回报挑剔的股东心理预期,相应的在运作上十分谨慎小心。而上海企业一旦某个产品成为市场中的主流,就赶紧扩张冲击新兴行业,还美其名日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以为所有的产品都能共享到原有品牌资产,而丝毫不顾前面的风险已经产生,那般狂热有点类似大跃进大干快上,所有的希望与预期都是纸面上的想象,实在不是理智所为。就如家电领域中的海尔一样,多元化的结果并未实现产能的真正有效整合,相反微波炉、洗碗机、燃具等许多的小家电由于未进入行业前三名,而失去了应有的竞争力。难怪科特勒在中央台的《对话》栏目中对海尔过度多元化提出了忠告。 


1 2 页    下页:第 2 页 8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05-02 05:2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