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营销策略 > 三维透视 > 营销灵感,妙用无穷

营销灵感,妙用无穷


《销售与市场》1994年第九期, 2000-08-22, 作者: 刘颐, 访问人数: 1997


  《今古奇观》一书中载有《苏小妹三难新郎》一段佳话:洞房花烛之夜,苏小妹于“桌上排列纸墨笔砚,三个封儿”,要新郎秦少游“三试俱中,方准进房”。秦少游自然不是等闲之人,“略不凝思”,便连破两题。第三幅花笺上出有一联:“闭门推出窗前月”,要求下联,却难住了秦少游,“听得樵楼三鼓将阑,构思不就,愈加慌迫”。偏那舅老倌苏东坡出来打探消息,见庭中有花缸一只,满贮一缸清水,那少游走了一回,偶然倚缸看水。此情此景,令东坡灵机一动,就地取下小小砖片,投向缸中,那水为砖片所激,溅起几点水花,扑在少游面上,遂触动少游灵机,于是,援笔对出佳句:“投石冲开水底天”。终得洞房花烛,一夜鱼水皆欢。  

  这段故事中,东坡的“灵机一动”与少游的“触动灵机”,在文学上称为“灵感”,它既不是古灵精怪的“神灵感应”,也不是毫无根据的胡思乱想,而是由于偶发事物的启迪,使作者产生顿悟,突然认识到某种形象的审美价值和意义,或者发现了不同的形象观念之间的本质联系,从而推动创作进展的一种突发性创造能力。  

  商战不是写文章,营销不是侃大山。因而,绝对没有写小说那样的酣畅淋漓,更没有写散文那样的闲情逸兴。但在生产、营销、公关、谈判等商务活动中,同样会出现魔怪似的“灵机一动”,同样可以在进退维谷之际,“由于偶发事物的启迪”,突然认识到某种产品的营销价值,从而使企业起死回生;同样可以在厄运当头之时,由“灵机一动”产生顿悟,从而使陷入云遮雾障的商务谈判突然天清云朗。可以说,商战、营销中不乏这样的例子。 

灵机一动新品出笼  

  这里讲的是生产、发明、制造业中的几个小故事。最典型、最轰动也最具说服力的,恐怕还是以生产利瓦伊牌牛仔裤而享誉全球的斯特劳斯公司。九十年代初,这家公司再次成为美国最大的服装公司,1993年,利瓦伊牌牛仔裤的销售数达到590亿美元,获利为4亿美元。说起来,斯特劳斯公司创始人利瓦伊的发迹,就在于当年那魔幻似的“灵机一动”。  

  早在1847年,不满20岁的利瓦伊·斯特劳斯和他的5个哥哥、姐姐一起去美国碰运气。两年后,美国掀起了到加利福尼亚的淘金热。1853年,利瓦伊在姐组的劝说下来到旧金山。起初,他只是向淘金者出售粗帆布帐篷,并把自已的未来也押在了粗帆布帐篷这一“宝”上。但他很快发现,淘金者更需要一种耐磨的、能够经受得住跌爬滚打和风吹雨淋的裤子。用什么面料做这种裤子呢?当时他手里正好有做粗帆布帐篷以后裁剪下来的零布头,于是,他灵机一动,一个伟大的想法便在利瓦伊头脑中诞生了。他带上这些零布头,找裁缝做了一条工装裤,一条任何面料也不会比它更结实的工装裤,这就是世界上第一条牛仔裤。当利瓦伊把这种用棕色帆布做的裤子送到淘金者中间时,那些成天穿襟挂缕的牛仔们欣喜若狂。显然,利瓦伊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同样是服装设计,到美国“碰运气”的华裔服装设计师韩枫却在她打天下之初,仅仅靠魔幻般的“灵机一动”回答了一个字,便奠定了她在纽约时装界的骄子地位,  

  韩枫是1985年9月从浙江美术学院广告设计系毕业后到美国去的。她最想做的就是服装设计,但她还没有跨出第一步就打了退堂鼓。因为有人告诉她,要成为一位出色的服装设计师,至少要投入8至10年的时间。茫然不知所从的韩枫先花了半年时间学英文,然后在百货公司谋得一份售货员差事。由于工作的性质,使得她有机会接触许多崭新的布料,她也就在闲暇的时候,自己做了一些围巾、衣服。有次逛到一家成衣商店,老板对她的穿着很感兴趣,就问她是不是服装设计师。当时,就像有某种神灵在暗示她,天性聪慧的韩枫灵机一动,随口便答了一个字:“是”。于是,魔幻般的奇迹出现了。就像《北京人在纽约》中的王起明一样,她接受了订货,第一次设计的围巾、衣服就卖了5000美金。如今,韩枫已蜚声于纽约的服装设计界,她设计的产品已在纽约、台湾、香港、日本、新加坡等地的知名服饰店出售。  

  另一位靠灵感成功的女士是美国的米尔曼。据说,她穿的长筒丝袜老是往下掉,不论是上街、逛商店,还是下班、会友人,走着走着,丝袜悄没声儿地就滑到了小腿上。真是,该遮的遮不住,不该遮的却卷筒似地裹着。拉起来吧,动作实在不雅;不拉吧,更是丢人现眼。可以说,她成功的诀窍就在于她由自己的尴尬,想到了其他女士、小姐的尴尬。而在这种联想中,又曾有过那么一瞬间的“灵机一动”,于是,她开了一间专售不易滑落的袜子的小店。这间袜子店不大,每位顾客平均可在一分半钟之内完成交易。她办起一个店后,又不断扩展新店。现在,已在英、美、法三国开设了120多家这样的袜子店。你看,米尔曼的公式是不是应该写成“瞬间的尴尬十瞬间的灵机一动=永远的百万富婆”呢?  

  如果说,米尔曼在尴尬之余,灵机一动开办的袜子店,还算是一种小专利的话,那么,比起同是百万富翁的专利王伊拉杰·赫萨比,就是小巫见大巫了。伊朗人赫萨比是世界上最大的发明家之一,目前,在他名下登记的专利已有386种。使他入迷的多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而在入迷的过程中,常常伴有“灵机一动”的魔幻火星,引发他那联想丰富的思维神经。他说:“我观察某一件东西,会突然灵机一动”。有一天,他看见妻子在阳台上给生了虫子的夹竹桃喷杀虫剂,便认定不用毒剂也一定能除虫。于是,他那发明家兼商人的脑袋瓜“灵机一动”,产生出一种想法:“人体只有一个地方不招虱子、臭虫和其它小虫子,这就是耳朵。”当天他就让一个实验室分析一下耳屎的组成,得出的结果是:耳屎由120种物质组成,其中有一种可以驱除甚至杀死昆虫。于是,他研制出了一种既能杀死昆虫,又对人体完全无毒的喷剂,在埃森的植物博览会上展售,大受商家和客户的欢迎。 

灵机一动 商战称雄  

  在生产、发明、制造业中,随时会出现魔幻般的“灵机一动”,助你机动灵活,出奇制胜,挽狂澜于即倒,兴风云于际会;而在营销、公关、商务谈判活动中,仍会随时出现魔幻般的“灵机一动”,助你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天清云朗于云遮雾障之际,柳暗花明于山穷水尽之时。  

  《曼哈顿的中国女人》曾记述过这样一件事:国内一个公司发来电报,要朱莉亚帮助推销他们库存的丝绸领带。朱莉亚找到了一家在麦迪臣大道上专门经营男装和领带的伯玛公司,一位戴着金丝眼镜、系着贵族派头的领结、白发稀疏的老人接待了她。开始的场面是冷淡的,而当看了领带上有手工绘制的仿唐代的敦煌壁画图案时,老人兴奋起来:“唐代?”并毫不掩饰地说道:“我喜欢那个年代!”惊喜之余,朱莉亚脱口问道:“你知道中国?”老人并不接碴,却以问代答:“你知道我是谁?”当时,朱莉亚只是冒冒失失地“闯”入了伯玛公司,其它的几乎一概不知。情急之中,她突然想起进门时曾见过大理石墙上的一帧巨照,那是刊在一家新闻周刊封面的巨幅照片,照片上的“年度人物”好像就是这位老人。于是,她小心翼翼地答道:“你是年代风云人物。”“我是阿道尔·舒格曼”,老人终于说出了自己的名字。这个如雷贯耳的名字,使朱莉亚闪电般地回忆起前天在《纽约时报》上看到的一则消息,说是在著名的苏富比拍卖展示会上,一位叫阿道尔的美商以1000万美元购进了一幅中国宋代名画。“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朱莉亚几乎叫了起来:“您在前天向苏富比公司买了宋朝名画,还收集了许多中国古董。”老人爽朗地大笑起来,不仅邀请她共进午餐,还在第二天发来一份传真,说他将买下那批中国山水画领带,尽管他的公司从未经营过中国丝绸领带。书中写到这个故事时还有一个戏剧性的结尾:两年后,朱莉亚应邀参加老人的一次生日宴会,阿道尔胸前佩戴的,正是手绘的中国山水画丝绸领带。  

  如果说,小说中的朱莉亚灵机一动,靠的是博闻强记和临场应变,使彬彬有礼但冷淡有加的一场生意谈判,变成了心与心相通的友谊交往,并在此基础上,成功地完成了国内公司拜托的营销业务;那么,下面这个现实例子中的李华灵机一动,靠的却是丰厚的知识积累和巧言善辩能力,终使陷入困境的谈判柳暗花明。   

  年轻的四川农学院留法研究生李华帮助一家国内葡萄酒厂的产品向法国出口,在经过香港过境出口时,他遇到了这样一道难圈:中国产的葡萄酒算不算洋酒?  

  香港法律规定,土酒只能征80%的关税,而洋酒要征300%的关税。依港方惯例,葡萄酒多出产于西方,应该算洋酒,那么中国葡萄酒究竟是土酒还是洋酒?谈判因此陷入僵局,李华也陷入了冥思苦想之中。他呆望着桌上的葡萄酒,举起杯子呷了一口菜。就在举杯那一刹那间,好像一丝火花猛地擦燃了冥顽之中的“灵机”,他顿觉福至心灵,随即抑扬顿挫地吟出一首1000多年前的唐诗:“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是唐朝王翰《凉州词二首》中的一首,有此古诗,难道还不能说明中国唐朝时就已经能生产葡萄美酒了吗?但由于是作坊产酒,加之手工酿酒,只能造出比较纯粹的土酒。而英国和法国生产葡萄酒的历史恐怕要比中国晚好几个世纪呢,他们是利用大公司的先进工艺造酒,因而,他们的酒才是真正的“洋酒”。这“灵机一动”后背出的一首唐诗和由此而阐释的一番话语,有理有据,且委婉客气,港方不得不将这批酒按土酒的税率,只收80%的关税。你看,由300%到80%,李华仅在“灵机一动”也。  

“灵机一动”不是魔幻怪招  

  灵机一动,财运亨通;灵机一动,生意火红;灵机一动,胜券在握;灵机一动,商战称雄,那么,“灵机一动”果真是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魔幻营销术吗?果真是放之商海面皆灵的商战怪招吗?不!简单点说,它只是商务、营销中一种应急的谋略和手段。想招不一定招得来,想挥也不一定挥得去,人人都可能有,但人人都不可能常常拥有。那么,它究竟是什么呢?  

  首先,它是渊博精深的商务知识,处变不惊的谋事胆略、准确缜密的观察判断、诡异善辩的言辞技巧、游刃有余的公关能力等多种素质和能力的综合运用及临场发挥。秦少游如果不是才高八斗,经论满腹,能够在舅老倌点拨时触动灵机吗?朱莉亚如果不是细心观察,时时留心各种有关信息并在与阿道尔的谈话中及时巧妙地加以运用,能博得那冷淡有加的老人的好感,并进而售出领带吗?  

  其次,“灵机一动”是一种“长期积累,偶然得之”。这是周恩来总理对作家、艺术家创作过程的一种精辟概括,同样,它也适用于我们所谈的商战怪招“灵机一动”。赫萨比若不是长期细致入迷地观察,思考生活中的小事,并在观察中引发丰富的联想和推理,就不可能触动他那创新发明的“灵机”。  

  再次,这种“偶然得之”还需要“心有灵犀一点通”。这里的“点”,且看作点拨、启迪,“通”指通达、顿悟。有了多种知识、能力的长期积累,如果没有八面来风的触类旁通和相谐相关的启迪顿悟,哪怕你再有“灵犀”,这一“点”也难以贯通、畅达。利瓦伊如果不是曾经生产过粗帆布帐篷,能够触类旁通地联系到牛仔裤制作吗?李华手中如果没有把玩着葡萄酒和茶杯,能相谐相关地忆起“葡萄美酒夜光杯”这脍炙人口的唐诗吗?米尔曼不由自己的尴尬推而广之到姐妹们的尴尬,能灵机一动地开设专售不下滑袜子的商店吗?  

  当然,“灵机一动”决不是“万用灵”。“灵机一动”这种商务、营销中作为应急的谋略和手段,它常常不是用作克敌制胜的杀手锏,而常常表现为“情急”时的“智生”,“混沌”时的“顿悟”。因而,不可能也不应该处处滥用,时时硬逼。否则,会适得其反,弄巧成拙。   

  要想“灵机”时时“动”,还需勤学、勤奋加灵性。否则,就是“灵机”到了你的身边,你也只会眼睁睁地看着它溜走。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2篇)
*灵感偶寄“东山羊” (2000-07-04, 《销售与市场》1997年第十一期,作者:李昕)
*灵感的操作 (2000-06-29, 《销售与市场》1998年第八期,作者:木子)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05-18 05:0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