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从区域经理到省级经理:脱颖而出七捷径 从深度营销的组织架构来看,区域经理到省级经理的职位提升,实际是“基层干部”到“中层干部”的跃迁。这种跃迁的背后必然有其合理的内因和外因,区域经理要想脱颖而出,套用古人的话,就得满足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以下是笔者从众多案例中归纳出的区域经理脱颖而出的七条捷径,供同行参考。 捷径之一:省城经理容易上 成功机理:一名合格的省级市场经理,应当具有较强的控盘能力和资源管理能力。而省会城市基本都是公司的战略区域市场,销量一般能够占到全省的1/5到1/3,甚至更多。因此,在同等条件下竞争省级市场经理,省会城市的经理就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果一个区域经理直接升格为省级经理有困难的话,那么可以考虑另外一个路径,就是先争取成为省会市场的经理。 成功案例:笔者曾经参加过一家公司的高层人事会议,研究区域经理的职业发展路径问题,最后得到的共识是:小(区域)市场的经理如果表现突出,则将其调动到更大区域市场工作;进一步会推荐其担任省会城市经理,让其逐步适应与全省主要经销商打交道,锻炼整体控盘能力;最终如果考察合格,则就地提拔为省级经理,或者调任其他省级市场经理;如果在小的省级市场做得很突出,还可以继续调任更大省级市场的经理。H君原来是一个中等城市的经理,就是在这次会议上,调整为某省会经理,1年后升任省级经理。 捷径之二:试点机会要抓住 成功机理:治大国,若烹小鲜。对于一个大型企业来说,任何一种营销变革或者创新多少都是有风险的。所以稳妥的做法一般是选择一个或几个市场进行试点,一旦试点成功,则迅速组织放大。组织放大是需要干部队伍的,而试点市场的区域经理自然是首先考虑的人选。另外,总部进行市场试点,一般也会给出该市场配套的扶持政策和资源,就相当于给了当地区域经理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有了这些条件,就可以按照自己的市场感觉尽情创造,没有风险,只有机遇。 成功案例:2002年前后,某企业老总提出要打造千人万店工程,即由渠道管理向终端管理延伸。由于公司产品形式特殊和终端管理经验欠缺,经开会研究,决定在全国4个省的6个地级市场进行试点,并给予了这六个地级市场单独的试点政策和费用。J君就是这6个地级市场经理中的一个。他抓住这个有利机会,将原来的渠道资源重新清理,对本地区终端进行分类规划管理,根据市场实际,设计终端宣传和促销模式,最后实实在在地提高了终端销售,改变了以往公司过分依赖经销商的局面。在各试点市场的汇报会上,他的发言引起了公司高层的重视,不久即派往另一个省担任省级经理,负责试点经验的放大推广。 捷径之三:淡季营销出亮点 成功机理:营销经理人的提拔,有一个不灭的规律,那就是“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市场业绩论英雄。在大家都很难出成绩的时候,如果你能够出一些亮点,那么竞争省级经理,你的优势就出来了。而淡季营销,就是一个容易出亮点的地方,因为这是一个公认的营销难题。我们不需要有太大的突破,只要比别人强一点点就够了。试想,当森林中一个黑熊向你和同伴追来的时候,如果你比同伴快半步,那幸运的是谁? 成功案例:A公司的夏天是营销的淡季。一般到了这个时候,由于公司市场费压缩,往往各区域市场会考虑裁员(主要是临时工),收缩战线,等待旺季的到来再重新招聘培训。而位于S省M市的王君却反其道而为之。他经过反复酝酿,提出淡季返利销售政策,并且与经销商联合管理促销员等临时员工。他与经销商的谈判中承诺给经销商高于旺季的返利比例,但同时要求经销商在淡季承担临时员工70%的工资费用,旺季时只承担30%,理由是冰箱的淡季不等于是空调的淡季,经销商可以在冰箱的淡季做空调,而这些促销员的大部分工作是为经销商服务的,所以应当由经销商多承担一些,当冰箱的旺季到来时,这些员工的主要职责是为本公司的产品的服务,因此公司承担更大的比例。这样,保证了公司长年有一个稳定的促销队伍,节省了培训成本,提高了促销效率。王君的这种做法后来成为公司推广淡季营销的一种模式。他个人也很快成为另外一个省级市场的经理。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