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经营战略 > 发展透视 > 侨兴的手机之路(上)

侨兴的手机之路(上)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06-07-29, 作者: 江南布衣, 访问人数: 3546


  第一章:豪赌手机――梦寐以求的收购

  2002年3月,在外界的一片质疑声中,侨兴环球以溢价65%――3.2亿的代价,将原属于中国电子集团的中电通信科技有限公司(CECT)收归旗下,拥有了梦寐以求的GSM、CDMA两张手机牌照。

中电通信(CECT)成立于2000年5月,由中电集团(CEC)牵头,注册资金为3亿元。其中,中电集团占股40%、天津泰达占35%,余下4家全是中电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武汉中原电子集团占10%,深圳桑达电子总公司、中国计算机软件与技术服务总公司、中国华大集成电路设计中心各占5%。股东包括软件、手机制造企业和集成电路公司,毫无疑问,它的目标是进军手机市场。

  在手机制造方面,中电集团的实力在国内无人能及。除中电通信外,中电集团旗下与手机制造相关的企业还有3个:厦新电子、武汉中原NEC和深圳桑达。如果要做手机,中电通信在生产规模和产能方面无需担心。

  在研发方面,2002年年初,中电集团收购了飞利浦原GSM手机研发部门;在CDMA方面,CEC与华立合作(华立后来也收购了飞利浦CDMA手机研发部门)。有此背景,中电通信在研发方面也具有相当优势。

  不过,这个“看上去很美”的最佳手机阵容,从2001年正式进入手机市场后,业绩表现平平。原中电通信人员的总结是:还处于摸索试探市场时期。但是两年多时间对瞬息万变的国内手机市场而言,并不算短。至少有国产手机厂商利用这段时间,迅速崛起。

  业内人士的看法是,尽管原中电通信在技术和牌照上拥有优势,但是手机市场上的营销网络和渠道建设上,却不是中电的长处。

  作为一种日趋时尚消费品的手机产品,它的营销有着独特的规律。比如新品的设计、推出速度、分销渠道的建设等。一般而言,这些对于从家电业转行做手机的厂商,相对容易一些;对于直接从制造业起家的中电通信,则需要一个过程。

  但是,中电集团由于拥有多家手机企业,在手机业务上战线过于分散,难以对中电通信进行合理有效的战略规划。此外,集团层面也在酝酿改制之事。最后,中电集团决定脱手中电通信。

当时,在手机生产牌照仍然是稀缺资源的情况下,持有GSM和CDMA双牌照的中电通信是不乏接盘者的。

  事实上,侨兴环球期盼手机牌照很久很久了。

  侨兴环球1999年在纳斯达克上市,其控股大股东是惠州侨兴集团。以生产电话机在国内闻名的侨兴集团,在电话机市场日趋饱和的背景下,一直希望能以控股的方式收购一家有牌照的手机制造企业。这种努力在2002年4月有了结果:侨兴从泰达手中购得25%的股份,同时,与中电集团达成协议,收购其持有的40%股份。收购完成之后,侨兴环球持有CECT65%的股份,成为绝对大股东。

  这样,CECT的实际控制权转移到民营企业侨兴集团旗下。在付出3.2亿元之后,侨兴获得了梦寐以求的两个牌照。在起家项目电话机产销处在停滞的情况下,侨兴环球董事局主席吴瑞林全力以赴,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手机产业中去。

  第二章:手机原罪――高端放货惹的祸

  在2001年,CECT只有一款手机产品,并且销售不足5万部。2002年上半年CECT卖出了大约30万部手机(其官方网站公布的数据,真实性值得怀疑)。这似乎是个值得高兴的成绩。但是,2001-2002年手机市场几乎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不用说与国外大手机厂商相比,即使与销量在数百万台的TCL、波导或厦新等国内厂商相比,CECT的这点业绩真的不值得夸耀。

  侨兴收购之初的CECT,董事长是吴瑞林的大儿子吴志阳,总裁是张富春。张是中电集团(CEC)系统的人,在吴志阳入主CECT后,他的总裁就形同虚设了。

  在2002年6月薛晨入主之前,CECT由副总裁谷雷负责实际运作。谷雷认为,手机市场竞争,从某种程度上讲,是销售渠道的竞争。他一反手机业的通常做法,并不直接在各省市建立起销售分公司,而是采取与有资格的代理商进行合作的方式进行。也就是在这个时候,CECT出现了两个全国代理商――神州数码和天津国信。此时的神州数码刚刚从联想集团分拆出来,并且成功在香港上市,除了做IT渠道分销外,还打算染指手机渠道分销;天津国信是天津国有资产投资公司的下属企业,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觊觎手机行业由来已久。为了取得CECT产品的全国代理权,上述两家公司分别向CECT交了3亿元的代理保证金和预付款。侨兴一向自诩在资本市场长袖善舞,对于神州数码和天津国信这样有资本背景的企业很感兴趣,可谓是一拍即合。

  神州数码和天津国信在取得CECT的代理权之后,采用的还是高端放货的办法:在每个省区寻找一家省级代理商,再由省级代理商开拓地县级市场,然后才进入终端零售店。

  随着代理商的层层转包,渠道代理商消耗了过多的合理利润,原先的价格优势已经不复存在,零售店只有靠抬高零售价格才能获取本该属于他们的利润。这只是问题之一。

  2002年的手机市场是一个求大于供的市场,许多如饥似渴的渠道代理商持币待货;手机厂家是只愁没产品,不愁没销路。

  从2001年CECT开始做手机的时候起,CECT就和其他国产手机厂商一样,直接从一些国外(或台湾)厂商手中采购半成品手机。由于国内手机厂商之间缺少沟通和默契,很多时候,CECT和其他手机厂商卖的产品都是源自同一外国厂商的同一款产品。这些产品的功能和尺寸一样,最大的区别就是商标不同和外观的稍微差别。同质化严重的产品一齐涌向渠道势必加大手机代理商之间的竞争。而这种竞争的最直接表现形式就是价格竞争――由于手机代理商大多采取高端放货的形式,省区级代理商为了抢夺地区级、县级渠道和终端零售店,不惜竞相降价。有些资金实力雄厚的代理商为了排挤掉竞争对手,甚至采用自杀式的降价措施:不要某一款同质化产品的利润,迫使对手让路。

  更为不幸的是,作为CECT全国代理商的神州数码不光要和其他品牌的手机代理商进行价格战,还要和同为CECT全国代理商的天津国信公司进行价格战。原来,这两家公司代理的CECT产品除了在外观上有点区别外,从功能到商标都是一样的(真不知道神州数码和天津国信的决策者是怎么想的)!

  不知道什么原因使谷雷对这些矛盾视而不见。

  问题还远远不止这些。

  从侨兴收购CECT后算起,2002年的CECT大约销售手机60万部,当CECT手机的消费者需要售后服务的时候,他们发现在当地的CECT售后服务网络有名无实――没有配件。由于CECT总部没有明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各级CECT售后服务网点采取能拖就拖的消极应对的策略。这些消极应对激怒了消费者,他们要求零售店退货或换机,零售店也以各种各样的借口进行推诿。因此,在很多省区的很多零售店里,都发生过消费者围堵零售店闹事的事件。不厌其烦的零售店老板也开始对CECT有一肚子怨气了。

很多省份的零售店和渠道代理商已经开始抵制CECT产品了!

  此时的谷雷颇感心情不爽,无心顾及售后问题和价格体系混乱。张富春被赋闲后,他本以为CECT的总裁非他莫属,但是在2002年6月,原中国网通公司增值服务部总监薛晨空降CECT让谷雷措手不及。对于突如其来的这位女领导,他着实后悔没有和董事长吴志阳沟通好,大意失了荆州。


1 2 页    下页:第 2 页 8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1篇)
*侨兴的手机之路(中) (2006-08-08,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江南布衣)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05-19 05:1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