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营销策略 > 营销管理 > 破冰 销售困局

破冰 销售困局


《中外管理》, 2005-12-19, 作者: 王缨, 访问人数: 2515


  “中国企业目前的销售非常粗放。”

  “不仅中小企业,中国的大企业也一样。”

  “企业看似重视营销,其实不然,它就是等着拿订单。”

  “营销上升不到最高领导层作为企业的首要任务来认识,也没能从更高层次上打造企业的营销体系。”

  从销售业务员、营销界实力人物到营销学专家,竟众口一词:这种现象很普遍!

  企业,就是把东西卖出去,把钱拿回来。企业生存的巨大责任压到了销售部门与销售人员的肩膀上,要么“大爷”的位置伺候着,要么不当人用。但凡没有订单、回款,你就遭白眼、走人。销售队伍是一拨一拨地换,他们是企业里最不稳定的那批人。

  而我们大量的营销理论与课程仍旨在教导销售人员五花八门的sales技巧,告诫他们要有如何如何的销售心态,自信、自信、再自信!国际营销大师们已多次受邀来中国,他们的营销之“术”也反复地被我们揉来搓去……

  可严重的问题是,即使这样,企业的销售业绩还是上不去,销售水平仍然很低;同时,中国的市场环境被搞得很乱,尘埃四起!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当我们把视线转向企业文化形态时便发现,真正需要提升的是我们的营销价值理念!  

  销售沦为了“骚扰”  

  一天,经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叶青介绍,在一家茶馆,我认识了小说《圈子圈套》的作者王强,一个将自己在跨国企业里的营销经历揉成了精彩故事的清华大学计算机硕士。

  王强1992年毕业后进入联想公司,上岗第一天就要求做销售,一做就是十多年。他先后转战于多家跨国企业,像全球最大的CRM软件公司SIEBEL、西门子公司等,从销售代表到销售经理、执行经理、中国区总经理。现在他正与人创办一家独特的营销网站。

  茶香袅袅、斛杯清流,我们的交谈却从品味小说里拽出了一个企业“营销困局”的话题:

  国内企业做销售的水平层次很低,基本上做100个成一个就不错了。可是企业不怕失败99次,它把99个都认为是可以输掉的。不知道做市场研究,去了解、分析更多的信息,只能蒙、瞎猫撞死耗子。销售人员撞大运的情况非常多,他们都在给自己打气,我坚持打100个电话,我有韧劲、我年轻、不怕挫折、脸皮厚……打100个电话成一个,我这月的效益就有了。成不成交无所谓啊,即使被拒绝也没有任何损失嘛。

  大错特错!这个损失非常大,他损失掉的可能就是将成为他客户的资源金矿。他没把人或事情研究仔细、研究透,准备好了再开始销售,即使遇见潜在的用户也不懂得珍惜,结果一个电话打进去就成了骚扰。他没有意识到,就此他可能再没有第二个机会了。

  销售沦为了“骚扰”的代名词,拒绝来访也就成了销售人员每天都要面对的“心理磨练”。

  企业的销售层次为什么上不去?

  因为大多数销售人员他没有时间、没有精力、没有工具来做好准备工作。

  那么企业是如何管理销售队伍的呢?   

  粗放营销自食苦果  

  《中外管理》2005年末的一项调查反映:公司老总们有三分之一强就出身于干营销的。但是深度采访却告诉我们,粗放型,一刀切,简单化,是目前企业营销普遍存在的最大问题,这导致了企业的营销业绩和运作环境越来越恶劣。

  “胡罗卜加大棒”惶惶过日 

  企业最关心什么?所有老总每天上班开门最关心的一件事,就是如何把东西卖出去!

  现在每个行业里的竞争都很激烈,所有企业的压力都很大,甚至每星期都能看到有企业不行了。不能生存就谈不上发展,东西卖不出去就根本谈不上生存。销售是企业的硬道理!

  但是从大老板到管理层,销售管理非常简单、非常粗放。说难听点,不把销售的当人,就是“胡萝卜加大棒”式管理。销售部门与业务员的业绩压力各行各业不一样,但通常都会压到很多人喘不过气来。每年大约还要求有20%的成长性。

  于是销售部门能把多少东西卖出去,你业务员就能得到多少提成回报。吃香的喝辣的,有的月进几十万、百万,这是一个“胡萝卜”;如果月底或年底完不成任务,扣发薪水,打入谷低,让你走人,这就是“大棒”。

  销售团队现在就是这样的管理。销售人员变化更新很快,不知道自己下一步要做什么,下月还在不在这里。大企业里如果走掉一个销售高层,下面的人就会惶惶不可终日。  

  “成败论英雄”生“短期效应”  

  出色业务员的销售策略和企业的销售策略应当一脉相承,就是: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地里还有种着的。可企业销售压力越来越大,粗放的销售管理也就把业绩看成了唯一指标。“但以成败论英雄”,甚至“一次成败论英雄”,致使销售人员没有时间去考虑地里种的。

  我交不了差就得走人,地里种的就都留给我后边的人了,那我管他种什么呢!于是大家看到谁的“麦子熟了”就赶紧去割;“煮熟了”端上桌的东西,就去碗里抢。业务员的恶意竞争非常激烈,都不去真正耕耘自己的那块地。

  谁也不会在意客户对自己满意不满意,我不生存,他对我再满意都没用;更不会有人在意明年有没有好项目可以接着做,今年都过不去了,明年又从何谈起?这台机器只要今年不出问题我就卖给客户,等出问题的时候反正我已经走了。

  这样做最直接的后果就是销售人员的短期行为,导致企业的短期目标;同样,企业短期化的目标管理,也就导致销售人员短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  

  “圈套”是“捷径”  

  成者王侯败者寇甚至影响了中国的商业文化。

  实际上,我们很多企业都是短视的。它的宣传、甚至宏伟的战略目标和员工今天正在做的事情没有任何联系,一点关系都没有,只是个噱头。大家最关注的还是短期目标,很现实:月底能卖多少产品,钱收回来多少?可以说企业的长期目标是骗人的,骗市场、骗自己。

  这种情况下,“圈套”就成了一种捷径,整个团队的人都会这样做。我不给你弄一个套,你不会掉进来。你几个月不掉进来怎么办?一年不掉进来怎么办?我只能给你下套!销售人员给客户下套;客户和销售人员合作给竞争对手下套;销售人员在团队内部互相之间下套;销售人员给老板下套;老板给销售人员下套;跨国企业里中国区给亚太区下套……我得过关,就这个道理。业界这种普遍现象让大家都没有安全感,没有谁为未来考虑。

  销售人员都不为自己的未来耕耘,谁还会去为企业的未来耕耘呢?


1 2 3 页    下页:第 2 页 8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1篇)
*区域市场如何学会平衡行走 (2005-04-04,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孙文军)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05-03 05: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