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家谊遭遇资本寒冬 2004年10月19日14时,广东本土最大连锁超市集团家谊和岛内价突然同时关闭了所有门店。3天后,岛内价恢复营业,而家谊旗下门店继续停业。随后,家谊的国有股东宣布将以债务人的身份申请家谊破产,与非国有股东的意见产生矛盾,双方矛盾一度升级。 成立于2002年6月,并被视为广州“农改超”工程主力操盘手的广州家谊超市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家谊”),曾为广东最大的本土民资控股大型超市企业。2004年,家谊还被评为“广东省民营企业100强”。但如今,债台高筑、股东内讧、供应商迫债……业内人士认为,中国零售企业的先天不足为家谊埋下了致命的祸根,民营资本的短视投机又令这一痼疾加速恶化,而金融收紧调控和商业领域的全面开放又成了导火索。家谊风波敲响了警钟:本土商业企业在大规模扩张提高竞争力的同时,步伐务必稳健。 从2002年6月到2004年10月19日关门盘点,家谊仅“跑”了2年多就遇上了生死大坎。“根据羊城会计师事务所清产核资报告,截至2004年10月19日,家谊公司的资产总值为4.34亿元,负债总额为4.64亿元,家谊公司已严重资不抵债。” 组建家谊 2002年6月,在政府“红娘”的撮合下,这家跨行业、跨所有制组建的广州市首家生鲜超市股份公司正式签约成立,由广州友谊商店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宝鑫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广州发展实业有限公司、广州汽车集团商贸有限公司及广州烟草贸易公司共出资1亿元。其中,广州友谊以40%的持股比例成为第一大股东,宝鑫实业和广州发展各占20%的股份,汽车集团和烟草贸易则分别拥有10%的股份。该公司运营完全实现市场化,总经理由5大股东中唯一的民营企业——宝鑫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林文敏担任,而林同时也是另一民营超市——岛内价超市的股东和创始人之一。 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加上占家谊品类1/3的生鲜毛利低损耗大,家谊虽然成立当年实现销售额超1.3亿元,但仍然亏损920.84万元。在此情况下,为了分摊经营成本,实现规模经营,2003年9月,在广州市商业局的大力推动下,家谊从深圳民润超市手中买回原广州市岛内价连锁商业有限公司出让51%的股权,以达到本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与此同时的是,家谊的国有股东开始实施战略撤退,原家谊第一大股东广州友谊将持有的家谊超市股份从原来的40%减持至7.5%,其它三大股东也同时将股份减持至7.5%,以林文敏及其胞兄林文创为首的非国有股东资本在其中的股份则由原来的20%上升至70%。 “家谊有24家超市,岛内价有38家,两家联合起来门店将超过50个,预计全年的销售额将超过20亿,将一举弥补广州零售业多年未进入中国零售前三十强的缺失。”当时,众多业内均看好此次联姻。事实上,联合之后的家谊和岛内价无论是销售总量,还是店铺数,在广州排名都是第一位,位于中国零售前三十强的第27位。 超市整合 收回岛内价后,林氏兄弟对外宣布两家超市进行整合,实行联合采购、联合办公。然而,家谊和岛内价联合后却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由于两家超市在具体业态定位、经营内容、商品结构、店内布局等方面并没有显著差别,使得两个超市品牌内涵在顾客的心里比较混淆。为了适应市场的变化,整合资源,提高竞争力,两家超市的控股股东宝鑫控股集团从今年5月中旬开始,再次对家谊和岛内价两大超市系列进行功能差异化经营的调整,预计所有门店的调整会在今年内完成。 为了维持经营,家谊方面开始频频给众多供应商开具远期发票,以期通过延长供应商货款的帐期来赢得资金运转的流动。据悉,早在收购岛内价之前,“家谊就已经亏损4700万元”(林文创语),而为了支付民润溢价卖出的51%的股份,林又用了4800万元。“我们先是扩股家谊,然后用家谊股份向银行贷款,买回岛内价,从而成为岛内价的股东。”家谊的控股股东广州市宝鑫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文创说,这就是导致家谊资金链紧张的直接原因。 托管风波 还没来得及调整完门店,家谊的失血经营情况就已公开化了。据悉,由于家谊长期严重失血的经营,造成了国有股东和民营股东双方意见的分歧。 2004年10月19日中午,广州国有资产管理局、广州市商业局及家谊的4大国有股东和3大非国有股东(广州市宝鑫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市中链实业投资有限公司、广州市中旗便利店发展有限公司)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决定从即日起由四家国有股东托管家谊,并于10月19日至21日对家谊、岛内价停业盘点,约定10月22日两家公司同时开门正常营业。然而,10月22日,岛内价恢复营业,但家谊在广州的25家门店仍持续多天关门。家谊供应商圈子内广为流传的是,国有股东方面经过两天盘点,发现亏损面已超出底线,因此有意抽身而去,但此说法未得到家谊相关股东的证实。 家谊超市关门迅速引发供应商上门追债。据悉,此次家谊关门牵涉到1000多名供应商,大部分来自广州、东莞、深圳三地。为了讨回自己的货款,家谊供应商组织了维权小组,并通过请愿抗议等方式到政府有关部门和家谊有关股东的总部讨说法。 破产分歧 11月9日,沉默20多天的家谊国有股东发出公告,“鉴于广东羊城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出具的清产核资报告显示本公司已资不抵债”,全体国有股东一致决定:托管工作组“于2004年11月9日终止对本公司的托管”,并“要求公司立即召开临时股东会议,同意公司以债务人身份向法院申请破产”。 但几个小时后,家谊原董事长、总经理林文敏代表非国有股东方发布了亲笔签名的《声明》,该声明长达一千多字,指前两份《公告》是四家国有股东的单方面行为,“国有股东方的所谓资不抵债的审计,至今未将审计结果送达非国有股东方审阅和确认”。针对国有股东提出的破产申请,林文敏表示其“未经书面向全体股东提出,此前也未有任何全体股东会议召开”。林文敏代表非国有股东“对现仍处于未完成托管基本道义阶段的国有股东方,放弃托管责任和提出破产的行为,表示反对和拒绝”。 随后,在破产问题上,国有股东和非国有股东不断发出各自的声明或公告,截止记者发稿时为止,国有股东迫于供应商压力,已决定收回破产申请,但在货款偿还、家谊重组等重大问题上仍然在商讨之中。 家谊关门风波还在继续…… 关于作者: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