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经营战略 > 产业观察 > 奥克斯“血洗”的代价

奥克斯“血洗”的代价


经济观察报, 2004-09-27, 作者: 李小默, 访问人数: 3965


  日前,空调厂商奥克斯在没有获得手机牌照的情况下,发出“血洗手机业”的宣言,公开向信产部的手机牌照制度叫板。奥克斯集团通讯事业部总经理陈凯峰称,多次和信产部主管部门沟通,希望将手机产品送检但均无结果,奥克斯已经失去耐心。陈凯峰告诉记者:“此次血洗行动的目的是要反恐,打击手机行业的产品和价格两大恐怖。”

  据陈凯峰介绍,在奥克斯2002年进入手机行业后的2年间,已经投了10个亿,其中付给向拥有牌照的厂商借牌生产的代价是每部手机需向对方支付50-100元人民币,更令陈凯峰感到不平衡的是,奥克斯向之借牌的厂商“每年仅牌照转租的净利润就有几千万甚至上亿,而他们没有生产线、没有研发机构,甚至连售后服务也没有。”奥克斯的手机业务至今还处于亏损期,今年的盈利预期也推迟了。

  “我们本来计划今年手机销售额要达到10个亿,但用的是别人的牌照和品牌,我们没有办法宣传,也没办法打广告,现在每多等一天,奥克斯的投资亏损都在增加。”奥克斯的新闻发言人黄江伟指着自己手上一款打着托普入网证的奥克斯手机称。

  两年内奥克斯已经在手机研发、制造上投入了相当大的力量,当然希望能“修成正果”。从今年7月开始,奥克斯多次将手机样品送信产部有关部门检验,希望获得入网许可证,但得到的反馈是,只有拥有手机牌照的生产厂商才能送检。在手机研发和市场投入上已经砸了大把银子的奥克斯已经等不下去了。

  其实,早在412号文件上一直打游击战的手机贴牌厂商欢欣鼓舞的时候,奥克斯就已经为上马手机做好了各项准备,奥克斯在宁波机场的品牌广告中,手机项目已“明目张胆”列在三大主业之中。而在奥克斯高科技工业园,从美国引进的四条手机生产线也早已静悄悄躺在工业园中,就等大规模投入生产。工业园外的“奥克斯空调手机专卖店”,摆放手机的货架已经准备好。公司的层早在年初就决定了年内的大幅的广告投放。8月,还展开了百万代言酬金的明星代言人选拨活动。另一方面,奥克斯手机一直马不停蹄地四处招揽手机经营人才。据称,一些曾在TCL移动效力的销售人员已被招揽到了奥克斯。

  显然,处心积虑的奥克斯已经作好冲锋的准备,但是信产部却迟迟不鸣枪,令奥克斯万般无奈。 

  陈凯峰称,奥克斯的公开叫板是为了让国产手机业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现在高端手机价格惊人,有的利润高达500%,而另一种是产品恐怖,包括走私机、返修机、克隆机等劣质手机。”而对于奥克斯会为这次声势浩大的“血洗行动”付出的代价,陈称,已经顾不了这么多,并表示愿为加快手机牌照的完全放开做出些“牺牲”。从9月开始,奥克斯将在全国市场8000多个销售网点同时进行“价格战”、“人海战”和“广告战”。此后,奥克斯每个月都将发动不同产品的手机价格战。目前,奥克斯第一批全国降价的手机30万部已经开始向经销商和代理商的店面铺货。奥克斯的野心是未来三年内,手机的年产能达到3000万只,成为国际领导品牌。

  然而,价格战打得再漂亮,奥克斯也不得不面对一旦手机牌照放开,将会有更多的品牌竞争者蜂拥而至、竞争会愈加残酷的局面。

  “奥克斯一贯的风格是擅长用让人哗然的态度造势。”一位家电分析师这样评价。但他认为,奥克斯次呀付出的不仅仅是市场推广的投入这么简单。

  信产部副部长奚国华曾表示:现在国内手机生产竞争已相当充分,一旦放开牌照,势必造成过度重复建设。信产部最担心出现这样的局面。信产部副部长奚国华曾表示:现在国内手机生产竞争已相当充分,一旦放开牌照,势必造成过度重复建设。信产部最担心出现这样的局面。

  事实上,精于谋略的奥克斯削尖了脑袋要进入到国产手机的竞技场,早已驶过了赚得盆满钵满的黄金年代。研发力量的薄弱,使得国产手机在与国外对手的阵地战中渐落下风。进入2004年,高歌猛进的国产手机发展势头一下子来了个急刹车。波导股份、夏新电子、TCL移动这些曾经叱咤风云的名字正在加入失意者的行列。销售额、利润率、市场份额的下跌让本土手机企业正在品尝溃败的滋味。靠渠道、市场的“前端优势”而取胜天下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技术研发、供应链等“后端缺陷”正在成为困扰。

  但是这些似乎并没有阻止奥克斯的脚步。尽管奥克斯表现乐观,但摆在眼前的首要问题是,尽管陈凯峰公开表示:“如果信产部继续反对奥克斯进入手机行业,我们将不排除利用法律手段谋求解决。”信产部似乎也无意因为奥克斯的公开叫板,改变其继续执行手机牌照审批制度的决心。
       本文由 经济观察报 授权转载,版权属于原出版人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10篇)
*奥克斯手机 拿什么战市场? (2005-09-30,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沈闻涧)
*奥克斯价格战情结的症结 (2005-09-19,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沈闻涧)
*奥克斯手机路在何方? (2004-12-06,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徐永红)
*奥克斯险中求富贵 (2004-11-17, 《成功营销》,作者:邱小立)
*奥克斯手机,空调模式不可复制 (2004-11-01,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周小康、严志国)
*“血洗”手机市场,奥克斯“痴人说梦” (2004-10-15,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肖明超、谭晨辉)
*奥克斯营销战略需深度反省 (2004-05-19,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濯吾足)
*奥克斯 探寻链条深处的奶酪 (2004-05-08,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魏玉祺、冯洪江)
*质疑奥克斯:你究竟想干什么? (2004-04-01,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川河)
*探讨奥克斯现象 (2003-07-10,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沈闻涧)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5-05-02 05: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