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营销策略 > 三维透视 > 新世纪的婚约

新世纪的婚约

——我国汽车行业的战略重组


《销售与市场》1999年第九期, 2000-06-27, 作者: 黄湘源, 访问人数: 2421


 世界性的并购浪潮

 正拍打着我国的海岸

 对于中国汽车工业来说

 这是新世纪的呼唤

 也是大势所趋

  正当我国汽车行业酝酿战略重组之际,两家新的汽车公司股票上市,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东风汽车和天津汽车都是国产汽车的骄子,这是不是为了缔结新世纪的婚约而抛出的彩球?

  

一、国产汽车关前踯躅

  中国汽车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年底有可能加入WTO。

  1998年,全球汽车产量5000万辆,我国汽车产量为160万辆,仅相当于发达国家汽车行业一个中型企业的年产量。而我国却有120家整车厂分布在20多个省、市、自治区,归属于机械、交通,航空、兵器等9个部门和系统,其中最大的3家汽车制造企业各自的年产量不过20多万辆。这种条块分割、自我封闭、重复引进、重复建设的散、乱、差局面严重制约了我国汽车工业的整体发展。

  加入WTO以后,国外汽车长驱直入,中国汽车工业的这些“小船”;无论质量、品种、价格、规模都将处于劣势。尽管对于幼稚产业有一个保护过程,但仅仅依赖保护,中国的汽车工业何时才能长大?更何况这种保护在时间上也是有一定限制的。最近,国家已将进口关税适当调低,今后还可能再降。特别是由于轿车关税是进口关税中的最高峰值,国家在降低关税的同时,必然要削减峰值。目前我国汽车进口关税,整车为80%,零部件为50%。加入WTO以后,整车必须在2005年以前降到25%,零部件降为零,这意味着进口轿车的价格将逐年下降,对国产轿车形成有力的冲击。以目前国内汽车及零部件的市场价格是难以与汹涌而至的国外产品相抗衡的。

  过去我国汽车工业将低廉的劳动力作为抗衡国外厂商的优势,实际上由于劳动生产率的低下,我国的汽车生产成本并不比人家便宜。1997年日本74万汽车业职工生产了1098万辆汽车,而我国在不少企业全套引进国外先进设备的情况下,198万汽车业职工仅生产158万辆,劳动生产率是日本的1/18。因此,国外汽车的竞争力,不只是价格水平,而是以先进的管理为基础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水平。在这些方而,我们更无优势可言。

  我国的汽车产业至今遵循着1994年制定的产业政策,5年中汽车市场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扶持对于汽车产业、汽车市场的良性发展仍然十分重要。如果说,以往的汽车政策重心在于保护弱小,那么,未来的汽车政策重心就倾向于支持强大。否则,国产汽车徒自关前踯躅,出路何在?

  

二、战略重组大势所趋

  有消息说,国家有关部门正计划通过资产重组形成3-4家汽车集团企业,并形成5-6家骨干企业。我国的汽车工业迫切需要进行全国性的大联合大重组,这对于我国汽车工业水平踏上新台阶,加强整体实力,提高抗衡国外汽车的能力,发展壮大民族汽车工业,将会产生巨大的作用。

  首先,大规模的战略重组有利于我国汽车企业迅速达到经济规模,有效降低我国汽车产品的成本,提高其市场竞争力。通过重组实现汽车产业内合理的社会分工,使产业内资源流向优势企业,从而大大提高企业的生产规模,克服和避免以往重复建设、作坊式生产、分散经营的弊端,从而达到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降低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的目的。

  其次,大规模的战略重组,有利于提升企业的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汽车产业是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型的产业,现代汽车新产品的设计开发以及技术创新,往往意味着数以亿计甚至是几十亿元的投入,一定的企业规模是一定的科技投入和合理的投资结构的物质基础,也是企业技术进步、创新能力和产品开发能力的重要保证。我国的一些汽车企业,在国内相对于其它产业堪称大型企业,可是放到国际上一比,其实小得可怜。开发一款新车,至少要耗资1.5亿美元,研制周期长达几年时间。如此高昂的成本,国外年产几百万辆、销售收入数百亿美元的汽车公司犹感自己能力有限,资金不足,更何况是我国这些一年只能生产几万辆、一二十万辆汽车的小型企业呢?联合重组,可以最大限度地集中资金、人才、设备的优势,加速新产品的开发和现有产品的更新换代。

  再次,大规模的战略重组,有利于消除内耗,增强凝聚力。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汽车工业的小而全、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随着国内汽车市场条块分割壁垒的化解,也将迎刃而解。联合重组,可以避免同行业之间的恶性竞争,实现企业优势互补,营销网络共享,从而有效地拓宽市场,扩大产品的市场份额。当前,全球汽车工业并购浪潮汹涌澎湃。德国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与美国克莱斯勒公司涉及1000多亿美元的强强联合,成为世界工业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工业并购,被称为“天堂里的婚姻"。大众收购英国车主劳斯莱斯及意大利布加迪跑车厂,福特购进瑞典沃尔沃,雷诺入主日产,通用收罗绅宝,最近又有意吞并宝马。各大汽车制造商为了争取有限的市场份额,无不通过购并重组吞并竞争对手,增强自身的实力。

  

三、上市公司举足轻重

  我国汽车工业的并购重组需要大手笔。近几年来,我国汽车业并购虽然也时有发生,如一汽集团基本上囊括了东北三省的大部分汽车企业,并兼并了国内其他地区一些汽车企业;上汽集团兼并了江苏仪征汽车厂,湖北555家汽车企业正在酝酿一次空前的大重组,但是坦率地说,相对于国际上的强强联合来说,相当一些并购活动只能算是小打小闹,几乎没有一起称得上大手笔。其原因,恐怕跟没有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有关。

  在汽车产业这样一个资产密集型行业中,整体上市往往是寻求快速发展的汽车公司最好的选择,通用、福特、奔驰等汽车巨头的发展无不验证了这一规律。我国已上市的汽车企业中,有一汽集团的一汽轿车、一汽金杯、一汽四环,东风集团的东风电仪,上汽集团的上海汽车,以及长安汽车、松辽汽车、安凯客车、东安动力、厦门汽车、江铃汽车、宇通客车等等,其中除一些规模较小的独立整车厂外,按国内标准称为大型企业的汽车集团基本上都不是整体上市,因而未能很好地利用资本市场筹资发展。

  从现有情况看,拥有三家上市公司的一汽集团在利用资本市场筹资发展方面有较多的优势,一汽是我国在“一五”期间建设起来的第一个汽车工业基地,目前已形成了重、中、轻、微、轿车五大整车系列全面发展,技术、经济实力雄厚的特大型企业集团,1998年共生产各类汽车28.9万辆,比上年增长8.09%,实现销售28.24万辆;同比增长8.75%,销售收入551亿元,增长3.15%,连续6年保持了国内汽车工业“领头羊”的位置。该集团所控股的一汽金杯、一汽四环、一汽轿车,分别在1992年4月、1996年8月、1997年5月上市,总股本分别为97181万股、10890万股、l16250万股,集团占51%、30.38%、66.45%。其中一汽金环上市后曾2次配股,一汽四环和一汽轿车各有一次。三家上市公司产品各有侧重,一汽金杯为轻型车和农用车,一汽四环为改装车和零部件,一汽轿车为轿车。目前在各自的产品领域所占比重不大,更谈不上囊括集团的规模优势。一汽集团原来的思路可能是整体分解上市,按照产品分工,以上市公司为相关产品的龙头,将集团在该产品的优质资产通过配股,纳入上市公司。只是由于这几家上市公司股本规模不大,仅靠配股难以注入集团在这些项目上的庞大资产,这条道路显得十分漫长。要加快战略重组,就必须有所突破,采取增发新股、吸收合并等创新方式进行大规模重组;同时,目光不能仅仅专注于集团内部,要按照将一汽集团建成我国最大的汽车集团的目标。大力进行购并扩张,包括通过行政撮合,实行强强联合。

  上汽集团是汽车行业的后起之秀,它的产值效益指标连续数年居同行业之首,利润总额占同行业的85%以上,轿车产销量长期占据国内轿车市场的半壁江山。1997年,上汽集团固定资产净值名列第二位,只比第一位的一汽集团少7个百分点。从目前的实力和发展潜力来看,上汽集团也有可能成为国内汽车工业的巨头之一。其中上海汽车作为上市公司,将使上汽集团有可能依托资本市场的支持得到快速发展。目前上海汽车总股本140000万股,集团占50.37%,但其总资产仅占集团资产规模的6%,并且目前还是一个零配件供应商,集团拥有的优质资产诸如汇众汽车制造公司、联合汽车电子公司、上海大众、上海通用等,随时可能通过收购、配股、托管、参股等方式注入上海汽车麾下,使之早日实现向整车发展的目标。目前,上海汽车已在生产别克轿车的上海通用占l9%股份。上汽集团的方向是轿车,主要打别克和桑塔纳牌。上海汽车向整车发展必须与之相适应。

  东风集团即“二汽”,是我国规模最大的载货车生产企业和国内最大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之一,也是我国三大汽车生产基地之一,产品在国内汽车市场占有率为11.66%。集团控股75%的上市公司东风电仪,总股本8500万股,主要从事汽车零部件。此集团将下属的轻型车厂、柴油发动机厂、铸造三厂改组为东风汽车公司上市,总股本10亿股,集团占84.97%,并计划由上市后的东风汽车收购东风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50%股权。显然有意将上市公司作为集团发展的旗舰。湖北省最近决定,对全省555家汽车工业企业进行结构调整,全力支持东风集团实施百万辆汽车工程。东风汽车上市,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国汽车企业从群雄并起到三足鼎立的过程,仿佛本世纪初美国200多家汽车生产企业经过一系列兼并收购最终形成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厂商的再版。在中国,这个过程还刚刚开始,资本市场就是演出这一幕威武雄壮的话剧的大舞台,其中最善于利用上市公司的汽车集团必将有幸成为执牛耳的角色。

  

四、国际联盟柳暗花明

  在汽车国际化的时代,狭隘的民族化意识并不能帮助我们选择汽车工业正确的发展战略。如果以为仅靠组建几个大的国产汽车集团就能形成国内市场的铁桶般的江山,那是十分幼稚的想法。汽车国际化意味着发达国家可以任意进入发展中国家的市场,而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却难以依靠民族品牌与优势产品竞争,更不用讲完全独立地打入国际市场。发展中国家的出路只能是选择适当的战略伙伴结成联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形成优势互补。

  引进技术。

  汽车工业是资金密集、技术密集的综合性产业,作为幼稚工业的民族汽车积极利用国际先进技术,不仅是完全必要的,而且是加速发展的一条捷径。1998年,在红旗轿车的阵地上,一汽用技术引进的方式建起了年产3万辆轿车厂,生产奥迪轿车。在短短几年时间里,一汽吸收和消化了德国大众的整车技术和美国克莱斯勒的发动机技术,自主匹配成功了小红旗轿车,并掌握了产品自主开发设计权,目前国产化率达87.5%。“红旗”成为中国目前唯一拥有全部知识产权的国产品牌轿车,对于发展中国民族轿车工业具有重要意义。天汽集团在引进日本大发株式会社先进的汽车制造技术基础上开始生产夏利轿车,经过几次改造形成15万辆生产能力,目前,其主要生产技术装备,分别由日本、德国、英国等著名公司提供,已达到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天汽夏利改进技术的路子在国内汽车制造业中有一定的代表性。

  合资。

  上汽集团在发展轿车生产方面,走的是合资的道路,它的第一个合资企业是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生产桑塔纳轿车,现在的生产规模已从10万辆逐步发展到25万辆经济规模,国产化率高达90%,国内市场占有率达50%左右。桑塔纳的成功,大大激发起上汽集团争当民族轿车工业龙头的野心。由上汽集团占有股份31%,上海汽车占19%的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合资汽车制造企业,今年4月正式批量投产别克轿车。这种轿车有3种车型,在美国也是刚刚上市,它根据中国使用者的特点作了600多项改进,堪称当前中国D级车里的“高科技”,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别克轿车日前国产化率40%左右,首期10万辆生产能力达产后,国产化率即可达62%。目前,国内合资生产的上档次车辆还有一汽大众的捷达和奥迪轿车、广州的雅阁轿车、江铃汽车等,合资建办的零部件制造企业更是面广量大。

  我国汽车企业与国外优势汽车厂商建立战略联盟的思路还不宽。参考国外汽车企业收购兼并的路子,完全可以进一步解放思想。

  可以考虑的出路之一:化敌为友。目前国内的汽车企业购并规模不大,速度不快,力度不足,其主要原因恐怕还是本身实力不强。要勉强进行汽车业的强强联合,只有依靠行政干预进行撮合。实际上,只要打破消极的民族保护主义的框框,完全可以用市场行为的方式引进国外汽车巨头来强强联合。通用、福特、奔驰、丰田等汽车巨头的年营业额已超过1000多亿美元,手中有足够的资金用于兼并收购。我们尽以小鱼小虾为饵是难以引起他们的兴趣的。以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为依托,为什么不可以改变“以邻为壑”的策略,出让几个较大的汽车集团的部分股权给他们,与国际汽车业巨头缔结“天堂里的婚姻”起到化敌为友的作用呢?

  可以考虑的思路之二:走出国门。在国际汽车界,菲亚特的发展思路对我国汽车企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作为一个局处弹丸之地的汽车企业,如果仅仅局限于在本土发展,那么,即使受到本国政府的保护,又能有多少发展余地,更不用说在开放的环境下与国外强势企业竞争。而菲亚特坚持向国外拓展,把战场引伸到别国的阵地上去,不仅在国外建立了庞大的销售网络,而且建立了一系列生产基地,包括合资企业,借鸡下蛋。如今菲亚特在世界汽车界花开别样红。菲亚特能做到的,我们为什么不能做到呢?当今世界上汽车业正处在改组时期,不仅有许多国家的汽车企业面临被收购兼并,而且有许多汽车业不很发达的“处女地”有待开发,这么好的机会,难道我们就眼睁睁地拱手让人吗?在汽车发展战略上,以守为攻毕竟是被动的,以攻为守才是上策。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9篇)
*98玫瑰婚典整合传播企划纪实——上海的婚礼市场之策略思考(下) (2001-08-20,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张继明、朱爱丽)
*98玫瑰婚典整合传播企划纪实——上海的婚礼市场之策略思考(上) (2001-08-15,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张继明、朱爱丽)
*汽车是下一个商品吗? (2001-03-21, 麦肯锡高层管理论丛,作者:兰斯·伊莱、路易斯·特路耶诺-伯穆德兹)
*汽车销售代理配送的“距离” (2000-07-10, 《销售与市场》1999年第二期,作者:宋雷)
*从制造汽车,到制造品牌——世界汽车品牌营销百年评述 (2000-07-04, 《销售与市场》2000年第二期,作者:乔远生)
*宝马汽车勇夺美国市场的广告谋略 (2000-07-03, 《销售与市场》1996年第六期,作者:刘小华、卢泰宏)
*中国汽车市场也需要推销员 (2000-07-03, 《销售与市场》1998年第二期,作者:向明)
*“定点”、“目录”阻碍了汽车工业发展 (2000-07-03, 《销售与市场》1997年第十一期,作者:张智)
*中国汽车代理商足下的路 (2000-06-30, 《销售与市场》1998年第五期,作者:向明)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05-22 05:0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