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品牌经纬 > 中国品牌短命现象剖析与对策

中国品牌短命现象剖析与对策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03-12-02, 作者: 刘伟雄, 访问人数: 4022


中国品牌短命现象的认识误区

  90年代是中国品牌发展最蓬勃的年代,直到现在市场上的大部分知名品牌均是那时候奠定了其发展基础的。但是在当时曾经红遍中国大地的许多明星品牌到现在已经所剩无几。1995年的时候国内家电品牌有200多个,到了2000年就只剩下20多个了,短短5年间90%的品牌夭折。家电业的这种5年期短命现象在其它许多行业如日化、保健品、白酒业等等也曾经发生或正在发生。于是在谈到中国品牌时业内人士往往对我们的企业经营者们表现出恨铁不成钢的无奈,批评多于肯定,悲观多于乐观,指责多于思考。其中指责最多的就是经营者的所谓浮躁、投机、缺乏战略眼光等。我认为这些看法是不够客观也不够全面的。

  关于浮躁。我认为这是必然的。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就现在还是有很大差距的,更不用说在80、90年代了。这种巨大的距离感足以让每一个中国人感到职责的重大和内心的焦虑,更何况是企业经营者。他们直接面对强大的外国竞争者,要进行你死我活的蚂蚁与大象式的竞赛,那种紧迫感是无法让人不着急的,浮躁自然也就难免,不浮躁当然好,可他们不是神,而是人,因此从浮躁到冷静必须有一个过程。随着我国企业的成长和经验的累积,现在我们的企业经营者已经成熟了很多,理性了很多,眼光开始看的越来越远了,这就是进步。

  关于投机。我认为这不是我国企业经营者的弱点。相反,它是作为商人和企业家必须具备的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能力。只有懂得发现并把握好机会的经营者才能积累到财富,也才有可能把一个企业最大,只有把企业做大了才有可能作强。在80、90年代,我国造就了无数的富人,他们靠的就是自己的投机能力。如果他们没有投机能力就不会成为富人,没有财富就不可能把企业做大,没有大企业也就没有我们国家的今天经济成就。在进入中国的国际品牌中,失败的案例也有许多,他们为什么失败了?关键就是不能适应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所产生的快速的市场变化,反映迟钝,于是把握不住市场机会,最终在中国失败了。所以,投机能力对于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很关键的,在快速发展的中国市场尤其如此。所以,中国企业的投机心理和能力不但不是品牌短命现象的根本原因,反而是使品牌常青不老的最好药方。随着中国企业、品牌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忧患意识逐渐减弱,投机能力不断退化,这才是我们最应该担心的。

  关于缺乏战略眼光。这是事实,但这不全是企业的错,实践是需要理论来指导的。就好像人类要看到更遥远的太空,仅仅靠眼睛是不可能做到的,必须借助望远镜。科学先进品牌理论也就象是望远镜一样,能让企业看的更远些,没有了它,想看得更远是不现实的。90年代政府和营销等社会各界均在教育企业必须树立品牌(名牌)意识,导入CI,企业做到了,确实树立了一大批品牌。到了90年代末,风风火火树立起来的一大批品牌还没有来得及品尝“胜利”的果实又都陆陆续续悲壮的倒下去了。这时候,营销和品牌界又教育他们说品牌要有核心竞争力,要有自己独特的品牌文化,甚至是民族文化。可是企业在信奉“专家”的指引之后发觉,自己还是处在十字路口,分支道路无数,不知该往那条路走才是正确的。有些企业让“专家”带路,可是大都走错了路……。这足于可以说明,我们的品牌专家们在品牌观念和品牌技术上已经不能满足我们国内企业的品牌发展要求了。许多品牌专家们会认为,他们掌握了大量西方先进的品牌理论,也研究了许多国际上成功的品牌成长过程,总结了一些经验,怎么不适用于国内的企业了呢,人家成功都是这么走过来的呀。这是因为,我们企业的竞争环境已经越来越国际化了,不管有没有做出国门均是如此。在同样的竞争环境下利用不一样的资源和经验积累进行竞争,如果没有更为先进的品牌理念和技术,仅仅靠对“地形、地势”的熟悉优势又能支撑多久呢?最终的结局自然会是一个简单的量化对比结果。还有很多人会认为,用国外的理论来打造国内品牌不能取得成功是因为文化和经济的差异造成的,这也是错误的看法。因为,文化的具体表现方式与品牌理论无关,理论是没有文化差异的,就好像科技没有国界一样。而经济的差异也只表现在品牌战略和战术的选择上,而非品牌操作观念和技术上。所以,我们必须在努力学习国外先进理论的同时努力去研究更先进的品牌理论——品牌营销观念和品牌操作技术。只有这样,中国企业和品牌才能最终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下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掌握话语权,而这重任必须由我们的品牌专家、学者和实践者共同来承担。

  近年来,不断的听到有些策划人在标榜自己是实战派,他们对品牌理论的学习和研究不以为然,认为营销是没有规则的,抓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压人,这是一种肤浅和无知的表现。品牌理论是对无数实践的总结,是从现象中总结出来的科学规律,是根据经济发展规律、信息有效传播规律和消费者需求发展规律等自然规律得出的科学工具。不重视品牌理论的学习和研究,仅仅依靠个人的经验和直觉行事的行为实际上是抛弃人类的智慧成果,把企业当成了试验品,在重复历史上的无数失败,这也是中国品牌短命现象主要的、可怕的推动力量。浪费了中国品牌非常有限的,宝贵的发展时机,届时中国品牌在众多强大的国际品牌面前可就真的没有翻身之日了。因此,企业必须警惕这些策划人,不要被他们的谬论所迷惑,识破他们,远离他们。在此也奉劝那些所谓的“实践派”们,及早回到正确的、科学的轨道上来,利用你们的实干精神,扎扎实实的把品牌理论基础打好,及时的掌握国内外先进的品牌理论,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多利用自己的智慧从现象中去发现事物的本质,逐渐发展出更为科学、先进、完整的品牌理论来,为国内品牌的发展尽到自己最大的努力,这样,于企业、于国家就都可以问心无愧了。


1 2 3 页    下页:BICC剖析中国品牌短命现象 8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7篇)
*品牌战略分类方法研究 (2007-01-26,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刘伟雄)
*中国品牌有点乱 (2004-08-26,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刘永炬)
*明星品牌:恒星还是流星? (2004-08-13,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刘威)
*中国品牌的基因分析 (2004-05-13,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濯吾足)
*从零到行业第三——BICC在康宝复合肥品牌的实践 (2003-08-29,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刘伟雄)
*品牌定位技术--BICC (2003-04-11,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刘伟雄)
*BICC有效提升广告效力 (2003-02-28,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刘伟雄)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04-29 05: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