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民营资本,家电大军的救命草? 进入羊年后,中国家电市场的大盘震荡不止,突变繁生。自称彩电业变革急先锋的乐华暴出了其大股东在香港清盘的消息后,全线崩溃,最终被TCL勉力收购;4月,东菱总经理大曝内幕,高路华惊现6.4亿元假账,业内哗然;6月,上菱电器(600835) 彻底抛弃了冰箱业务,形成了以电梯制造业为龙头,冷冻空调设备、印刷包装机械、人造板及人造板机器制造业等并举的产业格局;山东小鸭集团也将逐步从电器品牌中淡出转型为汽车工业。而原先人们视为获利丰厚的小家电行业更因资本馈缺,价格战频起,内耗不休。人们不禁要问,在家电巨头逐步把目光投向手机、IT、房地产甚至是能源和公路建设后,庞大的中国家电队伍以何为发展之力、重生之源? 当世界500强纷纷进驻中国摩拳擦掌时,人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中国的家电大军可以搭上跨国巨舰,重整风帆。特别是以西门子、伊莱克斯、飞利浦为代表的国际豪门频频建立合资企业或收购兼并时,家电大军甚至重燃网络泡沫的幻觉,以为只要拥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和销售额,最差的结局也是交由外资收购。 殊不知,亚洲金融风暴过后,伴随着美国经济的衰退,全球家电行业正经历着痛苦的业绩下滑。境外资本纷纷从家电行业撤离,跨国公司更是放慢了在中国投资步伐,特别是家电行业,由于其残酷的竞争和微薄的利润,而行业前景又不如高科技产业和汽车行业那样有朝气,正成为整合与剥离的对象。美国市场居第三位的家电公司美泰克在饱尝合资之痛后以超低的价格将其在合资公司的股份出售就是一个明显的信号。而家电大军赖以成名的价格战和低端操作策略,又使外资望而却步。伊莱克斯终止与伯乐冰箱的合作也反映了外资对中国家电市场的重新审视。 所以,即使获得外资青睐,毕竟是家电大军中的极少数。外资进入中国的市场所看中的就是利益。 TCL收购乐华的新闻吸引了诸多家电企业的关注。实际上,快速的收购与兼并是国际通行的一种企业发展方式。TO.com就是通过连环并购,短期内完成了跨媒介的兼并整合,成为涵盖互联网、报纸、电视、户外的综合性媒体巨头。但我们发现,快速并购具有两个基本特点,即并购企业在高速发展阶段且资金雄厚,并购的行业获利空间大。纵观当今家电行业,这两个条件都不具备。 姑且不论目前在国内开展的如火如荼的国有资产改革和国有股减持,即使国内家电行业中有充足的资金进行投资,也不会涉及到家电行业,更何况整个家电行业生产能力过剩的现象比较普遍。连国美、苏宁、三联这样的家电连锁巨头,也把家电作为融资平台,其投资的重心是房地产和证券等高回报领域。 可见,中国的本土家电资本是不太可能回流到家电大军中来。家电大军还要靠自身的发展和捕捉机遇去获得生存空间。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