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营销策略 > 企业话题 > 接招“涨声”

接招“涨声”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16-10-17, 作者: 王运启, 访问人数: 1537


7 上页:第 1 页

  价格转型,提高利润

  我们知道,任何产品品牌的塑造是要改变目前消费者选价格而非选品牌的尴尬局面,是要让消费者选产品的第一要素是品牌,而非价格。但价格又是一个对于企业和消费者双方最为敏感的问题,而用差异性价格,形成产品的独特性,而不要陷入同质化竞争中。对于一些拥有优势的企业,如果适当的进行企业产品价格转型,如在产品的功能化、健康化以及提高产品的附加值等方面来获取更高的利润!扩大市场的竞争优势,这也是众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通常采取的竞争策略。

  而前提则是企业适当放弃现有的客户分类方法,并围绕产品使用行为和价格敏感度这两个尺度重新划分客户。企业的高管也必须亲自深入市场,直接与客户交流,从而了解他们的“痛点”,并了解他们的态度和行为是如何随着价格的上涨而发生变化的。然后,必须量化这些变化,并制定出相应的产品和价格策略,在保持利润和市场份额之间找到平衡点。比如,以前很多企业将产品和服务等打包销售的一条龙服务,由于便利,颇受顾客欢迎,现在,顾客可能会要求逐条列出明细的价格。为了方便那些对价格敏感的客户,你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个分类定价的选项菜单,让他们更好地选择自己真正需要的选项和服务。 

  因企制宜,“涨薪”有方

  物价上涨,企业中的员工当然也会有涨薪要求,如果企业单位对于工资问题不能给员工一个解决方案的话。企业的人员问题肯定会出现重大变故。跳槽或者消极怠工现象肯定会在企业中常常出现,对于保持员工的工作心情肯定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大趋势来看,企业在物价飞速上涨的时候,应当为员工适当调整薪酬。这时企业要主动一些(这样会赢得更多员工信任和追随并卖力工作),不要等员工主动要求再提出,同时最好能够保证员工“薪资”跟得上,跑得赢“CPI”。

  对于经济效益尚可、有能力提高工资的企业,主要采取以下3种方法:

  一是普调基本工资。工资增加额全部记入员工基本工资单元。基本工资用来保障员工及其家人的基本生活,基本工资增加有利于员工安心工作。对于整体工资水平较低的企业,最好采用该种方法。

  二是增加绩效工资。工资增加额全部记入员工绩效工资单元,通过绩效工资的增加进一步加大对员工的激励作用。对于薪酬结构、薪酬政策不合理的企业可以借此机会实施薪酬体系改革,用薪酬杠杆调动员工积极性,提高员工满意度。对于整体工资水平较高的企业可以采用该种方法。

  三是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按原比例同时上涨。对于原薪酬政策、薪酬结构良好的企业可以采用该方法,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易行。

  开源节流,促销教育 

  物料大涨,企业成本也会大幅上涨,对企业经营来说,是非常大的挑战。虽然业内人士声称,要抵制成本压力,必须要提升产品品牌、技术水平、产品独特性等综合因素。对于多数中国From EMKT.com.cn企业来说既然“中国创造“仍是一个漫长的发展期,就应多从内部企业应强化员工成本意识的教育和培训,使员工都能够理解企业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各种困难,增强注意节省和控制成本和费用的意识,并在思想上建立“开源节流”成本理念。

  在全行业企业普遍面临的成本压力面前,可能会有企业出现恶意炒作、串通涨价、哄抬价格等不法行为。因此,如果你总是能够将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成本压力转嫁给终端用户,那你就不必改变策略。有眼光的企业会寻求降低成本的良策,通过提高效率、提高设备性能或批量生产等方法,将成本降低,而不是将成本压力全部转到消费者身上。 

  与此同时,为了确保人气不流失,并且保证业绩,各式各样的促销活动也在轮番上演,涨价与促销成为了许多企业释放压力的关键。然而,采用比较有效的创新促销手段,可以比竞争对手取得控制成本和转嫁涨价危机作用。越来越多的顾客将会关注价格促销,但是,不要让利给那些不需要折扣的顾客,而且,无须全面降价,只需对挑选出来作为抵御通胀手段的那些商品进行降价。针对手头紧张的客户,这些促销商品最好包装较小,价格适宜。而针对手头宽裕的客户,可以鼓励他们在不可避免的下一轮涨价来临之前,尽量提前多买一点。

  企业在物价飞涨背景下,促销成功关键在于:进行消费者教育,为无法控制的价格上涨道歉,给予价格敏感的客户一定的促销折让,并不厌其烦地强调产品的好处。

1 2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5-07-15 05:3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