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如何实施成本领先战略 7 上页:塑造企业成本文化&生产技术创新 每每一提起价格战,不少人就感到恐慌、似乎价格战是什么不祥之物。其实究其本质,价格战不外是成本领先战略的外在表现而已。发动价格战的一定是具有成本领先优势的企业,在它还未形成“垄断”,占领绝对优势之前,它决不会满足于把自己的“成本领先”优势束之高阁。的确,当和竞争对手同样的价格时,成本较低的企业可以获得较高的利润率,但是,那并不代表它可以获得绝对较高的利润量,因为它的市场份额不一定比对手大,还可能不如对手。要真正超过竞争对手,除了在差异化等方面努力外,“价格战”的确是一把开拓市场的利器。但是“价格战”也不是随随便便成功的,长虹99年的降价未能收到预期效果即是一例。打价格战也要选好时机,衡量自己的产品是否适合价格战,还要考虑价格战会对自己企业产生什么影响等等。 值得强调的一点是,我国企业以往依靠廉价的劳动力、土地资源建立起来的成本优势是不持久的。从世界范围来看,当初日本企业与欧美企业竞争靠的是劳动力、成本低廉,但这一竞争优势很快为东南亚"四小龙"所取代,"四小龙"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的成本优势继而又被中国大陆所取代,因为后者较前者劳动力和土地成本更低,有鉴于此,只有建立在规模经济、供应商营销、管理与文化、生产技术创新等基础上的成本领先才是企业可持久的竞争优势。 我国实施成本领先战略较为成功的企业,包括格兰仕集团、长虹集团、莲花味精集团、邯钢集团等,其中格兰仕可称为我国总成本领先战略的成功典范。格兰仕可以说把“成本领先战略”的威力发挥到了极致,难怪连海尔的张瑞敏都连呼“想不到”。让我们看看它是怎样实施成本领先战略的: 微波炉行业是我国品牌集中化程度最高的一个行业,格兰仕占有国内60%左右的市场份额,欧洲35%的市场份额。可以说是一个"寡头垄断"行业。格兰仕的成功取决于三条:一是规模化优势。其年产1200万台的产量使得其单位产品总成本实现了行业最低,而挑战者要突破格兰仕构筑的成本壁垒很困难。二是上游资源的打造。格兰仕能以绝对优势的产量,第一品牌的光环迫使供应商以超低的价格供货,建立起了有形和无形控制力极强的完整产业链条。三是以超低价格终端市场,并通过"价格战""清理门户"。如当其生产规模达到125万台的时,就将出厂价定在规模为80万台的企业的成本价以下,这样,80万台以下的企业生产越多,亏损越多;同样地,当规模达到300万台时,又将出厂价定在规模为200万台的企业的成本线以下。有不少企业界与学术界人士曾经不理解,认为格兰仕是自己和自己打价格战,好好的钱不赚。但如果深入分析,就会发现其竞争战略是可取的,是明智的选择。首先,格兰仕的价格战是建立在成本基础上的,不象彩电企业"赔钱赚吆喝",虽然价格低,但有利润,更不象倾销。其次,自觉地控制利润率水平正是国外不少聪明的企业所为。过高的利润率水平无疑是给潜在进入者发了一个邀请函,降低潜在进入者的预期有利于减少进入者,因而,国外有的企业还设置利润率警戒线,自我节制,待到控制了市场再行收获。当然,如果自身垄断了技术尤其是核心技术,又当别论,就如微软不会以超低价格出售其软件一样。其三,格兰仕的定价策略极富杀伤力。由于竞争者在微波炉这种技术含量不是很高的的产品上难以获得差异化优势,只能走价格竞争这步棋,新进入者往往在襁褓期、磨合期、适应期即被扼杀,象海尔、荣事达这样的优秀企业亦不例外。其咄咄逼人的价格战攻势也无形中建立起了一个"威慑系统"打击进入者或潜在进入者的信心,降低了他们的预测。可以说,格兰仕关注的更重要的是市场竞争优势地位的形成而非短期利益。其四,将成本领先优势全球化,立足于全球的大生产、大流通,定位于"全球最大的微波炉生产基地"。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内竞争的分界线日益模糊,在很多行业已经融为一体。格兰仕的成本领先优势全球化延伸可以降低国内市场风险,避免象彩电企业那样在单一国内市场相互倾轧。 第 1 2 3 4 5 页 下页:打好“价格战”(2) 8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