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企业与人 > 成功有约 > 多问问自己“凭什么”,这是你唯一可依恃的资本(上)

多问问自己“凭什么”,这是你唯一可依恃的资本(上)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12-09-13, 作者: 杨毅, 访问人数: 5046


7 上页:第 1 页

 

  二、初入职场,你凭什么快速获得老板的信任?

  在进行职业规划咨询的过程中,我们遇到过很多客户,无法处理好与上司的关系,导致自己被架空,成了一个可有可无之人。很多人觉得只有变得能说会道,领导才会喜欢。我并不这样认为。我本身其实并不是一个能言善辩之人,但我共事过的两位直接领导以及一位间接领导,都对我有着极高的评价。我同样遇到过因能说会道而遭上司白眼的人。这其中的原因到底在哪里?究竟怎样做,才能够获得老板的信任?这本身也是一门学问。

  刚上班的第一天,我和另外一个新进的同事被分到了同一个副总下面。由于公司规模不是很大,所以我们就由副总直接带。与直接领导见了面,简单沟通了两句,感觉这个领导是个很冷淡的人,不是很热情。中午吃饭的时候,我那位同事向领导发了条短信:“刘总,我是您的新部下,我叫×××,以后就跟着您了。您有什么工作上的安排,请随时吩咐。”同为他的下属,我立马感觉到自己也应该表示一下态度,否则上司对我的印象不好。但我又不知道写什么,只好把同事的短信拿过来,稍微改动,发了过去。

  那位同事口才比我好得多。在上司的眼中,我是一个不善言辞之人。这无疑显露了我的劣势。我心里很担心:假如上司不重视我,我在这个公司岂不是没有前途?但溜须拍马那些事,向来是我最反感的,无法为我的价值观所接受。既然口才不好,那我只有靠另外一种方法来证明自己。我给自己的这个做法取了个名字,叫“战略性弥补”。不善言辞、却又想获得老板赏识的朋友,不妨试试这个方法。这个行动包含三个步骤:1、认清楚上司的行为风格或价值观,弄清楚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看看自己与上司的行为风格或者价值观之间存在哪些差距,并做好调整的准备;3、评估自己的优势能力,看看应该怎样完成上司交待的工作,才能够与上司的风格或价值观保持一致。举例来说,我的上司是一个很注意细节的人,不管结果如何,只要在过程中出现细节上的问题,他都会很计较。但我恰恰是一个注重结果的人,有点儿不拘小节,只要结果合理,无论细节如何,我认为都是值得肯定的。有一次写一个方案,单纯从结果的角度来看,我自认为我做得很好,而且绝对可以得到肯定。但事实是我错了,在工作汇报时,上司对我的工作成果视而不见,却对方案中的细节仔细琢磨,说我工作做得不细致。对此我很反感,因为我的价值观与上司的价值观产生了严重的冲突。但同时,我也清楚地意识到:不管你的工作做得如何,如果得不到上司的肯定,你所做的一切都是无用功。但对于我和上司之间存在的差异,必须要有一个人做出改变,而且改变的人只能是我。于是,在下一次工作时,我就在保证结果的同时,把事情想得很周到,把细节做得很完美。如此几次,上司对于我的能力已经深信不疑,觉得我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员工,以后的工作重点也慢慢交给我来承担。甚至连他自己写的方案,一些细节问题上的修改,他都交给我再做最后的审查。可见上司对我的重视。而这一点对于我能力的培养与提升都是极为重要的。

  我在以往的多篇文章中,曾经反复强调六个字:做对事,跟对人。什么事情是对的?答案只有一个:符合你的上司的价值观的事情,才是对的。那么,什么样的人才是对的?答案同样只有一个:能够与你的价值观保持一致性的人,才是对的。找到一个能够与你的价值观保持一致的人,你做的很多事情,往往就会上司之间存在很多默契,你也更容易被上司所认同,你在工作中也更容易被重视。但现实工作中,我们往往不太容易找到与我们的价值观相一致的上司,在这种情况下,你要想得到重用,办法只有一个:改变自己,与上司保持一致。

  每个人都希望改变对方来适应自己,却极少有人想过如何改变自己去适应别人。适应还是被适应,这取决于你自身的能量有多大。如果你没有足够的能量去改变别人,那么,就只有改变自己。在第一职场网进行“教练式”职业规划咨询的过程中,我们遇到很多因与上司相处不合而离职的例子。诚然,并不是每一个上司都是好上司,因为每个员工的价值评判标准是不一样的;但同样,并不是每个上司的手下,都是他所认为的“坏下属”,总有一些下属是能够与他合得来的,能够得到他的重用的。除非你的上司令所有下属都不满,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坏上司”,不然,你还得不到上司的重用,那你就要从自身考虑问题了:到底自己的哪些行为引起了上司的不满?如果因为与上司的不合而辞职,那就是最愚蠢的做法,长期下去,你将不会知道如何与不同性格类型的人相处,而这正是比跳槽本身带给你的更为负面的影响。学会管理你的老板,懂得更多与老板相处的方法和技巧,同样是职场必修课,因为老板是影响你职业生涯发展的最重要的一个人。管理老板的最重要的核心技巧,就是沟通管理和人际关系管理,这些内容我都写了《职场救赎》中。都是一些极为简单的方法,就看你有没有用心去做。  

  三、永远不要觉得最基础的工作无价值

  刚上班的时候,在最初的半年,我都被安排在上司下面做一些“打杂”的工作。前面已经说过,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成为一个影响整体公司运营管理的人。这个职位令我很羡慕,我也能够看到公司里有哪些人在扮演者这样令我向往的角色。但进入公司整整半年,我都只是在扮演一个“打杂”的角色。虽然这些“打杂”的工作,我能够做得很好,并且上司也因此对我赞赏有加,但我并不满足,因为目前所做的事与我最初的预想相距甚远。终于,在上司又一次为我安排打杂的琐事的时候,我再也忍不住了,我当着上司的面对他说:“刘总,我进入公司已经半年了,我的理想是成为一个向您那样,对于管理有着全面理解的优秀咨询师,我希望承担更重要的工作职责,而不仅仅是做一些小打小闹的琐碎工作。”今天看来,我的这个反应可能有些唐突,我的表态可能会令上司非常不安,甚至有可能引起他对我的不满。但现在回想起来,我很感激我的上司,他没有计较我不太礼貌的言行,而是从那以后逐步让我担任整个项目中较为核心的角色。但在具体的工作开展中,我忽然感觉到了上司的良苦用心。我发现,当我真正开始参与一个项目的运作与管理的时候,对人的基本功要求是非常高的。而这些基本功的锻炼,正是我之前在“打杂”岗位上的点滴积累。假如没有这些积累,而让我直接参与负责一个项目的运作,我根本就无从下手,根本就不是我之前想象的“假如让我负责某某项目,我就一定做出怎样怎样的成绩”那么简单。

  在经历这件事之后,我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存在的不足,并下定决心:在工作的前三年,不要计较能赚多少钱,最重要的事是一定要把专业知识体系给弥补起来。没有这些,以后的发展就是一纸空文。

  在现实的职业规划咨询过程中,我们也遇到过因浮躁而导致职业发展失败的许多例子。我在《职场救赎》的第二章也提到了同样的问题。我相信很多年轻人初入职场也存在和我当年一样的浮躁心理。但有些人能够意识到这些错误,会积极改进;有的人意识不到,只能进入一个以赚钱为目标、但却因基础不牢而赚不到钱的恶性循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罗马不是一日之内建成的。人的成长,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任何脱离这个过程而一步到位的想法,都将是杀鸡取卵。

  前些年流行一本书,叫《细节决定成败》。对于整个项目来说,打杂的工作其实就是一些细节性的工作。你要想在上司面前得到更多的重视,就必须要获取上司的信任;而决定上司是否信任你的重要因素,靠的就是别人都不太关注的细节。初入职场,遇到新上司,永远要记住一句话:假如你无法在小事上获得上司的信任,那么,你绝对不要指望上司会把更大的责任交给你。

  最后,需要明确强调的是:你所要做的打杂的工作,一定是基于核心岗位的打杂,而不是辅助性角色。用我在《职场救赎》中的话来说,你要弄清楚自己到底是主角还是龙套。如果不是主角,你要确保将来有成为主角的可能;如果你只是一个龙套,即使以后成长了,也只是一个权力稍微大一点儿的龙套,仅此而已。  

  四、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

  很多人心高气傲,认为目前的工作太简单,没有任何技术含量,再继续做下去完全是浪费时间。和许多年轻人一样,当年的我,也觉得眼下的工作简直是易如反掌。在工作满一年的时候,有和我同期进入公司的同事跳槽,工资涨了50%,这对我是个很大的刺激。在他的鼓动之下,我也有了跳槽的冲动。于是写简历、投简历。没费多大的劲,就找到了一份还不错的工作,工资涨了一倍。对于当时的我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诱惑。那是一个大公司下面的分公司,刚成立没多久,急需要人,老板亲自面试,当场承诺升职加薪的事情,并承诺让我独立负责项目。我终于感觉有了用武之地,于是立马应了下来。刚上班的第一天,老板就交给我一个项目,让我独立负责。由于此前有过相关的工作经验,且工作内容都是我以前接触过的,我认为独立负责一个项目并不会有太大的困难。但事实无非我想象得那么简单。真正到了什么事情都要由我一个人来统筹和独立决策的时候,我忽然感觉自己一无所知,什么都不会干了,工作更是无从下手。我硬着头皮坚持了一个星期,最后,实在坚持不下去了,于是向老板提出了离职。正好之前的上司也屡次劝我回去,于是平生第一次跳槽,以我吃回头草的结局而告终。

  这件事情给了我很大的打击,我开始彻底反思自己的不足。跟着上司的时候,你觉得一切都是简单的,因为那时候你不需要做决策,有了问题,都是上司来帮助你解决,有他做你的后盾。当你觉得上司做决策的结果和你的预想相一致时,你就想当然地认为“换作是我,我也会这么干”。但殊不知,当你独立承担责任的时候,决策者和辅助者的角色差距是很大的,因为前者要“做”,要落实,要执行,而后者只是扮演了“说”的角色;前者需要对自己的决策负责,而后者则不必;前者需要考虑影响决策的众多因素,而后者可能只考虑其中一个因素就可以了。决策者身上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而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决策者,则需要相当长时间的成长与历练。会说的,会想的,会思考的,并不一定就会做。知难行易。

  《三国演义》中,有一场很知名的戏,叫“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论军事才能和思维谋略,马谡一直深得诸葛亮信任;但一旦到了真刀真枪干的节骨眼儿上,如果没有实战性的积累,任凭他拥有再多的谋略,照样失街亭。

  无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明明无知,却还自以为无所不知。我在另外一篇文章《这些道理不懂,你注定就是穷打工的命》以及我的书籍《职场救赎》中,都提到了“空杯心态”的问题。假如你不能以虚心接受的心态看待新的事物,却还盲目自大,最多三年之后,你就要为你的自大付出惨痛的代价。乔布斯也说,“佛教中有一句话:初学者的心态。拥有初学者的心态是件了不起的事情。” 很多人都知道从零做起的道理,但实际执行起来并不容易。即便在乔布斯这样优秀的人看来,“空杯心态”依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职业修养。

  记得有一次,公司招聘来了十几个新人,我来负责其中的一项培训。培训结束时,我给他们每人发了一本书,作为最入门的培训教材。但我有一个要求:一个星期后,每个人按照书中的内容,将其制作成PPT,并上台向其他新同事进行培训展示。那是一本非常简单的书,书中的很多道理一看就懂。尽管如此,很多员工还是按照我的要求,认认真真完成了作业。其中有一个新员工没有按照要求去写PPT,我问他为什么没有写,他不屑一顾道,“太简单了,我闭着眼睛就能讲出来。”于是,我让他第一个上台做演示,但前提是不能看书。结果问题出现了:他完全没有自己的思路,只是按照印象中的目录标题,简单讲了几个观点。但在这些他所能记住的有限几个观点中,他也只是轻描淡写,一旦我深入追问,他就无言以对。即便是那些认认真真做了PPT的新员工来说,他们也只是干巴巴地照着PPT上的内容念,毫无自己的观点,至于深度,更是无从谈起。

  正如我的《职场救赎》出版之后,有少部分人评价说“都是些大道理,没有用。”对于这种情况,或许稻盛和夫的一番话最能够说明问题:“无论你读过、听过多么好的道理,不亲身实践就毫无意义。为提高心性,到圣贤们的著作中寻求真理,乍一看,尽是理所当然的、太简单的道理,很多人往往用头脑理解后,就自以为已经掌握了,已经成了自己的东西了,其实不然,他们并没有真懂,因为他们不想将这些真理付诸于实践。”成功是什么?成功就是对于那些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大道理,在你的工作中运用到极致。别人因为太简单而忽略的东西,你做到极致,那就是你成功的秘诀。

  成功不是说出来的,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踏踏实实做出来的。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高下便可立见。


1 2 3 页    下页:第 3 页 8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1篇)
*多问问自己“凭什么”,这是你唯一可依恃的资本(下) (2012-09-13,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杨毅)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5-05-10 05: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