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从“势”浅析国内墙壁开关市场 7 上页:第 1 页 第四阶段:中小城市及乡镇网络建设为“势” 自西门子在中国推出墙壁开关,与之长期竞争的国际电气巨头,迅速跟进,在战略上将此业务作为新的增长点。2003年施耐德在中国收购奇胜的同时,也推出了梅兰日兰品牌;2005年罗格朗收购TCL国际电工;2006年ABB投巨资重新上开关产品线;2007年霍尼韦尔和朗能完成合并。五大电气巨头在中国会师,中国墙壁开关市场一夜间成为国际电气巨头之间竞争的一个新战场。国际电气巨头一方面拥有庞大的资金实力,另一方面具备极为深厚的技术背景,基于EIB、BUS等平台而开发的智能控制产品直接导入了中国市场。 业内许多人感叹,现在进入了国际资本运作和智能产品的时代。然而,CWWEN西沃营销顾问机构通过分析品牌的运作现状发现,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 1、 几大品牌的销售量并未如预想的那样快速增长,没有明显超过行业的平均增速。中国市场广阔,国际品牌的渠道拓展力很难渗透到中小城市及乡镇市场,而在中心城市竞争又尤为激烈。大量在渠道、终端及媒体方面的投入,并未能在竞争中体现明显的优势; 2、 多个国际品牌在中国此部分业务的运作处于亏本状态。国际品牌运营和人力资源成本都远高于国内品牌,某国际品牌甚至销售额还低于其该业务部门员工工资支出总额。虽然国际品牌将此块业务作为新的增长点,但很多人已对是否继续大规模投入持怀疑态度; 3、 家居智能产品在中国市场进展缓慢。国际品牌引进的家居智能产品,在国内的价格较高,一套三室两厅动辄三、五万,普通消费者无法承受。而已能满足中国居民需求,具备简单编程、遥控功能的开关系统,国内厂家售价仅为国际品牌同功能产品的1/4。由于价格较高,国际品牌的智能产品目前的销售对象主要是别墅及高档酒店,很难借助以灯具城、建材超市、民用住宅为主的墙壁开关销售渠道。 因此,CWWEN西沃营销顾问机构认为,中国市场不同于欧美的成熟市场,国际品牌照搬国外的操作思路,仅以优势资本和技术,并不能实现在中国墙壁开关市场的胜出。 随着信息快速传播及收入的提升,中国中小城市及乡镇的消费者,消费观念逐步培育成熟,而这个过程可能是原来中心城市通过过去的20年才实现的。在这个过程中,已实现渠道充分渗透的品牌,只要产品可靠、形象出众(此级市场建材品牌形象往往欠佳),就能抢占优势地位,就像90年代初抢先进入中国市场的日本家电一样受到欢迎。 面对此种“势”的变化,已实现渠道渗透的地方性品牌明显具备更多的机会。如能进一步完善产品设计和质量,提升品牌形象(特别是终端售点形象),引进先进的营销思想进行团队培训,在这些方面缩小与一线品牌的差距,那么借助已抢先占领的市场阵地,完全可以和大品牌正面交锋。 CWWEN西沃营销顾问机构—中国首家建材行业的专业营销顾问机构,专注建材行业13年,调研行程中国300余个城市,已为40余家跨国及民族品牌的快速成长提供了专业咨询服务,累计培训销售人员8000人次,指导并实施市场拓展累计3000余家城市代理商。欢迎多交流mkt@cwwentea.com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