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2011年东北冰淇淋行业发展--向左还是向右 当新年的钟声再次敲响的时候,不平凡的2010年过去了,2011年到来了,喧嚣了一年的东北冰淇淋大战也画上了不算圆满的句号——2010年东北冰淇淋销量前十名:德氏、中街、蒙牛、伊利、宏宝莱、华义、红旗、天琪、天宝、礼拜天;软冰淇淋销量排名三甲:肯德基、麦当劳、碰碰凉。其中以中街、礼拜天为代表的厂家销量正增长,以德氏、蒙牛为代表的厂家销量基本持平,以伊利、宏宝莱为代表的厂家负增长,正、平、负比例为3:3:4;软冰淇淋销售火爆,增长势头惊人……整个行业增速减慢,增幅减小,进入周期性调整期——拐点若现。 一、2010年回顾 作为中国From EMKT.com.cn冷饮行业的风向标——东北冷饮市场经历了从1990年----2008年近20年,以年均15%的增速快速发展,产量增长16倍,人均销量已达3kg,占全国总销量1/7强,但遭受2008年的三聚氰胺危机重创后,整个行业进入了恢复期、调整期,而近期一些新因素对行业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1、 消费主群体下降明显,人口老龄化、低出生率,已经明显地影响行业未来发展空间。冰淇淋主消费群体——俗称四少“少儿、少男、少女、少妇”,随着人口老龄化、低出生率,主消费群体正在逐步减少。据2010年11月中旬的中国人口普查估算:0——14岁的人口28979万人,占总人数22.8%;15——64岁的人口为88793万人,同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人口的比例下降4.8%,65岁以上人口上升1.39%,一增一减相差6%以上。 2、 受高通胀、高物价的影响,冰淇淋行业份额被挤出效应明显,人均收入增长与物价上涨不成比例,消费者购买力下降,生活必需品(米、面、油、蔬菜)、房价、医疗、保险、教育等支出的大幅上升,严重挤占了冰淇淋行业的市场份额,中、短期影响还将持续发酵。 3、 产业升级缓慢,低端产品的无序竞争,导致整个行业还处在“散、乱、差”的状态,尽管东北冷饮市场用了10年时间淘汰了1元3支产品,而今0.5元也面临生死大考,但是像东北冰淇淋行业几百厂家争抢一块蛋糕的乱象,全国还哪里会有?行业标准1500元/吨的料值,生产0.5元产品已经无利可图,但遍地0.5元产品是用什么做的?其实,监管部门心知肚明,厂家心知肚明,消费者心知肚明,由此看来,东北冰淇淋行业的乱象,仅由市场来优胜劣汰是远远不够的,政府、厂家、消费者都应负起责任,而法律和舆论则更为重要。 4、 2010年东北冰淇淋行业的几个亮点:中街以老冰棍为突破,增加了3个代加工厂,积极释放产能,同时对子品牌----中街大果系列化步伐加快,保持产量持续增长;礼拜天的大头脆、方糕,成为一年四季,不同消费者追逐的产品,销量大增;雀巢虽没进入销量排名,但良好的口碑、高端的形象、稳定的价格,增长速度有目共睹,最近2款1元产品、3款2元产品在传统通路推出,这样现代通路、传统通路两翼齐飞的格局定会有所斩获;华义作为黑龙江地方品牌,随着产品创新和产能释放(长春分厂投产),未来会占有更大之地;软冰淇淋随着肯德基、麦当劳、碰碰凉门店的快速扩张,市场份额大增,销售火爆,真、鲜、软、滑、爽的半流体软冰淇淋越来越受到欢迎,正在影响着一代年轻人的饮食习惯。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