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把艺术提升到商业的高度
7 上页:第 2 页 我每次看《国际广告》都感受一种震撼,广告的最新发展越来越人文化、意识形态化甚至符号化。当产品的同质化达到异乎寻常的顶点时,广告的任务绝不在于单纯的“购通价值”,广告本身就应该具有价值,甚至产品都不再重要了,它不断地制造符号和影像并不断地被消费。中国广告要和世界接轨,当从策划人和创意人开始,当以历炼广告非技术层面的底蕴作为起点。 为了达成广告的基本精神,而不是广告的职业化训练,我试图从许多与广告无涉的“话语”中找到门径。乔希·比林斯说:“真理尽管稀少,却总是供过于求。”那么,“真理”无疑是买方市场,我们尽情地消费吧! 如果你是老板,想招聘广告人: 不要雇佣一个化学技师替你泡咖啡。(A.玛格丽斯) 当你为创意绞尽脑汁时: 除了重新组合以外,没有一件东西是新的。(W.杜兰特) 请你就人性的弱点理解消费心理: 在公共汽车上人们说是拥挤,到了夜总会却叫亲密。(赫伯·特鲁) “禁”的效力一半还等于“劝”。 征服消费者有时需要故意地“歪打正着”: 强劲的风,掀不掉路人的外套;温暖的阳光,让路人自动脱掉外套。 把每个消费者看成各别的独特的人,仔细研究他(她): 制作同一顶帽子容易,但找一个相同的头难。(歌德) 永远别向消费者说“不”: 广告的终极指向是“YES”,诗歌的终极指向是“NO”。 让广告主依赖你: 能治病的郎中就有人请。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