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制度执行不力的6个原因 7 上页:第 1 页 制度宣贯不力,理解不一致 制度公布出来以后,制度发布部门解释不到位,常见的现象是公布栏上不知道什么时候贴出了各种各样的通知与制度。尽职的还能给你宣读与解释一下,有的就通过传真或电邮的形式发给你一个制度让你自己看,看完后签字即可。作为制度发布部门没能做到制度解释工作,部门主管没能做到对制度正确解读,由于理解的差异,导致每个人对同一制度的理解各有不同,最终的结局是制订方的“说法”与员工的理解出入很大,有的甚至是大相径庭,执行力自然也就无从谈起。最可怕的是部门主管的理解与制度制订部门理解都不能做到一致性“错误解读”制度内容误导一群人,我们在调研的过程中发现员工对制度的理解与店长(部门主管)基本一致性很能说明这一点。再就是店长(部门主管)对制度内容本身就不认可的公司(部门),员工意见(或抵触情绪)比其他公司要大很多,执行力也是最差的。 制度执行监管不力 很多公司的制度都是部门负责制度的执行与监督。遇到怕得罪人的部门主管,制度那就更是形同虚设,该严惩的没严惩、该罚的没罚、该批评的没批评、该警告的没警告。员工的感受不到制度的严肃性。有的是公司高管(总经理、执行副总)负责监督(抽查),刚开始做到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可后来工作“一忙”,监管力度逐渐递减。 还有就是执行过程中,执行双重标准不能做到一视同仁,特殊员工(与公司领导或主管关系较好的员工、能力强的员工)违反制度,部门主管(店长)因顾虑太多在执行力度大大折扣,而对“普通老百姓”却按章办事,让员工感觉受到不公平待遇,抵触情绪也是自然的。 制度执行力的保障 当我同公司总经理就制度执行不力原因探讨时,大部分将制度执行力归结为部门主管执行不力?其实并不是完全如此,那只是其中原因之一,要确保制度强有力执行个人认为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管理制度制定过程中尽量做到有员工代表参与并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即民主集中制);遵行平等、公平原则,避免一边倒;拒绝简单的拿来主义,做到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宣贯到位达到上下理解一致;执行过程中一视同仁不搞双重标准;监管做到违反必究,究必严,确保制度的严肃性(没有监管就没有执行);定期修订不合适宜的相关条款,确保制度的针对性。 制度建设是经营管理过程中重要工作之一,企业缺少了制度就像道路缺少交通规则一样可怕。如果制度制订出来不执行,那还不如没有制度。制度是制订出来是供大家遵守的,那怎么样保障所制订出来的制度得到强有力的执行是制度制订者与管理者值得深思的问题,制度执行不力根源很多时候不在员工,而在管理者。 胡文凡,毕业于湖北经济管理大学市场营销From EMKT.com.cn专业,现服务于广东欧派集团公司(火炬计划项目分部项目策划总监,培训部高级营销培训师),曾服务于杭州海尔工贸公司、广东康宝电器有限公司、大三通GPS公司。电话:13719164499;QQ:529343925;E-mail: 529343925@q.com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