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经营战略 > 产业观察 > 2008-2009 贺岁片营销群英会

2008-2009 贺岁片营销群英会


《成功营销》, 2009-03-11, 作者: 刘等叶茂中王艳辉, 访问人数: 4808


7 上页:第 1 页

  《海角七号》 ——产品营销一“台”到底  

  导演:魏德圣

  上映时间:台湾地区 2008年8月22日

  大陆地区 2009年2月14日

  票房: 5亿3千万新台币(约 1.35亿人民币)

  点评人:叶茂中营销总评: ★★★★☆《海角七号》如果只是一部纯粹的台湾本土励志电影,那它肯定无法取得如此火爆的票房佳绩。它深耕于自身的产品力,借助了符号化、草根文化、流行文化等等有效的营销手段帮助电影成功突围:产品力:所有做营销的人都知道,无论广告怎么花哨,品牌怎么有名气,一旦产品本身出现了问题,更多的宣传都只能雪上加霜。为了成就台湾最有诚意的电影,导演不惜抵押房产、靠借贷、辅导金,拍出了自己的第一部剧情长片《海角七号》;在拍摄过程中,导演更回归产品力本身,坚持让《海角七号》就是要“好看”,坚持让“产品”有料,这才成就了《海角七号》的票房并没有在“支持台湾国片”的口号下止步不前,创造了口碑和票房的双赢。本土符号:作为拍给台湾民众看的电影,导演很好地把握了台湾本土元素的运用方式,电影开场白的第一句“我操你妈的台北”,就引起全场的注意及笑声。可以说这部影片是很“台”的电影,有台湾式的小镇风格,对白也保留了大量原居民的台语,让当地人看了非常感同深受,这些都形成了一个强大本土符号,深深地烙刻在观众的心里,形成了此片最大的记忆符号,导致了这部很“台”的影片,让所有台湾人都觉得很亲近,从中看到自己生活的痕迹。很多从不愿意花钱看电影的老年人也纷纷出现在电影院内,耽溺于故事的余韵里。草根营销:草根营销的胜利在李宇春身上已经得到了很好论证。草根文化的营销模式建立在消费金字塔底部最大人群基础上,而“草根”折射出的真人,真事,真感动,才是赢利的本质所在:当电影呈现出城市追梦失败被迫回到家乡的代班邮差阿嘉、四处奔波推销米酒的客家人马拉桑、换了工作跑了老婆的原住民警察劳马……各种性格分明而带着乡土气的小人物,栩栩如生。我们希望他们获得成功,正如我们自己渴望成功是一样的。尤其在哈日哈韩的风潮中,台湾本土性的草根文化,尤其显得与众不同,台湾民众愿意重复购买,甚至一天之内看了三场,也就不足为怪了。《成功营销》点评:《海角七号》的一切成功都基于其是地地道道的“台 ”。  

  《梅兰芳》 ——锁定话语人群  

  导演:陈凯歌

  上映时间:2008年12月5日

  票房:1.14亿(截至 2009年2月1日)

  点评人:刘等营销

  总评:★★★☆☆

  新市场与新定位这几年的电影市场,大片太多,武戏很多,《梅兰芳》的定位是近期上映影片中的一枝独秀,选择了一个史诗般的人物去刻画和描写。梅兰芳的价值在于符号本身的多元意义。它是文化符号、职业尊严、民族气节、文化交流,甚至于政治符号。

  传播方式:旁敲侧击《梅兰芳》上映之前的传播方式还是比较传统的,导演和制片方携诸位明星举行全国的见面会,在电视报纸进行了信息的曝光。但是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传播的旁敲侧击要比正面的攻略更多一些,效果也更好一些。用营销的专业术语来说,这是一次很典型的事件营销和病毒营销。这次的传播除了大而广的整体攻势,也采取“各自为战”的传播方式来带动章子怡、黎明、陈凯歌等不同明星的全部“粉丝”。

  锁定群体这次影片宣传的最凌厉之处,笔者认为就是制造了一个让很多人都能说的话题,但是仅仅让一部分人认为自己能说,而且能说得好,以此来锁定这部影片的一个主要群体——文艺圈。《梅兰芳》宣传起初,就是把它当作文化去做,回归了一种本源。媒体一旦开口,就把《梅》从一方(制片方和导演)的事情变成了大家的事情,极大地增加了传播的力度和参与度。《成功营销》点评:《梅兰芳》是一部贴着文化标签的电影,然而,我们仅仅在其营销过程中关注到了想要“雪耻”的导演,可谓豪华的演员阵容以及梅家后人的鼎力支持,却没有听到他们告诉观众其希望能够引发观众共鸣的“人性”卖点到底是什么?没有了这一点,《梅兰芳》还有什么文化可言,据说两三千万的宣传费用想要达到的效果估计也会大打折扣了。

  《非诚勿扰》 ——植入式营销典范  

  导演:冯小刚

  上映时间:2008年12月18日

  票房:3.14亿(截至 2009年2月1日)

  营销总评:★★★★★

  作为中国电影植入式营销的集大成者,冯小刚又一次在《非诚勿扰》中展现了其植入的功力。从银行卡、白酒到餐厅、邮轮,《非诚勿扰》中植入的品类可谓广泛。广泛的植入使电影投资商在影片未上映之前就已经吃了一颗定心丸,近日有投资方爆料:《非诚勿扰》的广告收入高达 6000万元。依据投资方所言影片成本 5000万元,也就是说,《非诚勿扰》公映前已开始赚钱,看来冯小刚应该获得“最令人放心奖”。《法制晚报》中有一篇文章详尽列出了《非诚勿扰》中所植入的广告,现摘取其中一部分以供读者借鉴:白酒植入广告时间:23分情景回放:秦奋和笑笑在饭店喝酒,二人相互倒酒,白酒酒名“剑南春”多次被清晰地收入镜头中。信用卡植入广告时间:33分情景回放:秦奋和笑笑在饭店喝完酒结账,秦奋把一张信用卡扔在桌上,特写镜头聚焦招商银行信用卡。电脑植入广告时间:8分、1小时情景回放:影片一开始,葛优写征婚简介时,所用电脑右下角“清华紫光”几个字清晰可见。手机植入广告时间:40分、47分情景回放:秦奋的手机铃声响起,是“hello mo-tor”。笑笑接到情人的电话,使用的手机是 MOTOAuraR1。汽车植入广告时间: 1小时 49分情景回放:秦奋和邬桑在车中对话,车内定位雷达不断闪烁斯巴鲁的 LOGO。从《非诚勿扰》中,营销人叶东提出了植入式营销的四大原则:第一是应该注意“量”,否则会影响电影放映的效果。第二是植入广告要与情节、内容有内在的联系性。第三是植入时要注意植入的“度”,植入太深,观众很难发现广告信息;植入太浅,又容易触发观众的抵触心理。第四是进行植入性广告营销需要广告主准确把握流行文化的趋势。《成功营销》点评:大多数观众不喜欢看电影里的广告,更不喜欢扒开广告找电影,植入式营销,不要从“润物细无声”堕落到“草木皆兵”。  

1 2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1篇)
*有一种营销工具叫电影--电影营销实战兵法浅谈 (2008-01-23,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徐羽中)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5-05-09 0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