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经营战略 > 发展透视 > 药企中庸,不愿上还是上不去--中国药企无缘全球市场析因

药企中庸,不愿上还是上不去--中国药企无缘全球市场析因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08-12-24, 作者: 杨昌顺, 访问人数: 2384


7 上页:第 1 页

  身份不明,老总求稳

  中国药企在世界制药巅峰缺位的事实,表面原因有二,一是国有药企领导人思想观念陈旧,例如小农意识,它反映的是自然经济的一种思想观念,主要表现为小富即安、缺乏自律和宗派亲族。又如官场思维,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政企分开”后,国企领导人开始学着独立,但“官场思维”却像“辫子”一样老也剪不掉,主要表现为:1.与一线医药代表相反,目光向上;2.做表面文章;3.权力寻租;4.面子文化,为尊者讳,员工心智奴化。二是激励机制跟不上市场发展,当金融公司老总拿着几百上千万薪酬的时候,国有药企老总的公开收入却少得可怜。

  深层次原因其实是国有药企老总的身份不明,不知道“我是谁”,不知道“我属于谁”,不知道“我为了谁”,奋斗的目标很容易定,却找不到为之奋斗的理由和动机。

  国企是国资委的吗?表面上看,国企的出资人是国资委,国资委代表国家行使出资人权利,但它对国企的贡献只是解决了多头管理的问题,国资委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出资人。“利改税”政策之后,国家只收税,不要求国企上缴利润,实际上放弃了出资人的权益,在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时候,也经常不考虑国有资本的收益,甚至付出再大的成本也在所不惜,例如国有企业的历史包袱、政策性负担,可见,国资委经营国有资本的目的并非是获得资本收益。

  那国企是不是法人的呢?《公司法》明确规定公司中的国有资产所有权属于国家,企业只拥有经营权,肯定不属于法人。但国企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负盈亏、自我完善,又体现出企业是完全独立的,国家并不关心每一个微观经济主体。企业经营好可以继续发展,经营不好可以倒闭。从这个角度看,企业似乎又是企业法人的。

  我们经常讲“人民当家作主”,那国企是职工的吗?目前,全员劳动合同制和人力资源市场化的推行,职工和企业是被雇佣的和雇佣的关系,企业明显不是职工的;同时,国企职工要参与民主管理,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要经职代会通过并做出决议才能实施,似乎在行使着董事会的权力,似乎国企又是职工的。

  国企归属、存在的目的好像很明确,但又很不明确,那国企的领导人怎么能找到归属感呢?国有药企老总又怎么知道自己存在的目的呢?不知道自己存在的目的,就无法回答“我是谁”的问题,自己的身份就永远是个谜。

  [析]药品供销是市场化很充分的竞争性领域,“有退有进”战略中属于“国退民进”范畴。药企太多,监管太难,但国家又碍于市场化机制,不能直接关掉部分企业。所以最近几年,国家所有的政策目的都是提升行业门槛,加强行业集中度,例如GMP认证,医改意见稿中的“定点”等。

  治企如治国,在千年儒家文化的沿袭下,君明则国盛,因此有贞观之治,有康乾盛世;君昏则国乱,因此有阿斗的乐不思蜀,有清末腐败造成的百年耻辱。一个国家、一个企业、一个家族,盛衰之变皆悬于一人之念。如此说法并不极端,千年历史,案例不胜枚举。

  国有药企与其他国有企业一样,有许多通病,但不论什么病,企业领导人总逃脱不了干系。企业发展与领导人息息相关,领导人只想做100个亿规模的“商业帝国”,它就不可能成长到500亿;领导人想升迁或有其他心思,只求任期内平安无事,那就只能看到销售额和利润率“稳健”增长;领导人如果总有被人取代的危险,那企业就不可能有长期的战略性投入;领导人如想全面掌控和深度集权,那现代治理结构和管理流程就落实不到位……

  对自我的迷失带来的是对自我的寻求,为了能够改制,老总想尽办法减慢发展速度,这样自己才能低成本拥有股份,但这样做的同时,对“上面”还要有交待,不至于功未成而身先死;没有希望改制的,就严格控制,使企业“稳步”发展。因此,许多国企只有上级的年度考核指标,而没有企业发展目标;只有短期计划,而没有中长期规划。只要没改制,老总做不成股东,或者没有实现股东多元化,老总的身份就不会明朗,就不知道自己的奋斗是为了谁,当一个群体的思维都是这样时,老总们迈向巅峰的动机就缺失了。

  我们静待制度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 


1 2 3 页    下页:第 3 页 8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7篇)
*中庸管理之道不等同于和稀泥 (2012-02-27,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段俊平)
*2009药企院线营销将如何规划? (2009-02-27,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史立臣)
*挥刀,治窜--品牌药企治窜札记 (2009-01-08,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胡伟)
*中国药企营销上不变革,前途一片黯淡! (2007-06-12,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于斐)
*中国药企 企划先行 (2006-12-22,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查钢)
*2006中国药企:告别违规,驶进“蓝海” (2006-05-15,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缪耘)
*中国药企迎来海外上市潮 (2004-08-12,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洪天语)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5-05-01 05: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