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学习定位好榜样:一个小鞋匠的理想主义实践 7 上页:第 1 页 焦点涣散大厦倾塌 定位最困难之处在于聚焦。人们非常容易焕散焦点。正因为此,掌握定位之道,同时保持定位坚定不移才会积累起日益强大的威力。定位论大师里斯和特劳特曾提出“成功法则”:成功常会导致骄傲自大,自大则会导致失败。刘备“欲伸大义于天下”,一直保持谦逊的态度,“弘毅宽厚”、“思贤若渴”,数十年如一日,得以“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但就在人心向蜀、“四方延颈”之时,他因骄傲自大一时偏离了定位,给事业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损失。 刘备在赤壁联吴破曹后,南征荆州四郡,入川中攻必克,战必取,还与曹操直接对抗硬生生夺得汉中,这是破天荒的,让曹操大感挫折而抑郁致死,一连串的军事胜利,让他扬眉吐气,以前善忍的政治涵养也失去了,对关羽遇害变得怒不可遏。其实这时荆州虽失,但曹丕篡汉,遭到天下志士的普遍反对,刘备若于此时高举起“汉”字大旗,倡呼天下击魏,不但顺应民意,具有政治上的主动,还可促使东吴进行第二次革命合作,正是进取的良机,赵云就曾谏阻刘备应“早图关中”。可是刘备念念不忘复仇,被个人义愤冲昏了头脑,听不得不同意见,坚持错误决策,并自负征吴必胜,看不起陆逊,结果被火烧连营。 刘备毕竟是少有的英雄,遭此失败后,他立即回归核心,与吴议和,并在临终前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是刘备以天下为公的内心表达,也显示了儒家“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思想对刘备的影响。刘备举国托孤,“心神无贰”,在中国历史上是仅有的一幕,受到后世史学家的高度赞扬,有人狭隘地认为这是刘备的权术,问题是,刘备一生没有任何恶行,那么一些人猜度出来的这个“伪君子”到底伪在哪里了呢? 诸葛亮坚持“汉贼不两立”的定位,矢志北伐,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享年仅54岁,而只比他大两岁的司马懿却活到73岁,真是“中原逐鹿不由人”(温庭筠《过五丈原》)。更加不幸的是,他所培养的两个接班人蒋琬、费祎在继任CEO的十八年中不思进取,实际上已放弃了刘备“攘除奸凶,兴复汉室”的理想,采取全面保守的策略,得过且过,造成人才断层,以至“心存汉室”的姜维担当营销总监时,只能强制一批暮气沉沉的老将随他再举“讨贼兴复”的事业了,如廖化那时年已70左右,当时俗语“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说的就是这种缺乏新鲜血液的情况。 有人把蜀汉过早亡国归咎于姜维穷兵黩武,这是一种不明历史真相的伪逻辑。直接导致刘禅不战而降的是蜀汉大臣的思想早已动摇。两汉三国时盛行谶纬之学,刘备在世时益州就有一个名叫周舒的学者解读“代汉者当涂高”这个流行于汉末的神秘预言是指“魏”,在私下流传颇广。有个叫张裕的官员还散布谣言说刘备得益州9年后就会失掉,被人告密,刘备果断将其斩首,并说:“芳兰生门,不得不锄。”但刘备、诸葛亮死后,领导人对这种扰乱思想的“邪教”迷信言论放松了控制,杜琼、谯周等高层管理者大肆传播蜀汉必亡的“天意”,什么汉朝官吏名称都称“×曹”,如功曹、属曹等;刘备的名字意思是准备好,而刘禅的名字之意是“当授与人也”之类。结果当邓艾进逼成都时,满朝大臣都想逃跑、不想战守,只有那个谯周指出不如早早投降为好,竟然也是众人响应。其实当年刘备围攻刘璋时还颇费周折,而如今邓艾孤军深入,若刘禅坚守待援,号召发动人民战争,再得姜维与东吴派援兵回击,入侵者不难被全歼。可惜历史的选择令人匪夷所思,怪不得汉军接到刘禅投降的消息时,“莫不奋激,以刀斫石”! 所谓“上下同欲者胜”,定位,需要全体员工同心同德,各项运营活动相互配称,形成一致性的营销方向。蜀汉君臣则背心离德,思想混乱,将士在前线拼命,后方却乌烟瘴气,白白辜负了一个绝好的定位——40年后,匈奴刘渊起兵反晋,还认为“人心思汉”,重新打出汉家旗号,并追尊刘禅为孝怀皇帝。当然,这个定位此次是以一种扭曲的方式出现,且由于更为缺乏配称一致,刘渊建立的前汉虽然把晋灭掉了,也只能是昙花一现。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